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学策略研究

2019-11-20 03:10黎春柳苍梧县梨埠镇中心校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阅读教学

■黎春柳/苍梧县梨埠镇中心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更多更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提高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去探索文章中更深邃的道理和价值观。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要严格执行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求和标准,尊重学生差异和个性,鼓励学生去探索关于阅读世界更多的奥秘,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学策略,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丰富阅读课堂,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注重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考试时的知识点和重点,忽略了文章本身存在的意义。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以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文章内体验文章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教学目的。阅读能够升华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思想,分清教学主次,以使学生理解文章情感、升华学生思想为主要目的,以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知识为次要教学目标,统筹兼顾,规划好自己的教学方案。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阅读教学课堂,可以通过构建阅读情景、角色扮演等活动来丰富课堂,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乐趣。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游戏环节来构建合理的阅读情景。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圈画出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给予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两两组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然后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愿上台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保证课堂的安静,给予上台表演的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表演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鼓励赞扬为主,再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方面。或者,教师可以让上台表演的学生分别谈谈自己对于扮演角色的认识,分析文章中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利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积极性,积极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中,从而为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动力基础。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新颖的课堂活动来丰富自己的阅读教学课堂,优化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来促使学生能够收获到乐趣。

二、倡导个性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有着显著的个人差异。因此这就铸就了每个学生的兴趣会各有差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应该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鼓励学生去尝试多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倡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己喜欢的阅读领域。针对于不同阅读兴趣和性格特点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阅读教学策略。对于一些喜欢科学方面书籍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浏览一些科学杂志,或者从网络关注一些新鲜的科学动态,鼓励这些学生去深入思考问题,尽可能地去深入探索自己所感兴趣的科学领域;针对于一些喜欢阅读故事性较强的、小说类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仔细阅读课本教材。课本教材的选编较为科学合理,选取的文章的故事性和逻辑性也较强,能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因此,教学策略也应该因人而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在差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拓展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组织分享活动,营造阅读氛围

阅读是一个具有个性化的活动,同时它也是可以共享的活动。当阅读到一本好书时,我们都会产生推荐给别人阅读的想法和心理,因此,针对于这种心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举行阅读分享活动,时间可以定为两周一次,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时期自己喜欢的一本书,陈述推荐理由。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精心设计自己分享的过程例如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来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推荐的书籍的魅力,也可以通过现场表演一段书中的精彩片段来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现场有感情朗诵等等精彩的分享方式来分享自己的喜欢的书籍。在分享活动中,学生可以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进行学习、阅读,共同探讨书籍中的故事情节或者思想,这样有利于学生增进感情、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班级内部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尝试着规划好自己的教学进度,尽可能地规划好阅读分享时间,促使学生可以积极表达自己,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学生“理解与感悟”

(一)带着问题精读

洛克说“阅读只能给头脑提供知识的原料;只有思考才能我们所读的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里编写了许多精读课文,每篇课文前面都安排了“预习”。它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预习”,待明确目标后,再去精读课文。这里说的“精读”就精细地读、反复地读。

例如,教《第一场雪》这篇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带着“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去精读课文。为了让学生达到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采取了“三抓三读”的引导方法:一是抓时间顺序读,从“下雪前”读到下雪中,从“下雪中”读到“下雪后”;二是抓雪美的层次读,先读整体描写的语句“嗬!好大的雪呀!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的再读柳树、松树具有特色景致的语句:“落完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三是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读,先默读找出写雪的大段落,再朗读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学生在读中在谈中,“分析与思考”、“理解与感悟”,不仅解决了预习思考题,而且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二)有选择性地略读

略读,就是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小学语文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略读课文。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去读。

例如,在学习《梅花魂》的“魂”在本课指什么?自主地略读课文,对重点句、段只具体特殊意义的句子;内蕴丰富、表达凝炼凝的段落反复地读,对其它内可“粗略”地读。学生的读代替了老师的讲。他们通过观其形、会其神、入其境、悟其魂,理清了文章的脉落,不仅准确地概括出文章所写的几件事情,而且对第十三自然段中描写梅花的句子进行反复咀嚼,领会“愈是寒冷,愈是风期雪压,花开得愈精神”的含义,体会到了“外祖父酷爱梅花,眷念祖国的情感”。

当然,略读离不开精读,真正把握文的精微之处,要求学生去精读,没有精读训练,略读将难以奏效。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还必须注重默读、速读、朗读等形式的训练。多种形式地训练学生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去探讨思考文章主旨和内涵,组织一些形式各异的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竭尽心力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课堂中收获知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阅读教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