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晚睡调查研究

2019-11-17 05:45张晓琼
现代交际 2019年18期
关键词:建议大学生

张晓琼

摘要:探讨该校大学生的晚睡情况,期望引导大学生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习惯。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56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晚睡情况严重。造成晚睡的原因与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学习工作压力和个人因素相关。结论:改善该校大学生晚睡现状,除提高大学生自控能力以外,还需多方面的支持与辅助。

关键词:大学生 晚睡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011—03

在睡前拖延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了导致睡前拖延的原因,指出睡前拖延的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国外学者对睡前拖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睡前拖延与自我控制负相关,与睡眠不足和日间疲倦正相关。睡前拖延是国外学者提出的概念,国内学者通常采用晚睡或晚睡强迫症这一概念。[1]

随着手机技术和应用的高速发展,睡前因玩手机等原因造成晚睡或熬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常态,然而,社会对于大学生晚睡问题缺少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为此,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以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大学生晚睡的原因及影响,最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一、調查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取该校5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其中大一学生487人(75.74%),大二学生63人(9.79%),大三学生90人(13.99%),大四学生3人(0.48%)。问卷回收后对每份问卷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二)方法

采用问卷与访谈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晚睡的频率、原因、影响,以及大学生对晚睡的理解、真实态度的调查,采用单选、多选和填空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以班级、寝室为单位,现场统一发放问卷,现场作答,现场回收。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10和简明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四)概念的界定

本研究中晚睡的概念界定在晚12:00后因具体事务(工作、学习、游戏等)、自愿或非自愿的情况下仍未进入睡眠状态的现象。在该概念界定下,因失眠等因素导致无法入睡的现象被排除在晚睡之外。[2]

二、结果

(一)大学生的晚睡现状

通常在23:00以前入睡的占2.73%,在23:00—00:00之间入睡的占36.82%,在00:00—1:00入睡的占41.59%,1:00以后入睡的占18.86%,根据晚睡的概念界定,该校有60.45%属于晚睡一族,科学研究显示大学生的最佳睡眠时间应该是晚10点至晨6点[3],这足以说明该校大学生晚睡一族晚睡程度比较严重,生活作息不规律。

该校学生自身认知的通常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占19.67%,睡眠时间为6—7小时的占42.05%,睡眠时间为7—8小时的占33.89%,睡眠时间为8小时以上的占4.39%。医学生课业繁重,周一至周五几乎每天都是满课的情况。据了解,该校学生早上8点上课,一般在7:00—7:30起床,晚睡后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或为6—7小时的占比61.72%。以上数据显示,该校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晚睡情况。

(二)大学生对晚睡的认知及行为情况

调查中,有73.92%的学生认为自己晚睡,仅有26.08%认为自己不晚睡。 其中认为在22:00—23:00入睡算晚睡的占比4.19%,认为在23:00—00:00入睡算晚睡的占比18.54%,认为在00:00—1:00入睡算晚睡的占比31.35%,认为在1:00以后入睡算晚睡的占比45.92%。

数据综合显示,该校大学生对于自己是否存在晚睡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知,承认自己是属于晚睡一族。

在是否愿意减少或避免晚睡的调查中,有58.25%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有39.10%的人表示比较愿意,有2.65%的人表示不愿意;有意愿改变作息方式且有过实际行动的占80.86%,没有过实际行动的占19.14%。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作出改变,但未有长期持久的行动,说明该校大学生对晚睡造成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深入。

(三)大学生晚睡的原因

在该校大学生晚睡原因调查中,21.89%的同学是为了完成平时的学习任务,25.52%的同学是为了完成工作,37.24%的同学是因为打游戏,47.76%的同学是看视频,30.69%的同学是因为看小说,42.24%的同学是因为聊天,31.03%的同学是因为失眠,16.38%的同学是因为受到寝室同学的打扰,也有7.76%的同学有其他原因。这表明该校大学生晚睡的主要原因是电子娱乐活动。

(四)晚睡对该校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显示,晚睡造成女性生理现象紊乱的占40.68%;造成视力下降和记忆力下降的分别占61.21%和51.20%;导致面容憔悴的占73.79%;晚睡吃夜宵不吃早餐引发胃病的占17.24%;导致性情暴躁或其他影响的分别占38.79%和21.55%;认为影响不大的仅为2.93%。这表明晚睡对大学生造成不容忽视的身心健康损害。

(五)该校大学生对改善晚睡方法的认知

在改善晚睡方法调查中,认同学校引导学生按时作息的占10.03%,认同丰富白天生活的占26.56%,认同安排好计划的占54.43%,认同断电断网的占8.89%;其中在调查学校断网是否有改善晚睡现状时,有46%的人持肯定态度,表明该校学生认为改善晚睡最有效的方法是自控,但仍需外部辅助。

三、讨论

(一)该校大学生晚睡习惯养成的讨论

数据显示,在晚睡的学生中,每周30节课以上和每周30节课以下的同学各占一半,因课程多而晚睡的同学占39.42%,课程稍少却仍晚睡的占39.42%。这表明,课程较多、学业较重并不是学生晚睡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娱乐活动(打游戏,看视频,看小说,聊天等)是影响大学生晚睡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相对自主,生活环境相对宽松,受社会思潮及娱乐活动电子产品的影响和诱惑,且不够自律,久而久之,导致养成晚睡的不良习惯。

