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11-19 06:40于蒙
微型电脑应用 2019年1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英语教学

于蒙

(咸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咸阳 712000)

0 引言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方便日后交流和理解外国英语文化。但目前英语教学还远远达不到以听说读写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不强等现象[1]。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英语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图片等感官体验,还能为学生创造相对的真实英语学习环境,现已成为目前英语教学技术手段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2]。

但目前,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及理念的影响,只是借助计算机进行幻灯片演示等,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个性化发展[3-4]。因此,提升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关于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主要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主,重点在“教”,而与学生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5-6]。建构主义理论知识[7],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题,吸引了广大教育专家的关注。本文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分析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1 建构主义理论知识

建构主义[8]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构成成分,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借助于他人(譬如教师)帮助,利用相关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对于英语的学习是“学习者对英语建构自己对之理解的过程;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理解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是语义建构的外部辅助者,而非语义的灌输者”。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的精髓则是:学生是教学的主题和中心,需要主动构建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等多种资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还强调交互的重要性,强调交互学习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手段。通过交互可以检验或更改自己已经建构的“理解”,使之更加符合客观要求;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可以促进学习和理解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协作。

1.2 应用框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框架

由图1可知,在这一框架中,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理解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是语义建构的外部辅助者,而非语义的灌输者。

从知识来源考虑,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知识来源范围较广,不仅可以获得课本知识,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获得。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知识来源图

2 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学习过程的协作,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前提下,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模拟真实语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相关学习主题精心设计模拟情境,利用学校教学平台提供数字化录音带、IP课件、网络课程等资料;利用直播课程、双向视频、网上小组讨论等营造较好的语言环境。通过计算机技术向学生呈现英语主题相关的图片资料、视频以及计算机动画等,呈现相关的背景知识,通过情景导入课题的学习任务。通过多种英语语境场景,把英语主题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确立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训练听说基础上,提供英语交流能力。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真实语境,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只有这样,课堂上师生才能进行心灵碰撞,才有情感交流。譬如,英语听力课中,教师从学生们喜欢的美剧或英语电影,譬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选择精彩片段,让学生听,并让同学们做Role play表演比赛,影视作品的情节与背景就是表演的情境,每组扮演一个相应角色,在表演过程中要注意发音和表达方式。如此,让学生置身于真实语境中,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2 学生自主学习

在英语教学工程中,学生依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利用计算机技术,独立进行文献查找、资料阅读、归纳整理、独立思考、构建知识。学生依照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依照教学设计要求整理相关文件,并进行交流发言,进行自主学习。

该步骤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课程学习特点,促使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大量于课程相关的听说读写训练。譬如,在有关西方Christmas相关的课题时,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相关节日的背景与文化内涵,且好做好PPT与相关资料的搜索与整合。课堂上让学生为全班讲述Christmas的由来、文化内涵、在西方发展情况等。此外也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节日,譬如Easter、Thanksgiving Day等的资料,并整理成PPT和书面介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也可以提升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 英语协作交互式学习

网上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在英语教学中,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用,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提供的虚拟课堂小组讨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平时英语学习中,学生可以在网络聊天室交流学习经验等。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譬如老师课前将学习任务分给某小组,小组成员自行将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每个组员通过计资料收集等方式完成子任务,进行组内交流评价,并予以调整修改,最后将结果形成PPT,在课堂上行与教师和全班同学分享。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学习小组用于进行问题讨论,教师可以随便加入某一下组,参与讨论与监督。如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协作交互式学习,不仅可以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也利于了解他人思维,利于创造思维能力形成;也能培养学生协作力,提高学习效率。

2.4 教学效果反馈评价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网上讨论,在规定时间,要求学生从网上收集资料,进行交换、互评。教师在学生互评基础上,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完成任务度,突出重点,引导学习把握知识的内在连接,对学生在交互式学习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难点讲解。

对于每次课堂教学,教师组织学习进行交流总结,对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补充与修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度。为确保学生学习效果,必须确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评价内容应侧重于自主学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小组协作交互能力、是否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评价应包括个人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以及教学评价等。

3 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计算机技术,借助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但还存在一定问题。

(1)过度使用计算机,增加学生大脑疲惫感

目前,一份针对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更容易让人疲倦的调查显示,约70%的学生认为观看电子书更容易让自己疲倦,具体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电子屏显示会感觉疲倦调查图

从生物属性考虑,过度的视觉冲击是导致大脑皮层出现短期不兴奋状态,原因在于大脑会为了应对不间断刺激而降低刺激效果。因此,学生会感觉大脑疲倦,注意力差,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果较差。

(2)视觉干扰听觉导致英语学习者听觉效果不佳

计算机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听力资源和阅读资源,提供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从理论上将,学生在利用视频学习英语时,听觉应该增强。但调查结果正好相反。具体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英语单独听与读调查结果

这主要是由于在所有感官中,视觉感官处于绝对优势,即使是阅读其他语言文字,也没有太大理解障碍,但听觉不同,它需要时常将听觉刺激转换成相应画面来接收。因此,在采用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时,视觉经常会感觉听觉,影响学生听力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模式下,尽量避免计算机设备喧宾夺主,减少对计算机的过分依赖,兼用白板等,让学习者更多关注语言解释;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与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并可以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创造可操练的语言真实环境;课堂授课应见谅减少不必须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所要掌握的知识等。

4 总结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计算机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单纯进行语言传授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为主,学生为主体,是理解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辅助者、组织者。强调了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利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学校环境要素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将计算机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合的英语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更具有实践性和互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能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我们也应该主义,老师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时,要有度,切不可让资源泛滥,给学生造成困扰。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英语教学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