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料理启示录

2019-11-19 08:54包丽敏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松手小屁孩深渊

包丽敏

小屁孩的幼儿园里,老师们会带着他们做各种吃的,然后小屁孩每天回到家,就变着法地给我们上“食育课”。不过他可不是把老师的做法如法炮制一遍,而是豪放不羁地挥洒自己的创意。

他把香蕉捣成泥,再调入酱油和醋,还要撒入一点点干酵母;或者把豆腐捣碎,再加入可可粉和牛奶,号称要做“豆腐羹”。姥姥忍不住大声嚷起来:“这能吃吗?!”

他号称要做包子,把面团七捏八捏,弄出一个说不出什么形状的“怪物”。爸爸瞬间愕然,控制不住地拿起这“怪物”,想要重新整成一个让眼睛看了能舒服一点的形状,当然招致大声的抗议。于是下一次,趁小屁孩不注意,飞快地伸手捏弄几下——我想他知道自己不该去篡改小屁孩的“作品”,但就是忍不住。

我相信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携带着一项任务,就是教导他身边的成年人如何“放手”——看着事态在你眼皮子底下脱离你所熟悉、固守的程式,学着去允许它发生。

是的,放开手,去允许。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怕。

怕“不好”。怕“不行”。怕脱轨。怕失控。怕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后果。怕有什么危险埋伏在远处等着我们。怕未知。未知,对我们成年人常常意味着恐惧,而不是探索的好奇和发现的欣喜。我们生怕一松手,下面就是深渊。

正是小屁孩一次次地让我看到自己内心的这些怕。很多次,我就干脆一咬牙、一闭眼、一横心,允许自己松了手。你猜怎么着?底下没有深渊!我“掉”下去,发现那里原来是另一维空间、另一种可能。

就像小屁孩的暗黑料理,固然有失败的时候,但大多数时候,做出来的东西竟然真的都能吃!有的甚至还出乎意料的美味,有些创意还被姥姥做早餐时借鉴了。

松手的次数多了,逐渐明白,原来我们心里的多数恐惧,看似难以穿越,但其实并不真实,幻象而已。

我认识一位朋友,前阵子她的孩子得了一场严重的大病。这种时候家里最容易鸡飞狗跳,因为巨大的焦虑和恐惧突如其来,裹住了每一个人。每个人此时都会强烈渴望对事态的掌控,都想让事情按自己认为的最优路径去发展。在孩子的治疗方案上,她和家人便产生了分歧。于是每天,她跟丈夫吵,跟孩子的姥姥吵,整個家庭仿佛陷入了某种泥淖中。有一天她突然醒悟过来,做了一个决定:松开手,不再争,就听从孩子爸爸的方案去治疗。

她说得不动声色,我听着,却震慑于这松手过程的惊心动魄。想想“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你或许就能理解,一个人在这种情境下能不寻求掌控好让自己心安,这该有多难。

孩子病愈了,她感叹:“这事我都放手了,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

对这句话,我倒是存疑。实在是因为我们不敢松手的东西太多了:一份工作、一段感情、一些利益、一个关系、某种状态、一个习惯、某个认知、某种判断……但有过了这样深邃的体验,我想她眼中的世界确实会有质的变化。

刚学会独自走路的小婴儿,摇晃着、蹒跚着,这时他们通常很喜欢在手里抓个什么东西。这东西并不真的能帮他们保持平衡、给他们力的支撑,但只要抓着,他们就感到安全、踏实。

许多时候,我们也跟他们一样,需要紧紧抓着什么,不肯、不敢松手。

猜你喜欢
松手小屁孩深渊
深渊
画与理
画里有话
悬崖勒马
小屁孩日记(19)
小屁孩日记
小屁孩日记(19)
箴言
雪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