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9-11-16 11:12于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政精神思想

于博

[摘           要]  “课程思政”是上海高校落实习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举措,在全社会加强文化建设、传承行业精神的环境下,充分挖掘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对制冷技

“课程思政”是上海高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举措,也是上海德育工作多年探索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校全员、全课程育人的思政格局,同时还通过课题立项的形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完成。本文就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阐述。

一、課程简介

制冷技术与应用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四大核心专业课之一,主要介绍制冷的基本原理、设备构造、系统组成、系统设计、运行调节及维护等方面的知识,是建筑设备类专业技术岗位设计、施工、监理、运行及物业设施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从2011年开始,学院开办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针对学生建立了基础内容相对丰富的课程体系。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及改革,使该课程更加适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并形成了一支相对固定的课程教学师资队伍。该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制冷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设思政建设目标

在全社会加强文化建设、传承行业精神的环境下,挖掘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将建筑行业中的当代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并注重建立学生热爱专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在完成课程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积极性,将节能环保的理念贯穿于合理选择制冷剂、有效利用能源和节能以及能够提供经济合理的制冷技术方案等教学内容中,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乐于在工作生产一线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在课程教学组织中始终贯穿“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用”的教学设计思路,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寓道于教,寓德于教。以建筑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的真实工程项目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实现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融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具备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一)教书育人,使学生在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

老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道德及课堂纪律严格要求。通过课堂上积极互动、课后答疑、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和沟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思想,注重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做事先做人,老师通过课程教学,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维护好课堂秩序,为学生学习环境的优化约束自己。

(二)价值引领,建立学生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中融入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等,建立学生热爱专业,乐于在工作生产一线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人民终生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强化专业教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和价值观引领者的影响力。

(三)寓道于教,整体规划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做好课程教学整体规划设计,强调理论与实践并进,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将思政要素穿插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建设施工单位、制冷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要品质便是拥有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高度体现。通过介绍制冷技术的发展、制冷设备的更新进步、制冷方法的提高与改善,激发学生学习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兴趣与动力,并使学生认识到成为一名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四、课程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1.制冷技术是研究如何获取低温的一门科学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制冷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早期的引进国外的制冷技术到现在的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和运行管理,我国的制冷水平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由此可激发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培养爱国热情,激发学习制冷技术的热情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2.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从理想循环到理论循环,再到最后的实际循环,每一个循环的假设、讨论和计算,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制冷循环的经济性,作为一名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将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在压焓图或温熵图上表示出来,在此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从简到难,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学生具备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3.青山绿水共为邻,绿色是新时代发展的底色。介绍制冷剂的性质和选择要求时,考量制冷剂是否用于制冷循环的重要因素便是其对环境方面的影响,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绝,失之难存。在讲授过程中,强化学生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能源的理念,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4.一个制冷系统由多种设备和管道组成,每个设备、管道、阀门甚至一个小小的控制螺帽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图式中,通过对制冷系统整个流程的学习,强化学生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坚持自信、友善,用乐观的心态投入学习和工作中,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5.制冷压缩机是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中的核心设备,冷凝器与蒸发器是重要的换热设备,而节流机构虽小,却也是四大件中必不可缺的设备之一。在制冷循环中,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每一个设备在设计、安装、维护中都要一丝不苟,强化学生尊重科学的职业态度,规范操作的责任意识,具有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对工程的敬畏,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6.制冷机房与系统管道设计对整个制冷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若设计上考虑欠妥,不仅会给操作运行造成困难,浪费能源,还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制冷机房设计这一知识模块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正确地运用设计规范,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在工作生产一线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对制冷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梳理,融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思路,将建筑行业中的当代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并注重建立学生热爱专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王雁鳴.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5).

[3]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

[4]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C3):11-14.

[5]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6.

[6]牛秋业.以专业课教学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2):78-81.

[7]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与人才,2018(4):99-103.

[8]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28-29.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思政精神思想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拿出精神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