(二)晚睡对工作学习效率影响的讨论

晚睡与次日工作学习效率有明显相关性。调查数据显示,00:00后睡觉的同学,次日学习效率低者占63%,学习效率高者占37%。太晚入睡能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效率,充足的睡眠是高效工作学习的保障。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就会使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影响生理及心理健康,引起易怒、头痛、健忘、焦虑等多种神经症状,导致反应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容易出差错。[4]因此,早睡对睡眠质量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发展和高效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自控力与晚睡关系讨论

调查数据显示,该校大学生晚睡人群中,看视频的占比47.76%,聊天的占比42.24%,打游戏的占比37.24%。Kroese 的研究小组认为,人之所以一再推迟睡觉的时间,主要原因在于放不下手中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具有较大的诱惑力,让人欲罢不能。要抵御这些诱惑,往往需要自我控制力,而人的自我控制力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恰恰处于最低水平,因而,归根结底,自我控制力是影响睡前拖延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5]

四、对策和建议

(一)个人内部改善

1.培养自觉意识,克服拖延症

拖延是一个包含了认知、行为和情感等成分的一个复杂概念,拖延行为的研究领域大多集中于工作与学业,也有学者将拖延行为拓展到健康领域,睡眠时间拖延,是指个体在没有外部因素的阻碍下,实际试图入睡的时间晚于计划入睡的时间。[6]该校学生由于娱乐活动与学业而拖延上床睡觉时间,导致晚睡甚至熬夜,这既影响睡眠质量、身体健康,又影响学习与工作效率。因此,大学生应该增强自律、自觉意识,养成“做在当下”的习惯,克服拖延症,为自己争取一个高质量的睡眠。

2.丰富白天生活,做好学习规划

大部分大学生白天除了上课以外,大多数时间都用打游戏、使用电子娱乐产品来消磨。白天生活的空虚,往往会导致夜生活的丰富。因此,建议大学生以周为单位制定学习与工作计划,把主要事务安排在白天完成,晚上做一些相对轻松的事情;且睡前作好明天的学习计划,用静心法排除焦虑,做一些有助睡眠的准备活动,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同时也可用手机App监督自己按时睡觉等。[7]

3.养成运动习惯,坚持锻炼身体

有学者指出,大部分人的“晚睡强迫症”只是受生物钟、习惯影响或长期积累下来的抑郁或焦虑等心理问题。[8]运动锻炼过程可消除疲劳,使人心情舒畅,既有娱乐性,又增强了体质。适当的运动锻炼能改变晚睡患者的精神面貌,解除神经、精神疲劳,消除焦虑、易怒、紧张等情绪,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绪,削弱心理因素对失眠的影响,有助于改善睡眠。

(二)外部改善

1.带动宿舍氛围,共同合理作息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宿舍环境对其生活作息有极大影响。舍友可能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因此舍友之间学会互相包容,在保证自己生活有规律的同时,做到不影响他人,共同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向不晚睡进军,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宿舍氛围。

2.学校制定准时熄灯的就寝制度

经过调查发现,同学们认为宿舍准时熄灯对改善晚睡的帮助是很大的。因此,建议学校可以制定宿舍11点准时熄灯就寝的规定,但不可否认会引起不少同学的不满,这就要求学校在规定执行前与执行中务必要做好解释说明与情绪安抚工作,让同学们慢慢适应这项制度,协助同学们养成早睡习惯。

3.成立“早睡监督小组”

建议学校组织每个院部系内学生会成立“早睡监督小组”,配合宿管在晚10:30前进行不定期抽查,定期通报检查结果,并以此作为评选优秀宿舍的标准之一,以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早睡。

4.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晚睡危害

全校上下要加强晚睡危害的宣传,特别是辅导员,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早睡监督小组”定期抽查,促使学生提高自控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主动减少晚睡次数;多开设一些健康养生课程,增加同学们的养生知识和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校内相关社团多搞一些“坚持早睡,拒绝晚睡”活动。

参考文献:

[1]费维宝.睡前拖延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8(20):247—248.

[2]黄小靖,许禄华,李婷,等.医药院校学生晚睡行为与其危害认知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0): 135—138.

[3]孙凤梅,朱莉,胡彩虹,等.大学生晚睡情况调查分析与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12):154—155.

[4]张子青,稽刊.晚睡强迫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别让晚睡成为一种病[N].江苏科技日报,2012—04—06:1.

[5]Kroese,F.,De_ridder D.,Evers C.,&AdriaanseM.Bed time Procrastination:Introducinga New Area of Procrastination[J].Frontiers InPsychology,2014(5):611.

[6]許晏菁.大学生睡眠时间拖延行为的概念探讨及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7]宋永坤.晚睡拖延症,应对有良策[J].家庭科技,2014(8):42.

[8]胡欣宇,关红军,鲁俊华.医学院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2):135—13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建议大学生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三代人的建议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