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

2019-11-16 11:12尹志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日语现象

尹志红

[摘           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各方面水平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我国既需要熟悉国外先进计划及语言文化的全方位人才,同时也需要了解本国文化及可以实现文化传播的专业性人才。但是,在我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了本土文化失语的现象,这一问题十分严峻,需要引起注意。集中分析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希望在未来的日语教学中可以給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学习系统。

[关    键   词]  日语教学;本土文化;失语现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212-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外文化的教育与学习引起了国家与人民的充分重视。但是,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大部分高校在开展外语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加强了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教学,却忽视了本国文化的教学与发展,不能将本土文化与外语教学相结合。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师生双方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上,让学生出现了本土文化失语的现象。

一、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现状

“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来的。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对外语学习中本土文化的缺失进行了论述。从丛教授的这篇文章很快就引起了国内高校的关注,很多外语教育者都以这篇文章为基础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这些调查结果都或多或少地证明了这一问题的出现,表明在我国的外语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文化失语的现象。并且,从此之后文化失语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笔者观察了近几年关于日语教学的研究,大部分文章都是针对日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从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出发,研究本土文化与日语教学的结合。在很多高校的日语教学中只单纯强调了母语的负迁移,忽视了本土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积极影响。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

二、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很多高校在开展语言教学的同时都更加重视文化教学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开设一些日本文化、历史等课程进行辅助教学。但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课程,还有一大部分高校缺少介绍中国文化的课程,不能实现文化的融合。即使有一部分学校开展了中国文化的相关课程,但是由于课程内容较为独立,也无法实现与日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二)本土文化内容相对较少

大部分学生虽然熟悉日语的语法与表达,但是却无法用日语来介绍本土文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教材的编写有着较大的关系。目前,我国国内高校在日语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教材相对固定,但是涉及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教材却相对比较广泛,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文化的整体发展与精神内涵,不仅有利于语言水平的提高,还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对文化的了解。但是这些教材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日本文化为主,很少涉及我国的本土文化,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本土文化的缺失。

(三)教师自身母语文化功底较薄弱

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与教师认识到了本土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的文化功底相对薄弱,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运用本土文化。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将文化背景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同时把握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平衡,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一要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日语教师的要求,如今我国大部分日语教师都毕业于日语专业,可能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不足,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这一问题,导致学生产生本土文化的失语现象。

(四)社会观念差别较大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日本的经济就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甚至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与日本的地理位置比较近,并且具有比较特殊的历史关系,很多年轻人在学习日本文化之后,忽视了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在这一情况下就造成了我国本土文化的失语现象。我们应该明白,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只有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赢。因此,如果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只重视外来文化而忽视了本土的传统文化,就可能会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障碍,不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高校日语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全球化的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将外语教学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不仅仅有利于我国与国际接轨,更好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并且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一)提高学校教学条件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的外语专业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摇篮,并且承担着文化教学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高校与教师不能将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语言上,还应该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并将国内文化发扬光大,这才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既要汲取国外的先进文化,也要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但是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对本土文化了解较少,就会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更加全面地展现本土文化。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逐渐提高,这种被动的文化交流模式已经不利于我国的发展,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本土文化的教学。

(二)提高自身认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精神文明需求的进一步增强,本土文化的失语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专家学者开始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与讨论,还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本土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日语教學的过程中融入我国的本土文化,推动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四、高校日语教学中导入本土文化的对策

日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其可以传承文化、发展文化,最终实现文化交流。因此,日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导入本土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和谐的课程教学体系。但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凸显本土文化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放弃文化创新的权利,这是十分错误的。因此,笔者在下文中探讨了将本土文化导入高校日语教学中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与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双向跨文化交流

要将本土文化与日语教学相结合首先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与培训方案,实现跨文化交流。在课程体系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规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与模式,以当前的教育背景以及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为基础。在日语教学的培养方案中应该融入本土文化的教学,体现出本土文化的重要地位,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实现融合,培养学生两种文化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双向跨文化交流。

(二)在日语教材中导入本土文化,侧重文化差异的主体介绍

教材是日语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开展语言学习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吸收日本语言文化的研究成果,还应该编写一套融合中国文化与我国国情的日语教材。教师作为语言的教导者以及文化的传播者,需要选用一套适合文化传播的教材,从中日两种文化体系出发实现教学,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侧重文化差异的主体教育,通过批判性的教学来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

(三)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本土文化,重视语言的正迁移现象

正如上文所述,本土文化的失语现象表明了语言的负迁移,而与负迁移相反的就是正迁移。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加重视语言的负迁移,而忽视了语言的正迁移。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本土文化是学习第二种语言的基础,因此在日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汉语转化为日语学习的积极因素,实现语言的正迁移,这对日语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语专业主干课程的类型可以分为语言类课程与文化类课程。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当中,可以本土文化中的母语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古汉语与现代日语在语音、词义、语法等方面关系的说明,一方面导入古汉语文化知识,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日语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中国与日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一些共同点,在文化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在日语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融入本土文化,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可以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与进步。

五、小结

总而言之,在日语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加强本土文化的教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存在相似之处,加强本土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日语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学过程的良性发展。另外,日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本土文化的教学,将不利于我国的对外交流。因此,加强本土文化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周晓冰.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6-58.

[2]任萍.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0-84.

[3]周晓冰.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6-58.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日语现象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