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2019-11-16 11:12马艺铭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亲和力理论课思政课

马艺铭

[摘           要]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发展的重要方面。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转变、话语体系的完善、考核机制的创新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等多个方面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同时指出高校思政理论课亲和力提升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62-02

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在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指出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曾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此,对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予以探究不仅是应势而为,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之义。

一、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内涵释义

“亲和力”这一概念最早属于化学领域,特指一種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后被广泛应用于人际关系领域,释义为“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1]。作为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则指的是思想政治相关课程“所具有的让教育对象主动趋近、积极悦纳、高度认可的一种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2],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对思政课的亲近感、认同感以及获得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是关键。”[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之所以亟待提升,与其教学现状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适用性欠缺

理论性和权威性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基本属性,然而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更加偏重于生活和学习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认为思政课与将来就业并无直接联系。这种实用主义心理促使其迫不及待地为思政课贴上“枯燥”“乏味”的标签。

(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

在各种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思政课教师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在授课过程中仍然停留在“照本宣科”或“照屏宣科”的理论灌输模式阶段,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大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听课的状态中,不免对思政课产生一定的距离感,成为一名“低头族”也在所难免。

(三)教学话语体系日趋“式微”

思政教学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的载体,而现在话语内容的“曲高和寡”、话语方式的“自导自演”、话语关系的“话不投机”以及话语场域的“人去楼空”让思政课在大学生群体中间一度面临极其尴尬的境地,“不接地气”“高冷”成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普遍评价。

(四)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片面单调

很多高校侧重于在“知”的层面对学生进行思政课考核,而不少大学生无论是写论文还是突击复习,都是在学分这一外在压力的迫使下驱动完成的,对学生践行和内化思政知识的情况,教师则不得而知。

三、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路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自然密不可分。对教学内容,教师应当以现有的思政教材为依托,对其灵活使用、多加揣摩、适当取舍,联系大学生实际将思政理论生活实践化,进而凸显思政教学的新意与特色;对教学方法,传统的“念PPT”“读教材”等授课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当代思政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话题辩论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和大脑,激发其参与思政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这一背景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还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创造力”[4],因此,教师可以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同时辅之以通俗歌曲、影视作品或网络热词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教师教得“用心”,学生才能学得“入心”,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

(二)完善话语体系,加强师生互动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要求政治教育“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5]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6]毋庸置疑,如果不能把“有意义”的理论讲得“有意思”,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也就无从谈起。众所周知,高校思政课的授课对象正是当代大学生,而“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有其独特的话语风格、表达习惯和接受偏好”[7],因此,教师应当兼顾理论的厚度和温度,适时展开双向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时刻沐浴在思政话语体系的“阳光”下。对此,思政课教师可以在锤炼教学语言的前提下适度运用肢体语言,辅之以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以及和蔼可亲的微笑,同时适时地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平等对话,允许其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继而在无形中凸显了思政课语言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心灵上的共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教师的激情和热情,对教师不免产生一种亲近感。这种平等民主的沟通氛围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三)创新考核机制,注重过程评价

考试是高校用于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总体说来,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机制一直以来较为单一片面,大多是“一张试卷定成败”“一张试卷定思想水平”。基于此,教师应当更新自身的考核理念,采用多维度思政考核模式,除了注重试卷内容的新颖独特、贴近实际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学生的课堂状态、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均在此考核范围之列,或是改变过去单一的笔试模式,采用笔试、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小组合作调查相结合的考核模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将思政课堂延伸到课外,如加入学生的班级微信群或保持与辅导员教师的联系等。思政考核机制的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却能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和其他教师的评价实现对学生在思政方面多维度的考评,从而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同,在侧面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然担负着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做怎样的人的任务,首先,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不仅时刻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而且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要夯实理论基础,扎实学术功底。一位思政课教師只有兼具深厚专业理论素养和丰富知识储备,做一名“专家”兼“杂家”,才能在讲课时理直气壮,富有感染力。再次,要注重自身修养,拥有高尚的师德品行。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一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学生自然愿意去主动接近。最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个人印象管理方面的工作也不容忽视,它涉及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内涵修养等多个层面。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让学生形成对自己的悦纳感和认同感——这不仅是教师个人形象的外在体现,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的内在要求。

四、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应该注意的问题

所谓娱乐,是人类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天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娱乐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娱乐为了赢得市场,逐渐显现出了“泛娱乐化”的倾向,而随着社会“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娱乐化也逐渐走进严肃、庄重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学娱乐化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吸引教学对象的注意力而对教学过程进行娱乐修饰以呈现出过度煽情性、花边性、刺激性的内容或形象,它主要体现为教学内容的娱乐化、教学手段的娱乐化以及教学语言的娱乐化。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取悦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原著断章取义,甚至寻找各种政治八卦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制造“笑点”;还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制造视觉冲击力,在课堂上播放大量的影像资料和图片并穿插各类音乐、舞蹈,使整个课堂笑声不断;更有甚者,用麻辣新奇的解说和灰色的网络段子对伟人事迹进行加工改造。殊不知,思政课的最终目的在于思想引导、精神塑造和价值观养成,这种思政课教学娱乐化倾向既损害了思政课教学的严肃性和政治性,不利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弱化了思政课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与思政课的教学宗旨自然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绝不能因为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而对社会“泛娱乐化”现象无意识地迎合,对学生的喜好无意识地满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绝对不可以依靠教学娱乐化。

总之,亲和力既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也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思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亲和力提升的具体路径,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亢世勇,刘海润.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37-238.

[2]白显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把握的几重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2017(4):17.

[3]李素霞,于海燕.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46-50.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21.

[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00.

[7]郑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亲和力与针对性的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7(5):19.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亲和力理论课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