基于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19-11-16 06:59邓爱华
求知导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小学情境数学

    

摘 要:在基于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增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密切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设计有价值的情境;密切情境与实际的联系,设计有引导性的情境;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有趣的情境。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能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9-0069-02

引 言

情境教学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是却并没能将它的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因此,在开展教学时,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为了追求“热闹”的气氛,而丢失了教学目标,导致课堂陷入无序状态。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无法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增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述,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一、深入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情境

开展情境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1]。可是,并不是任何一个情境对教学都是有利的。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前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剖析,使教学内容和创设的情境没有得到有效整合,这就很容易让情境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明确地认识到创设情境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出更为合理的情境。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更有价值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某次公开课上,某个实习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时,试图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这个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北京奥运会游泳场馆“水立方”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也被迅速地吸引过来。之后这个教师开始对这个建筑进行讲解,学生一开始比较感兴趣,可是随着教师越讲越“深入”,学生开始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这时,教师意识到了问题,开始转而对“水立方”这个建筑的形状进行分析,并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最终引出了分数的概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这个教师试图利用情境教学有效地导入教学内容,但是笔者发现这个教师用了将近5分钟的时间讲解了一些和本节课内容无关的信息。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出情境教学的作用,而且还影响了教学效率。可以说,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无效的,也是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方法。如果该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对这堂课堂的教学重点进行深入的剖析,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在学生还感兴趣的时候,“一针见血”地导入教学内容。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较强的,他们会跟着教师的步伐一起探究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增强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二、密切情境与实际的联系,设计有引导性的情境

小学生在理解一些数学概念时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差、数学思维逻辑能力不强。如果教师强行向他们灌输概念,不仅不能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还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情境与实际进行密切的联系,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一些数学知识。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当然,教师创设的情境需要有一定的引导性。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情境,并对他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引导。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一张荒地的照片和一张除草机的照片,学生立刻被图片所吸引,笔者指着荒地的照片说道:“同学们看,这个荒地的杂草面积足足有1公顷,如果人工除草的话费时又费力。所以我們需要这个。”接着,笔者拿出除草机的照片,说道:“除草机除草的效率很高,每小时能够除草1/2公顷。”最后,笔者演示了除草机除草的动态图像。很快,荒草就被除去了1/2。此时,学生的情绪被点燃,看到时机成熟,笔者开始对学生们进行引导:“1/3小时,除草机能够除去多少荒草呢?2/3小时又能除去多少荒草呢?”笔者点名一个学生,让他回忆刚才除草机除草的画面,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学生说道:“除草机一小时能够除去1/2公顷的荒草。那么1/3小时,应该在1/2公顷的基础上乘以1/3,最后可以求得结果为1/6公顷。”然后,笔者又演示了除草机除草1/3小时的动态图片。果不其然,最后的结果即为1/6公顷。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给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同时,在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后,笔者也没有忽视对学生的引导。这样不仅有效地发挥了情境教学的作用,而且推动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趣的情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才能发挥情境教学的价值,真正地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大多数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玩游戏,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情境。其次,教师要将知识融入这些游戏、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能有效地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平均数”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套圈”游戏: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其中有负责参加游戏的学生,也有负责记录的学生。在第一轮的游戏中,笔者从5个小组中各挑选了一名男生,从另外的5个小组中各挑选了一名女生,接下来,5名男生和5名女生就开始进行游戏。第一轮的游戏结果为:男生每人套中了4个,女生每人套中了5个。此时,笔者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第一轮游戏过后,谁取得了胜利?”学生回答道:“女生套到的总数多,所以女生获得了胜利。”然后,笔者又组织了第二轮比赛:此时,笔者选出了6名男生,4名女生。最后的游戏结果为:男生每人套中了5个,女生每人套中了6个。笔者继续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谁套得更准?”这时,有个学生按照第一轮游戏的思路,回答道:“男生一共套中了5×6=30(个),女生套中了6×4=24(个),所以是男生套得准。”笔者没有马上为他纠正,而是看其他学生的反应。这时,有个学生好像意识到了什么,说道:“我认为你的计算方法不对,第一次因为男女人数相同,可以按照总数计算。可是第二轮他们的人数却是不同的,是不应该按照总数计算的。如果看每个人的个数的话,我认为应该是女生套得准。”接下来,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笔者稍加维持了下秩序,并引出了“平均数”的概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结 语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标准下的产物,教师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小学生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金林. 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探析[J]. 教育现代化,2016(39):300-301.

作者简介:邓爱华(1982.2—),男,江苏东台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小学情境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