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

2019-11-16 11:12闫玲杨都强关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本科生学业导师

闫玲 杨都强 关方

[摘           要]  为进一步提升本科生教育管理质量,实现“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积极推进“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关    键   词]  “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66-0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和

国际发展潮流提出“提高教育质量,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既是科教兴国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才强国的应然要求,亦是立德树人的本真要义。据统计,我国120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是8∶1,应届毕业生中本科生占比约87%,因此,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既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对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五项基本原则,其中,“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如何落实、落地、落细,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地学学院”)创新构建“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学生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由辅导员承担,按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已经超过200名。同时,辅导员、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从事德育工作,侧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而对大二以上的本科生除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外,对其专业能力、学术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同样重要,辅导员对学生的指导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要求。虽然很多高校实行班导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但是,根据调查了解,很多专业教师教学及科研任务较重,指导30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更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班导师认知程度很低,出于抗拒、害怕、不好意思、觉得麻烦等各种原因,不主动、不善于联系班导师,与班导师沟通交流存在问题;此外,班导师和辅导员两者的工作职责划分不够明确,选聘、培训和考评工作不到位,沟通和交流又十分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建立导师、辅导员、学生“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

基于此,地学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探索建立了“学业导师+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机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一)工作权责划分

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学业导师重点在学生专业学习、学科竞赛、就业帮扶、学业深造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业导师的选拔

学院结合大类招生政策和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办法》,选拔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担任学业导师,聘期三年,应聘时向受聘教师颁发证书,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专业方向选择、专业知识学习、参与学科竞赛、就业帮扶、学业深造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学业导师与辅导员之间建立耦合联动机制,大一阶段,由辅导员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大二阶段,由学院为本科生分配学业导师,每位学业导师指导学生5~8个,共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三)学业导师的工作要求

学业导师指导学生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学期与每位学生面对面交流指导的次数不少于5次,并填写谈心谈话本。每学期除“一对一”指导以外,平时随时通过各种社交平台、电话、邮件、短信等方式进行全过程的学习指导。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课程选择,帮助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建立学业档案;学生参加科创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将自己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以SRTP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甚至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直接参与课题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或社会实践或“双创”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优良学风;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状态,与辅导员共同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等。

(四)考核及奖励

辅导员的考核由学工组负责,学业导师考核由本科生学业导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核的重点在于对工作投入程度、责任心和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其中优秀比例不高于10%,不合格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获得“优秀学业导师”称号的辅导员,在职称评审、职务竞聘、出国交流、学业深造等方面可优先考虑。

三、“学业导师+輔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

自2016年9月起,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面向2015级本科生,全面启动并实施学业导师制度,并且已在2015级、2016级、2017级本科生中全面实行,取得预期效果。

(一)学生认可度高,反馈情况良好

2017年和2018年年底,学院以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整理了学生对“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反馈情况。两次摸底调查的结果显示,分别有84.5%和82%的学生参与,学生对导师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其中,非常满意人数占比49%,满意人数占比35%,基本满意占比14%。学业导师和辅导员密切配合,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通过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业导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为学生做好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交流充分

学业导师和辅导员互相配合、合力育人,通过课堂交流、面对面交流、微信及QQ等新媒体、电话或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实时关心和有效帮扶。在学风建设方面,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热情更加饱满,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风气更加良好;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导师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学生通过与学业导师的交流,更加了解学科发展、行业需求、学术研究、学习方法、国内外其他高校求学经验、图书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出国升学方面更加清晰,切实体现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辅导员通过与学生集体开会、个别谈心、网络沟通,与学生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业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了学生的精英意识,让学生受益匪浅。学业导师以制度为蓝本,积极投入学生的学业管理,有效改善了学风建设,通过指导学生选课、制定学习计划、解答学习疑惑,走进自习教室、走进学生宿舍等方式,近距离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划,也及时地解决了学业疑惑和困难。学生积极申报SRTP、个性化实验等科研项目,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节能减排、学科竞赛等科技竞赛,学院本科生参与各种课外实践科创竞赛活动达到90%,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科研训练并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奖励近140余人,高年级优秀本科生提前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

(二)“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情况分析

为了真实了解“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运行的情况,学院连续两年从学业导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进行调研摸底,调研重点从交流充分度、交流主动性、学业导师满意度、学业指导频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在交流充分度方面,学生与导师、辅导员的交流程度较之前有較大改善,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与学业导师有充分的交流时间,但也有部分学生与学业导师交流较少,甚至无交流。在交流主动性方面,经常主动找教师谈心谈话的学生约占20%,大部分学生找教师交流的主动性不高,需要教师主动联系、引导。在学业导师满意度方面,学生对学业导师的满意度很高,保持在95%以上,极少数学生表示不满意。在学业指导频度方面,大部分学业导师每学期对学生的面对面指导次数为3次,这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对学业、学术问题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需求,这也是学院今后进一步加强考核和改进的方向。

四、小结

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基层院系是落实各项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更应主动作为,全面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各自领域专长,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七育人”要求。实践表明,“学业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格与专业才能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慧玲.浅析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教育机制的建立[J].科教论坛,2017(23):19-20.

[2]赫璐,张莹.高职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37-38.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本科生学业导师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导师的猫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