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多元化教学,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

2019-11-16 11:12张翠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多元化思政政治

张翠红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论述,分析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必要性和主要原则,对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建立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开展,为社会培养一批思想政治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关    键   词]  多元化;思想政治;现状;举措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228-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多元化显著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怎样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成为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多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内涵的拓展,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政治修养。

一、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一)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社会多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塑造正确思想观念和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受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使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更加困难。其次,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脱钩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对理论教学过分强调,缺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在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结合的背景下,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对所学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丧失学习的动力。最后,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各国的文化相互影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都要满足时代的需求,符合多元化社会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适应多元化社会人才的培养。

(二)思政教育方式保守落后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的社会文化领域在国际环境影响下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教育事业如何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是我国教育改革进行的重点任务。我国思政教育的课堂教学目前还多是沿用传统的大班制教学的模式,课堂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参与度少,不利于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及参与教学过程,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思政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思政教育效果的达成。其次,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不断应用,教学信息化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但由于高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领会不深,能力不够,导致信息化教学只停留在将纸质内容应用到多媒体上面的技术层面,对于信息化带来的新的教学工具,如,在线学习平台等学习方式,有些教师只是将课件制作成PPT,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多媒体工具,从互联网平台寻找一些经典事例,让学生能通过视频、音频及图片等多种教学素材,生动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政学习效果。

(三)思政教育环境复杂多变

国内环境和国外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为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互联网成了学生社交和吸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因为我国互联网发展比较晚,对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使网络平台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不健康的信息和有害的信息在网络上也肆意传播,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在国与国之间目前是合作和竞争并存,竞争形势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等的硬实力上,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更加激烈。所以,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渗透的战略手段,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清晰的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学多元化举措

(一)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协同发展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网络的应用在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中已经得到普及,传统的学习和教学之间的平衡因为网络的普及而打破。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搜索生活和学习中需要的绝大部分信息,但因为网络上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低俗或不良信息的影响,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因为我国心理健康事业起步比较晚,目前高校心理健康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师,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教师要同心理教育老师紧密沟通,对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的疏导,动态调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合作

高校班级辅导员是同高校学生联系最密切的人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最及时,能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所以,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政教师要同学生辅导员紧密结合。

首先,思政教师同辅导员在工作领域要加强合作,思政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理论的传授,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是,为了增加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思政教师也要关心学生课后生活,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网络形式同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大学生的生活和职业规划,同辅导员一起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其次,辅导员要配合思政教师抓好学生思政课的出勤率,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狠抓思政课学习效果。最后,思政教师同辅导员要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思政教育工作在学生中间全面开展,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辅导员要發挥自己在同学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并借助思政教师的专业性,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

(三)思政教育管理队伍的协同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要实现协同发展需要从三方面着手:(1)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思政教育顶层设计要为思政教育工作指明方向,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通过借鉴以往管理团队的成功经验来树立管理团队完成目标的信心。(2)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协同合作平台。通过高校和高校之间,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的通力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相协作的管理团队,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做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因为教师教学路上学生的引路人,所以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为有效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根据课时安排和学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以应对社会形势的多变。(3)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新型战略联盟,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通过将政府研究和社会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发挥资源的整合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批判地吸收多元文化

在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思政教育在坚持主流思想不走偏的前提下,要兼容并包地吸收不同文化的养分,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对比中,通过自己的思辨能力形成自己的正确思想价值观念。教师要能够通过唯物主义观念从不同的文化中提取积极的、正面的思想成分,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

(五)加强高校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

当今大学生在思政领域经常出现的问题普遍集中在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团队协作意识较差、价值观模糊不清等层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优化策略,开展一些具有参与性、趣味性的活动,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提高和改进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鉴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课堂教育缺乏社会实践教育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拓展训练,实现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双重结合,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到诸如“阳光之家”等的慈善机构参加义工,开展课外帮扶活动,或是去当地的红色革命基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完全摆脱仅仅依赖课堂学习进行思政教育的束缚,将课程由校园搬到社会上,移植到实践中,在亲身的参与和锻炼中提升思想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影响大学生能够成为一种怎样的人的决定性问题,当前许多新闻事件都彰显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但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政教育却相对缺失,这就非常有必要通过思政工作的优化和改进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

三、结语

高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政课要充分汲取多元化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批判性地接受多元化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造成的影响,从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伴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要进行深度革新,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理论同实际紧密结合,满足学生现实需求。高校思政教育多元化革新举措是在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今天,为了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实效而进行的教学改革,能夠让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接受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郝保权.文化多元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89-92.

[2]张晓平.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29-31.

[3]孙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创新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8):84-85.

[4]郭炜.基于多元化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9):99-100.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多元化思政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