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涉农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9-11-16 11:12杨均张金华朱永毅夏传金庭玉凤侯天荣覃世霞罗来银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黔南州办学人才

杨均 张金华 朱永毅 夏传金 庭玉凤 侯天荣 覃世霞 罗来银

[摘           要]  国家对职业教育中涉农专业的支持力度尽管很大,但效果不佳。出现供给侧招生市场冷清与需求侧就业市场旺盛的矛盾,同时涉农专业办学基础较弱,生源不足,开设学校逐年减少。通过分析原因,提出发展对策,从内涵提升、外部支持两方面发力,探索农业职业教育改革路径。

[关    键   词]  涉农专业;办学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08-02

涉农专业的建设在国内很多高校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涉农专业的办学现状也关系黔南农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作为黔南州农业一线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秉承“扎根基层、服务黔南”的办学理念,承担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任。尽管国家对开设涉农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大力扶持、毕业生需求量大、工作环境明显改善,但招生形势依然严峻,毕业生从事非农业技术工作人数增加,为解决问题,课题组对黔南州各县市办学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分析12县市涉农专业的办学现状、发展困境,并研究解决方法和对策。

一、黔南州涉农专业办学情况

(一)开办涉农专业学校数量少

目前,黔南州高等院校中本科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高职有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盛华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涉农专业,中等职业学院中仅有荔波职校、罗甸职校、瓮安职校、龙里职校等4所学校开设涉农专业。

涉农专业中本科仅设有茶学,高职设有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养护与驯导、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茶艺与茶叶营销等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越来越严峻,大部分涉农专业停办,目前仅保留畜牧兽医、茶叶、农艺等3个专业。

(二)涉农专业招生形势依然严峻

2016—2018年3年,如下表所示,黔南州涉农专业的招生人数分别为408人、443人、386人,每年总人数不足500人;许多专业因长期生源不足10人被迫停办;即便招到学生,因报到率低,有长期不足20人的小班存在,无形中提高了办学成本。相对于每个学校会计专业每年招生近1000人的规模,差距非常明显。

根据2018年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大型涉农企业纷纷迁入贵州,未来10年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黔南州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仅2019年,黔南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缺口5000余人,目前的毕业生人数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黔南州涉农专业办学情况分析

(一)收费低,成本高,运行艰难

据贵州调查总队统计年鉴分析,2018年涉农专业学生均培养成本达8200元/年。黔南州各专业严格按贵州省有关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及标准进行收费。本科茶学专业学费3830元/年;高职各专业学费3500元/年;中职学费全免。相比其他非涉农专业学费收费标准,涉农专业收费偏低,加之实训室建设费用投入大,运行成本逐年增加。

(二)专业设置市场导向有偏差

《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原则意见(试行)》明确指出,专业的设置与划分必须在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进行。尽管涉农专业就业市场需要旺盛,但招生市场却遭遇冷门。根据招生市场涉农专业报名不火的现状,从运行成本考虑,涉农专业首先成为牺牲品,部分学校选择放弃开设涉农专业,与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的原则存在明显偏差。

(三)人才培养方案欠科学

一是人才需求调研不充分。有的学校没有深入农业企业了解生产一线农业技术人才的实际岗位能力需求;对就业面向的岗位群、目标能力定位不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仍然没有与基础教育、学科教育模式区别开;没有把职业教育这一类型教育完全弄懂;教学环节缺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缺乏产教融合。二是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明显。教学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教材编制授课计划,无法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能力、技能三方面的要求。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实训环节脱离生产实际,缺少一线岗位工作标准和新技术支撑。

三、涉农专业的改革建议

(一)提高涉农专业学生就业认可度

1.政府、学校必须加强政策倾斜

各级政府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把它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严格执行生均经费拨款。政府出台政策、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涉农专业发展,帮助学生免费就读;政府提供就业岗位,让本地毕业生“沉得下、用得上、留得住”。

各级院校可以适当降分录取,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激励和帮助立志务农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2.加强专业教育,提升专业认同感

在新生进校、在校学习和毕业离校三个时期,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现代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和趋势,通过专家进校、校友讲学、现身说法,分析农业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和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引导新生树立专业自信,提升专业认可度,愿意从事涉农职业。近年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请知名校友进行主题讲座,利用校友的现身说法做专业介绍,效果非常好。

3.加大就业宣传引导力度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技术人才非常渴求,但涉农专业毕业生对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并不感兴趣。毕业生大都到东部沿海的涉农企业工作,学生就业不对口,部分学生创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知管理的人才能扎根偏远农村的少之又少[1]。

基层农业人才严重不足,而涉农专业招生人数也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涉农专业毕业生从事对口工作的几率在60%左右,大多不愿从事农业类工作,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大就业引导力度。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实现全过程协同育人,努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对涉农企业各岗位有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树立就业和创业典型,扩大社会影响力[2]。学校可通过媒体宣传引导涉农专业学生树立投身农业的信心,消除对“三农”工作的偏见,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成长氛围,让他们的价值得以体现[3]。

(二)通过内涵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成立黔南州涉农专业行业办学指导委员会

围绕黔南州三农问题,由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以黔南州农业农村局、若干农业龙头企业组成的黔南州农业行业办学指导委员会,主动探索研究涉农专业、农业部门、农业企业三方开展深入合作的体制机制;根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过程,重新选择教学内容,制订学生实习实训计划,为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2.依托贵州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办学

充分利用贵州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优势,在人才、技术、科研、政策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按照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管理特点,能及时进行技术更新,根据企业管理的周期性,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技能的不同需求也将随之调整,各成员单位必须参与各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的设置、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等,可以实行弹性学制,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采取“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办学,让行业企业一线新技术、新经验、新内容及时进入课堂,达到内涵提升的目的。

3.进一步推进办学模式的融通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必须先实现农业职业教育现代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使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机遇期。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

4.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内涵建设

黔南州是拥有百鸟河数字小镇等大数据基地,通信设施完善,各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光纤,村村有文化活动场所,以“互联网+”为基础,涉农专业教学要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培训,采用农产品实物展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技能实训、岗位实践、创业指导等多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

5.营造育人环境,鼓励企业办学

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涉农职业教育尤甚,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效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优质供给与国家经济发展匹配的人力资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

通过政策支持,营造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育人责任的良好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样可以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涉农职业教育,激发企业在人才战略大背景下必須参与协同育人全过程,扩大企业人才储备量。

参考文献:

[1]邹显强,冯静.贵州省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速读,2015(6):20.

[2]曹正明,何玲霞.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实践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4):19-21.

[3]曹乐平,楚琼湘.湖南省涉农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4(16):45-47.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黔南州办学人才
春日花田映红颜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