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园艺疗法模式

2019-11-16 11:12王海星李媛任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园艺疗法心理健康

王海星 李媛 任翎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新的特点,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生命教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有的生命教育模式存在缺乏系统课程、重理论轻体验、内容不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等诸多问题,园艺疗法由于实践性强、操作性强、体验性强、载体新颖有趣。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新方向。

[关    键   词]  园艺疗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大学生

[中圖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36-02

青年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大学生群体是青年的中坚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各种威胁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极端事件屡见报道,珍爱生命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是如此。因此,探索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模式非常必要。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峻,生命教育亟待加强

大学生正处于“成人初显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同时面临着升学、恋爱、就业等多项成长任务,处于发展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并存的年龄,在适应剧烈变化的社会、人际、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空虚感、无意义感明显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后期,个体往往会经历迷茫、不确定的感觉。从危机分类来看,该阶段往往会出现存在性危机,出现伴随重要人生议题的内部冲突和焦虑,和人生目的、生活意义、工作意义等意义感联系起来。经常有大学生抱怨“每天生活三点一线,单调重复,感觉生活没意思,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却又不知该如何改变”“天天学习有什么意义,觉得空虚、孤独,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生活、学习都不是自己的内在需要,是外部力量迫使”。徐凯文提出了“空心病”的概念描述这种个体缺乏价值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现象。

(二)抑郁等精神障碍高发、早发

一项针对全球21个国家5600多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3%的大学生在既往12个月存在DSM-IV中的精神障碍,其中83.1%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存在精神障碍,并且只有16.4%的学生接受过治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及中科院心理所2018年的一项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题调查显示,在14~35岁的青年中,近三成有抑郁风险,近一成有抑郁高风险,超过半数的青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高校在读学生存在高抑郁风险的比例为6.6%,各项比例均高于2008年。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在提高,并且各项问题呈现早发趋势,大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高中甚至初中阶段已经出现各种心理困扰。

二、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

大学生生命教育最初包括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自杀、暴力等问题,而今生命教育的内涵早已不限于此。王东莉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刘济良在其论著《生命教育论》中指出,生命教育应关注生命的个体性、完整性、过程性和人文性,生命教育是与生命有关的教育,对生命的珍惜、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潜能发挥都属于这个概念范围内。赖念华认为生命教育不仅是知识层面的教育,也应透过实践来体会,生命教育除了讨论与教育,也应开启感官和思维,对周围的万事万物有更多觉察、理解和思考,并与之互动。

当前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存在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独立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缺失。相关调查表明,目前仅有9.17%的学校开设有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大部分学校的生命教育内容仍然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呈现,内容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讲述,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2)生命教育以知识讲授为主,缺乏体验与实践操作。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多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内容偏理论性,忽视参与者的丰富情感与生活体验,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缺乏实践操作、体验思考。(3)生命教育内容因循守旧,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基本上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及基本的生存技能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按计划推进,这些无疑是生命教育的必要内容,但对“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是不足的。新时期的大学生有自己的心理行为特点,如生活受电子媒介、网络影响大,睡眠时间持续减少,自由时间减少,兴趣缺乏等,旧的生命教育模式难以吸引新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应根据当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满足其需求。

三、基于园艺疗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优势

园艺疗法是指通过与植物、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维持和恢复人们的身体与精神技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辅助疗法。目前园艺疗法在世界各地的研究正处于稳步发展之中,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分别从心理学、精神病学、行为科学、教育教学研究、公共环境与职业健康等多个领域针对不同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园艺疗法理论、功效、过程、实践及评估教育等。园艺疗法促进个体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实际。将园艺疗法运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有其独特优势。

(一)基于园艺疗法的生命教育活动体验性强、实践性强

从园艺疗法实现形式来看,一方面,园艺疗法以植物生命为媒材,参与者能够完整参与、体验到植物播种—萌芽—抽叶—开花—结果—衰败—生命传承的整个过程,直接体验到生命的本质,对于生命的主观感受更丰富,起到的效果也更持久;另一方面,打破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体验的窠臼,更重视操作和分享体验带给学生的影响,在操作基础上认知、探索、领悟,将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本身的体验,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

(二)基于园艺疗法的生命教育活动载体新颖

园艺疗法相关活动形式有趣,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新奇兴奋的感受,活动参与性高。大学生生命教育不再是单纯的听讲和讨论,学生还可以看、嗅、触摸、品尝并参与到植物媒材生命过程中,课程及活动本身的趣味性、休闲性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放下手机,参与分享、参与体验、参与活动。通过不断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内化社会价值规则、积极乐观地生活、树立健康向上的信念,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自身的发展。

(三)基于园艺疗法的生命教育活动营造浸润性、自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在基于园艺疗法的生命教育活动中,园艺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植物與学生之间的多重互动形成丰富的、多样化的、自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传递给学生,真正达到用生命影响生命,通过与生命的对话完成生命教育。

(四)基于园艺疗法的生命教育活动可推广性强

融入园艺疗法的生命教育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有延伸的主题,也有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块,可操作性强,易于在不同人群中复制推广,应用广泛。

四、探索建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园艺疗法模式

基于园艺疗法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实践性强、体验性强、载体新颖有趣,能够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可复制性强,可推广性强,能够营造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体验效果,因此,探索建立基于园艺疗法的大学生命教育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经验积累探索,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建立生命教育的园艺疗法模式:(1)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借助“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契机,开展以园艺疗法为基础的生命教育活动,如绿植领养活动、萌发播种活动、水培植物制作活动等。(2)以大学生人群中高关怀群体如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人群、网络游戏成瘾人群为对象,开展基于园艺疗法的团体辅导活动,团体辅导活动中融入花草茶与冥想、一朵花的正念时间、植物微景观等基于园艺疗法的设计。(3)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生命教育选修课程,在生命教育选修课程中融入园艺疗法的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学会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徐凯文.“空心病”也是一种心理障碍[N].大众卫生报,2017-07-25(16).

[2]Hiroharu Kamioka,Kiichiro Tsutani. Effectiveness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2014,22(5).

[3]章正.社会转型与青年发展并不矛盾[N].中国青年报,2019-04-11(7).

[4]杨振斌.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5):698-701.

[5]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venting Suicide:A Global Im

perative[R].Geneva,Switzerland,2014.

[6]王东莉,程丙.融“生命关怀”于“基础”课教学全过程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50-52.

[7]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樊富珉.生命教育与自杀预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9]邵明琛.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状况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

[10]赵霞,孙宏艳,张旭东.我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与改进[J].中国青年研究,2019(4):61-66.

[11]李树华,姚亚男.亚洲园艺疗法研究进展[J].园林,2018(12):2-5.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园艺疗法心理健康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奇葩
园艺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盆花新品种(二)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