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教育中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策略

2019-11-16 11:12石霏何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信息信息技术工作

石霏 何星

[摘           要]  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对高校党建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针对高校党建教育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高校在互联网作用下党建教育的工作方式,大力推动党建教育工作改革,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质性推进。

[关    键   词]  党建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00-02

高校党建工作是我国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生党员已高达200多万人。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开发应用中,学生对现有平台如QQ、微信、微博等社交APP使用极为广泛,大学生获取信息极为方便,高校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党建教育的方式,加速传播党建信息,有效改善党建工作开展效果。

一、党建教育中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意义

(一)加速高校党建教育的系统化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背景下,高校党建教育工作构建系统化管理已成为必然。首先,合理的管理方式可以使大学生党建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贯彻到每一名学生心中。以各种网络平台为媒介,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将党建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想当中,以此贯穿党建教育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其次,高校党建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更好地让学生获取知识,提升党建教育的工作效率。最后,党建工作者可使用大数据统计方式,掌握学生党员的各种情形,分析当前工作的疑难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为党建教育工作制定相应方案,形成系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以科学手段提升高校党建教育工作水平。

(二)实现高校党教教育的宏观性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形态意识是党的重点工作内容。由于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得较为艰难。西方各种势力使用多种信息技术对我国进行思想意识的冲击和破坏,这必然会对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缺乏正确辨别能力的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者,需时刻严防警惕,应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党建教育,将舆论主导权牢牢地控制在学校手中,有效引导学生的正确意识形态的成长,有效强化高校党建教育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及核心意识的培养。

二、党建教育中移动互联网应用出现的问题

(一)多元化信息冲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高校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就获取到海量的知识内容。由于大学生心智不是很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成长阶段,在接触到网络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时,很容易对他们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学生在面对负面的网络信息时思想更加紊乱,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校管理手段单一

高校党建教育采用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不仅效率较

低,而且不被学生所接受。首先,在管理模式上,高校党建教育使用传统管理方式对各类知识内容的精准性及规范性把握都较为宽松,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其次,在党建教育方面,传统党建教育模式的高校内容和管理手段都较为单一,以至于大学生面

对党建教育时毫无积极性,更没有自主学习的思想观念,从而导致党建教育效率低缓,管理方式死板。

(三)管理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党建教育中的普及对高校党建人员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党建人员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需要具备完善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如此就大大增加了党建教育工

作人员的业务难度。如果高校党建教育人员不重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不掌握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不创新思维与教材改革,必将对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对党建教育管理模式势必需要进行创新改革,加深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全方位提升党建教育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三、党建教育中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

高校在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党建教育的同时,还需掌控互联网信息中的舆论导向,占据舆论主导地位,构建牢固的舆论阵地。要想做好学生的意识形态引导,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学生思想意识培养,以承担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高校应随时关注网络信息平台中的舆论动向,充分应用网络信息的普及特质,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党建教育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宣传手段,让学生通过校园的微信公众号、高校官方网站、微博等将政治、文化、党建信息等内容发布到平台上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对党建信息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引发学生热烈讨论,从而为党建教育开展工作拓宽路径,正确引导学生的意识形态。高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通过网络平台讨论模式、校园实践培训等形式了解党建历史,融入红色文化,开展党建教育,弘扬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促进互联网与党建管理融合进度

首先,党员的培养是党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党建管理工作对党员发展空间及材料保存难免会出现纰漏。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对党建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构建,以适合新形势教育所需,实现管理全面化,管理精准化,可以扩宽党员发展道路,及时保存党建材料,提升党建工作效率。在学生向党员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操作便捷性、记忆储存能力进行转化操作,合理节约人力与物力。其次,高校采用传统的党建教育培训模式可以使党员学生参加各种党建活动,直观感受党的爱国氛围,但是形式单一。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开发,令学生可以利用优秀的文化传播平台为媒介,通过影音图片等多种方

式吸收党建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影响着现代人的交流、生活与学习方式。因此,我国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党建教育培训时,应在传统培训方式的基础上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网络信息与校园培训双重结合,以创新党建培训的教学方法。

(三)丰富党建教育的基本信息内容

传统高校党建教育模式的手段略显单薄,多数教育方式以

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开展党会活动等,以集中培训方式对学生宣传党的思想理念。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钻研消耗时间较长,且学习理解难度比较大,不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党员研习的积极性,党建教育的效率也因此降低。学校只有将党建教育与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才能够散发出党建教育自身的魅力,激发出学生主动研习的积极性,通过高校发布的官方微博账号、校园微信公众号、高校官方网站等各种可以了解党建知识的学习渠道,进一步拓宽高校与学生之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党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这些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延伸了高校党建的教育路径,扩大了党建教育未来发展空间,还令学生对参与党建教育的自主研习能力有所提升,从而提升党建教育工作的效率。移动信息技术是时代的产物,是由大数据时代孕育而出,移动互联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共享技术。同样,高校党建教育工作者也享受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厚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共享的校园中,资深党建教育专家、优秀的党教教授的课程视频,丰富而又生动的党建内容以不同形式涌现在学生眼前,让高校学生在党建教学中有了很大的选择范围,且内容更为详细,知识更为具体。

(四)运用多种信息媒介扩充高校党建教育资源

学校在党建教育工作中还需创新思维理念、创新教学路径,通过网络平台搭建高校党建与学生的沟通桥梁。首先,高校对手机移动网络的灵活性具有一定认识,随着智能机、3G、4G的普及和应用,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年提高,目前我国大学生使用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率相当之高。学生可以通過手机接触多方新媒体平台,如QQ、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能力较强的APP软件,高校可以通过多方APP软件宣传党建信息,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党建教育。其次,高校面对网络信息环境中的舆论动向应提前做好掌控,由于网络信息传播拥有方便快捷、传播路径广泛的特质,高校可针对此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进行管理,对不良信息及时删除或引导舆论走向,发挥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党建教育,引领学生吸收积极正确的舆论信息。

高校党建教育应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开展,不仅提

升了党建教育的工作效率,学生吸收信息更为便捷,还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使新模式管理下的党建工作更加完备,充分发挥出党建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认知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天波,李颖.手机媒体视阈下移动教育模式研究: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3):43-48.

[2]田铭钊.“互联网+”视域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以广佛肇高速公路公司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16,22(4):84-86.

[3]余雅晶.“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导师”培养体系的研究: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风,2017(7):255.

[4]赵婧.党建教育及其内在规律:中国共产党党建教育初探[J].学理论,2015(31):156-158.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信息信息技术工作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不工作,爽飞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选工作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