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真诚或者真诚的愚蠢

2019-11-19 08:54徐贲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人际本真美德

徐贲

现在网上有很多类似《真正的高情商,是真诚待人》一类的“鸡汤”,如:“高情商不是世故圆滑,而是为人真诚,你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就如何待你。当你真诚对待别人,你身边的人就会是真诚的。”这虽然是一幅美妙的世界愿景,但并不是现实。

真诚是一种社会美德,但更是一种伦理实践,它本身并不能自动成为社会之善,有时还会让人因为不设防而被他人利用,被欺骗和控制。只有弄清楚真诚是怎样一种伦理价值,才有可能把真诚引往美德与社会之善的方向。

今日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普遍真诚匮乏,这不是因为人们不懂“真心换真心”的道理,而是因为“真心换不来真心”的现实。如果你真心诚意地帮助一个倒霉的人,结果却被“碰瓷”;如果你推心置腹地对待朋友或学生,结果却被诬陷、举报或告发,你还会对“真诚必然换来真诚”深信不疑吗?

真诚并不是一种自我完足的美德,更不是一种终极价值。人们并不是为真诚而真诚,而是为了在人际或社会关系中营造一种信任关系。它不仅涉及一般的社会人际行为,还涉及多层次的公民与权力部门的关系。在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中,人们总是从坏的动机出发揣摩别人的行为,戴着阴谋论的眼镜看世界,觉得到处充满敌意、遍布陷阱,当然也就真诚不起来了。无视这样的现实空洞地高谈真诚,后果只能是愚蠢的真诚,或者真诚的愚蠢。

在英语里,真诚(sincerity)一词最早使用于16世纪早期,源自拉丁语的sincerus,是纯粹和干净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里就谈到了真诚:“真实和真诚是一种可欲的中庸状态,介于反讽或自我贬低的不足与自我夸耀的过度之间。”17世纪时真诚在欧洲被确认为一种美德,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更是受到进一步的重视,成为一种艺术的和社会的价值。今天,艺术的真诚和本真(authenticity)以及社会关系中待人以诚仍然是真诚最重要的伦理内涵。

真诚源自人的“真心实意”,但并不只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它需要逐渐成熟和发展,成为一种实践性而不是教条性的“伦理理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责任感,那就是,就算不做也不会被识破、没有不利的后果,还是同样会做,因为这是自己的責任。美国哲学家保罗·库尔茨称之为“人文美德”。

作为实践伦理,真诚必须包括对现实环境的判断。在现实社会里,诚实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都合宜或合理的。对心术不正的危险者敞开心胸是会招来灾祸的。真诚有利于构建信任关系,但并不必然带来良性的信任关系,对不能信任的人付出真诚是不必要的,也不符合人必须自我保护的原则。不看对象或情况的真诚容易让人上当受骗,被人利用。中国老话说,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就是这个意思。

真诚是一种伦理上的“真实”。伦理的真实(真诚)与认知的真实(真相)和审美的真实(本真)都不相同。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持认知真实,都不能接受虚假的信息或谎言,这是无条件的。同样,审美的真实也是无条件的,赝品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应被当作真品,剽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冒充原创,作品来源的真实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伪造。但是,伦理的真实不同,它是实践性的,是有条件的。在特定的环境下,拒绝对某些人或事付出真诚,并不违伦理原则。

猜你喜欢
人际本真美德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小学生拾金不昧 传承美德树榜样
本真
粽子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直观严谨相辉映,运动变化显本真
道人善即是善
了解“人际气泡”,避免尴尬难堪
节约用水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