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在急救护理学中的效果评价

2019-11-16 11:12李白煜马惠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护理学职业院校师生关系

李白煜 马惠萍

[摘           要]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了解该教学模式对课堂现状、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校2016级、2017级共92名学生,按行政班级分为教改班和对照班。教改班进行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班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教改班学生对翻转课堂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当认可,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案例分析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资源、师生互动、知识理解、小组互动和学习时间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可行且有效改善了课堂现状,提高了课堂效率,值得在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中推广并实施。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急救护理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40-0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1]。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已成为职业院校创新变革的发展趋势。但是当今职业院校的教学课堂效率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为改善课堂现状,提高学生能力,参考国内外教学策略原理,借助MOOC教学资源,在急救护理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以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及课堂效率的影响,并且为高职类院校的急救护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Margaret Driscoll认为所谓混合式教学指结合或混合多种网络技术或媒体技术,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资源相结合,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选取某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2016级的47名学生与2017级的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两组学生均为统招学生,学制为3年。以整群抽样法选取2017级为教改班(45人),2016级为对照班(47人)。

(二)研究方法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学目标强调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临床护理技能水平的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待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与职业素养。本次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急救护理学为授课教材,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教改班与对照班的学时一致,教材一样。

1.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

对照班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按照教学大纲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

2.教改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

教改班采用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线上自学,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務,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构建过程。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课程结束后,教改班发放问卷45份,对照班发放问卷47份,全部回收且均有效。有研究[2]指出,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界定时,学生的年龄、性别等这些因素都与成绩无关,而学生的原有基础与课程成绩具有明确相关性,因此,对两组学生在课程开始前进行了上学期的主干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学生有可比性(见表1)。

(二)学习满意度评价

通过掌握学习内容、教师的关注度、学习资源、师生互动、小组活动、知识掌握、学习时间、增强工作信息等8个问题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教改班在教师关注度、学习资源、师生互动、掌握学习内容、小组互动、知识理解和学习时间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增强工作信心方面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学习成绩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教改班在外伤救护技术、案例分析与期末成绩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学生的心肺复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模式可行性的探讨

不论是通过问卷调查还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混合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将知识的传授放在课下进行,而知识的消化总结放在了课堂上,学生在课前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

间;课堂是对知识进行内化总结,对学习过程中有不懂的可以随时提问并得到解答。通过表2可以看出学生认可该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来讲增加了师生交流时间,改善了课堂现状,说明该模式值得推广。

2.师生关系的影响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情绪,由于教师的特殊地位,师生互动符合教育的本质属性。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能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师生关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表2可以看出,教改班的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是(4.36±0.85)分,高于对照班(3.89±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翻转教学过程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师生的相互交流,教师变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满意的。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能充分发挥两者的自主性、创造性,真正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

3.课堂气氛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课程产生兴趣才会激发继续学习的欲望。传统的授课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主动提问的机会[3]。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汇报的结果关系着学生的考评成绩,积极性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了良性循环,激发学习的投入。表2可以看出,小组互动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堂上小组互动交流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沉闷、无趣的课堂现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与学者Kelly的研究相一致。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1.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再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并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以实现个体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表2显示教改班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4.42±0.94)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班(4.02±0.82)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繁重、课业多,很多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根本无法一一讲解,只有通过自学去解决。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既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完成线上学习,又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保证学习的效果与效率。

2.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系统化思维的产物,是设问、释疑、解疑的过程。分析解决问题需要以问题为支点,转变思维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问题面前应“怎么做”和“做什么”。课程实施前后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提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学生长期接受的是“填鸭式”教学,被动接受知识,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只有通过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去思考,通过问题来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在反思中对知识进行内化。

总之,在职业院校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参与的广度與深度,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改善了课堂现状,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值得在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开展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

htm,2010-07-29.

[2]占德臣,王立松,王杨,等.MOOC+SPOCS+翻转课堂: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江华,姬萍,李明子,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2,9(2):51-54.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护理学职业院校师生关系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学习通网络平台下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①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医工交叉学科发展背景下护理学教研的思考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