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视域下高职声乐教学分析

2019-11-16 11:12龙开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口头声乐文化遗产

龙开义

[摘           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种发展势头之下,我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中。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音乐课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还能为社会培养音乐人才,更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声乐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国内高职院校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把我国传统音乐有机地融入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让高职声乐教学实现高效性,还能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中音乐艺术相关专业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更健康地发展。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42-02

近几年来,我国在大力提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而音乐就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几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在这种背景之下,国外很多音乐通过网络流入我国社会,流入大学校园,并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在我国年轻人圈子中蔓延开来,这种文化入侵是非常可怕的。在高职院校声乐教育中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抢救”,更能够让我国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有一种文化认同感甚至民族自豪感,所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领导以及声乐老师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并且要把这项工作落在实处。

一、影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视域下我国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因素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而音乐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因此在我国国内高职院校声乐课中融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国内高职院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视域下展开高职声乐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通过笔者的大量观察,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扩大招生给这种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困境

近几年来,我国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普通高职院校都在非常明显地扩大招生范围,一方面是为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增加,而老师数量不变,所以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就拿我国高职院校中声乐教学来说,老师同时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所以实现继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犹如天方夜谭一般。除此之外,在高校扩大招生的背景下,学校老师的心态也会或多或少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致使老师没办法静下心来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

(二)高职声乐老师教学方法过于落伍

就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声乐教学而言,很多声乐老师都是按照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展开教学实践活动。这样的方式通常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课本里面有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也就是说如果声乐课本中缺乏甚至没有这方面内容,那么就难以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视域下展开高职声乐教学;另一方面,很多声乐老师更加注重声乐理论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然而,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英语的传承弘扬不仅仅是相关知识,更需要的是掌握,因此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很难领悟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文化自身蕴含着的魅力,甚至还会缺乏兴趣,产生非常严重的抵触心理。

(三)高职院校中声乐老师培养的机制有待完善

就实际而言,现阶段国内有很多高职院校对声乐老师的培养有点急功近利,具体表现如:国内有一部分高校不许声乐老师脱产进修,对那些考上博士的声乐老师,始终实行上学即离岗的制度,所以学校非常抵触老师进行自我进修,更不用说学校对声乐老师进行培养了。我国目前有非常多的高等职业院校为了有效防止培养的声乐老师不再回到之前的工作单位展开工作,纷纷实施这种制度,这种制度的实施不仅严重剥夺了老师进修的基本权利,还严重束缚了老师自我提升。所以在实际的声乐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声乐老师水平得不到提高并且有负面情绪,对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视域下展开高职声乐教学自然是不上心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肯定教学效果不佳。

二、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的传承密码

就实际而言,无论在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每一个族群自己的口头音乐都和他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甚至宗教民俗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劳者歌其事”。这些口头音乐的最明显特征其实就是他们独特的民族心理、性格以及气质的多元化融合,在笔者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就是被称之为“土得掉渣”的内涵,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的“乡土性”其实就是非物質文化遗产口头音乐的传承密码。这就比如,在我国青海花儿唱词主要讲究的就是“顺口”和“容易唱”,因此,我们从这个角度其实不难看出,对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来说,押韵得当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中的青海花儿唱词当中具有五种押韵的形式,这五种形式分别为通韵形式、交韵形式、间韵形式、随韵形式以及不押韵形式。最近几年比较火热的央视《星光大道》节目不仅带火了诸如“阿宝”“凤凰传奇”这样的优秀歌手和组合,还为大家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以及“原生态”音乐,由此,特别是近几年,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逐渐走进了百姓的视野中。“呼麦”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一种古老又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由一个人的声带所发出来的低沉基音,而口腔发出来高亮的泛音加上气息的调整控制,口腔共鸣点的变化在高音部分形成一种独特的旋律,从而为人们呈现出可以种多声部的形态。“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广西壮族自治区美的不仅有风景和人,还有山歌。电影《刘三姐》红遍了我国的大江南北,而同时带火的还有壮族悦耳的“山歌”。转租山歌的“欢快”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壮欢”,它最明显、最突出的音乐特点就是音程关系当中以纯四度为主,且最为常见。在调式上面,壮族的山歌通常都会停留在徽音上面,而且大多数都是五声徽调式,在其旋律进行当中所强调的是宫、角与角以及徽间的辅音,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实际当中显著增加了壮族山歌旋律的色彩。在笔者个人的角度上,笔者认为,只有深刻认识和深入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的传承密码,才可以在真正传承的过程当中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因编程不偏离。这其实就像我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我国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所说的那样,在传承我国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当中,一定要始终尊重传统,对传统要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尊重感,要小心翼翼地前进,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的原谱或者原作,在美学指导之下展开创新,才可以实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复兴。所以,在实际当中做好调查的功课,才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的重要途径。

三、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视域下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艺术美与自然美的高效融合

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的视角下,高职声乐教学过程中务必要突显出声乐艺术美和自然美紧密融合的特征,这不光是对大自然的崇高敬意,还是对声乐艺术的弘扬和赞美。高职声乐老师在对学生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声乐作品的情感主体以及声乐演唱风格。就以《梦之谷》这一声乐作品为例,这是以爱情为主体的声乐合作作品,其中涵盖了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表现了群众生活的热情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风格。其次,高职声乐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此曲目的结构。最后,高职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把《梦之谷》这一声乐的表演方式和舞台效果用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声乐舞台表演的艺术美以及民族特色美。其中的民族歌舞效果异常震感,老师可以让学生人手准备一个手鼓,跟着声乐的节奏敲打手鼓,显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的自然美。在此过程中高职声乐老师要重视这一声乐作品的自然美和艺术美高度融合,在画面以及教学方式上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增强学生对声乐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增添舞台实践活动

通常情况下,在高职声乐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案,给学生增添多种舞台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声乐与舞台表演紧密结合的魅力。以《梦之谷》为例,老师需要从学生的基础声乐唱法、舞台表演以及实践入手,逐步强化学生的专业声乐素养。其一是借助直音唱法增强学生的声乐基础;其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演唱的视频,聘请专业人士到学校的音乐课堂上给学生传授专业演唱技能,让其直观体验口头音乐的内涵;其三是聘用专业的舞蹈老师协助声乐老师演示声乐舞台剧的表演形成;其四是在前三种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依照特定的角色练习舞台表演实践,从舞台表演效果、声乐演唱方式以及角色情感融入等方面入手,逐步强化学生的声乐综合素养,激起学生对民族口头音乐的热爱。

总而言之,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视域下,我国高职音乐老师需要在声乐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民族口头音乐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中民族性的演唱方式以及新时期音乐表演中的舞台形式丰富当下的高职声乐课堂,给学生提供艺术氛围相对浓厚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可以自主的融入其中,深切感受声乐作品中蕴涵的艺术美、自然美和民族特色,以此来强化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和民族情怀,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的传承和弘扬,把高职院校的声乐课堂推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昕.青海“花儿”的音乐特性及演唱方法探究[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27(3):57-62,116-117.

[2]余璐,梅洁,辛珺.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1):72-74,77.

[3]熊飞飞.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6(19):87.

[4]王璐.淺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7):71-72.

[5]李荣欣.论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7,30(2):146-147.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口头声乐文化遗产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Tough Nut to Crack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口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