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意义

2019-11-16 11:12李春肖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伟大工程根本任务立德

李春 肖辉

[摘           要]  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民办高校整个组织体系的重要基石,是党在民办高校各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师生的基本纽带。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对党执政兴国具有重要影响。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02-02

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是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师生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和自我革新力等有机整体合力,政治领导力是核心、组织覆盖力是保证,师生凝聚力是策略,社会号召力是法宝,发展推动力是目的,自我革新力是动力,在引领、保证和推动改革发展、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中得以具体体现[1]。能够引导广大师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或本部门(单位)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能力,所以不断提高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本质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等“四个伟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是总保证,这是新时代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核心密码”。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然要求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根据教育部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初,全国共有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共计746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占我国高等教育的28.4%,在校生人数600余万,高校师生党员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组织的生力军和重要保证,成为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骨干力量。尽管民办高校在其管理体制上有其特殊性、在其党建工作发展过程中有其显著特点,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本质核心是牢牢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切实履行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宗旨。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党在民办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是贯穿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基层党支部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整体功能不够强,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党员作用没有有效发挥;一些基层党支部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存在不坚决、不到位的现象,特别是基层党支部在“对标争先”中不能较好地做到“七个有力”,没有真正把“强化政治建设、突出问题导向、提升党建质量、完善引领机制、推动事业发展”的总要求落到实处;存在一些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重业务轻党建、重业务能力提升轻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等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基层党支部工作脱离实际,不能较好地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把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中心工作有效地融合起来;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脱节的现象较为突出以及师生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党员活动日等“弱化、虚化、边缘化”情况较为严重;不能完全按照“坚持应建必建”的原则要求进行基层党支部建设,一些基层党支部出现空缺、空转等现象;民办高校即使配备了组织人员,他们大都是兼职的,党务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薄弱,从民办高校整体上来说,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建工作基本上是由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来兼任;同时,还存在对基层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检查考核不系统、不规范,基层党支部教育活动经费不足、政治功能弱化等突出问题;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党支部建设不够均衡,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及执行不够规范,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生活制度等不到位、不实、不细;不能很好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对本单位(部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等政治把关和政治引领作用不够突出,不能很好地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没有真正有效地发挥好政治核心的作用。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宗旨的有效贯彻落实、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因此,不断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不仅是新形势下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强化党对民办高等教育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和向基层延伸、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本质要求。

二、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是推动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发展的重点

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贯穿于基层党支部的全面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等始终,并通过是否贯彻和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否有效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提高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否有效地推动本部门(单位)改革发展、是否有效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得以体现,归根结底就是按照“七个有力”的建设标准,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师生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和自我革新力等都很强的战斗堡垒。在现实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中之所以仍然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始终不渝地把提升基層党支部组织力作为推动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实践已充分证明,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得好不好、是否真正达到“七个有力”的建设标准,取决于其自身的组织力强弱。组织力越强,基层党支部的政治核心的作用就越能得到有效发挥,反之亦然。因此,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是推动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发展的重点。

三、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是牢牢把握办学正确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具有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其中政治功能是其最核心、最本质功能,规定和制约着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形成对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强大的政治导向、政治定力和政治引领。政治功能是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之魂、之根,从本质意义来说,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就是始终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切实履行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和履行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党要管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谐稳定”“整体合力”等重大问题和责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强化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

参考文献:

[1]曹安琪.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有效途径[J].职工法律天地,2018(12).

[2]宋立.用思政“基石”筑牢“人才大厦”[N].中国教育报,2017-11-22.

[3]颜晓峰,顾喆.“四个伟大”: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N].江西日报,2017-10-30.

[4]韦诗业.论新时代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方略[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7).

[5]苏弘毅.浅谈《大学》之道对高校立德树人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8(21).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伟大工程根本任务立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深刻理解推进党的建设要一以贯之
伟大工程的新起点
“四个伟大”:治国理政的大逻辑
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新主线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