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水平测试与分析

2019-11-20 03:10刘大利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母语英语专业跨文化

■伍 杨 刘大利/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一、前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当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国门,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同样地,随着中国的强大,也越来越多不同文化的人走进我们的国门与我们进行交流。因此,当今的大学生跨文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关于跨文化水平测试的研究更多侧重于本科层次的学生或英语专业的学生。而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依据一定理论对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进行跨文化水平测试并分析其结果,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分析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水平测试结果,旨在提出针对适合这类学生的跨文化水平测试框架,同样,也为今后跨文化教学指明方向。

二、测试方法

(一)测试对象

本次测试对象是来自四川文轩职业学院201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年龄在18到19岁之间,学习了一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笔者借助问卷星平台提前输入题目并发布。要求学生在其手机上独立自主认真完成。问卷有效时间为一周,共回收606份问卷,其中女生286人,占比47%,男生320人,占比53%。

(二)测试设计

1、测试依据

首先,Мichael Byram 教授认为跨文化能力由知识、态度、技能和批判性文化意识等构成。①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是旨在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很明显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水平在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教学中更不容忽视。最后,2018年4月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也旨在引导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试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②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跨文化水平测试并分析其结果,旨在提高高职高专公共英语中跨文化教学的水平。

2、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基于Byram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的四个方面要素共设计涉及跨文化意识,态度,知识,技能四个方面的自评题目,每方面5道,共20道,所有题目答案分5个维度(A. 完全不同意 B. 基本不同意 C. 有一点同意 D.大部分同意 E. 完全同意)。题目设计参照娄亚苹《基于拜拉姆模式的国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③并根据受试者认知水平,结合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改进。

3、数据统计

本次数据大部分直接采用“问卷星”自动生成各题选项的百分比数据和SPSS分析数据,少部分由笔者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所得。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跨文化意识。在前5道题中,完全同意占比最高(47.03%)的是第3题(在跨文化交流中我知道自己的文化身份),次之则是完全同意占比41.58%的第4题(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我能意识到彼此的文化差异)。这可能与受试者所处大学环境有一定关系,受试者所在学校藏族学生和彝族学生占比较高,并且,老师在英语课堂也会提醒学生注意文化差异。相反,完全同意占比最低(24.26%)的是第5题(我能客观评价外国人的行为)。这说明,虽然大部分学生有着跨文化意识,但却对外国人一些具体表现的行为进行评价时,不能完全站在异国文化立场看问题,不能完全跳出自己本国的文化思维。

第二部分:跨文化态度。在这部分的题中,完全同意占比最高(51.82%)的是第8题(在不同文化交流中我对本国文化十分确信),而紧接着的第9题(我能容忍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价值观、饮食习惯、禁忌等)完全同意占比最低30.69%。这两题的截然不同,一方面说明随着中国优秀文化的提倡,学生对母语文化越来越自信。另一方面说明母语文化对外语文化在态度上产生了负迁移。也是受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在对两种文化进行理解、评价、整合和积淀的过程中,外语学习者会有意或无意地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分别采取的不同的“主位”和“客位”态度。④

第三部分:跨文化知识。在这5道题中,第13题(我懂得中国的社交礼仪)完全同意占比最高,37.46%。与之相对的14题(我了解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完全同意占比最低,17.33%。由此可见,受试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过于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通过更多的方式,比如英语电影,外国文学作品等来扩大跨文化知识。也从侧面反应出教师平时的英语教学没有充分重视文化教学。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文化是语言教学的核心,不能将文化简单地看成信息或事实。⑤

第四部分:跨文化技能。这部分的题中完全同意占比最高的分别是占44.72%的第16题(第一次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我会避免有关隐私的话题)和占42.74%的第18题(当用英语交流出现困难时,我会借助身体语言如手势和其他非语言方式)。这两题的占比说明受试学生有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技能,也知道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非言语行为。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⑥

四、结语

测试结果表示,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态度上受母语干扰较严重;在跨文化知识方面,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他渠道给与补充;在跨文化交流技能方面除基本技能外,其他知之甚少。

同时,英语教师首先要重视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课堂之外多注意文化现象,正视文化差异,积极利用网络等手段获取跨文化知识。

最后,这次测试也说明在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测评环节,学生的跨文化水平测评不可忽视,并且需要构建适合其认知特点的跨文化水平测试框架。

注释:

① Byram М.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рetence [М].New York: Мultilingual Мatters, 1997.

② httрs://baike.baidu.com/item/中 国 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204287?fr=aladdin.

③娄亚苹.基于拜拉姆模式的国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 ,2017:62~64.

④袁芳.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教学 ,2006(9):67~70.

⑤Kramsch, C. Language and Culture [М].Охford: Ох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⑥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М].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母语英语专业跨文化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