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与理性选择

2019-11-20 03:10吴曼郡南京工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院校

■吴曼郡/南京工业大学

跨学科培养人才涉及到各个学科各个方面,比较复杂,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中所遇到的阻力也非常多,跨学科人才是将多种专业的特点集合在一身相互融会贯通,之后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能力的全面人才。众所周知,各个专业的学科有很多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专业自身又分为很多层次,专业学科的交叉像一个庞大的网一样复杂,且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涉及到了人才的素质全面发展等问题,对社会学、自然学等等都有相应的要求。

一、我国跨学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跨学科人才培养涉及的方面众多,对培养模式所需要的培养理念与制度也有非常高的要求,这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且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论是高校还是社会上对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所面临的问题都比较多,对培养制度的建立、培养模式的选择都有很大的争议性,在跨学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一)跨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落后

现在诸多的高校都是实行专业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几乎没有,很多高校对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培养的理念也相对比较落后。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会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可供选择的工作比较少,从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上来看,只有社会上有相应的需要与选择,高校才会开设与之对口的专业,这就会导致专业性质的分支越来越精细,如果不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式,那么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会越来越差,即使是在工作中所供选择的职位也比较少,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其次,专业性的教学虽然遵循术业有专攻的想法,但是高校所存在的专业性质的知识结构都比较单一,很多专业的学习年限非常长,但是知识结构却没有精简,导致学生所在专业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也没有融合,未能够符合我国社会的人才需要。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实践性也比较弱,并且培养出的人才都是千篇一律的,因为都用的是同一批教师与教材,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虽然节省了学校的工作量,却对学生今后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因此学校需要革新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向跨学科培养的方向发展。

(二)跨学科培养所涉及的专业学科较少

在全国高校与社会培养人才的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部分的培养人才的方案是采用专业教育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混合的模式,专业教育独立培养的高校占绝大部分,对部分跨学科人才培养来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所涉及的学科深度比较浅,受到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科在延伸的时候也仅仅是在了解知道的层面,并未认真的去研究学科专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另外,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即使是采用跨学科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是由主专业占据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并未给学生分配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对跨学科学习的专业限制且数量也会限制,大大的影响了学生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推动,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设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所定义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不够精细,且未作出明确理性的选择。

二、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种类

(一)主修与辅修结合的模式

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主副修复合型跨学科人才是通过实行主副修制教学管理和培养模式实现的。主副修制又称主辅修制、主副科制,要求学生以一个学科专业为主修学科专业,同时将另一个学科专业作为副修学科专业;或学生主修一个学科专业副修一个学科专业。学生主修和副修的学科专业的课程成绩经考核合格,其它方面均达到国家、学校有关学生学习的规定要求,在毕业时获主修学科专业的毕业文凭、学士学位证书与副修学科专业证书,或者获主副修毕业文凭与主修学科专业的学位证书。这样,学生就成为基本掌握两个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副修复合型跨学科人才。

(二)双本科学业复合的模式

在大学本科教育中,能掌握两个不同领域的本科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人才,可称为学科专业二元复合型跨学科人才。这类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双主修制的培养模式实现。双主修制又称双科制,允许学生在校期间同时选择两个不同领域的本科学科专业作为主修专业。两个主修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量或规定学生毕业应取得的学分数等要求大体相等,都是大学本科专业毕业的基本要求。学生按学校要求修读完两个主修学科专业规定的课程并经考核合格,或取满两个主修学科专业规定的学分数,在其他诸方面都达到学校或学科专业规定的要求,准予毕业。学生毕业时可获两个主修学科专业的毕业文凭,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亦可获两个主修学科专业的学士学位。双主修对学生学习负担而言较重,不是每位学生都适合双主修。

(三)学科联系型的培养模式

所谓学际就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联系的边际。学际学科,就是将有关系的若干学科加以融合,创造出一个领域广泛的新的学科,就是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际型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学际学科的教育培养模式实现。简言之,通过大学本科跨学科专业(学际专业)、交叉学科专业、边缘学科专业教育实现。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和学科的分化与综合,大学本科教育中出现许多新的跨学科的专业。这些新的跨学科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理所当然地也是跨学科人才,即在各传统、典型、成熟的学科之间的边际地带驰骋的人才。学际型跨学科人才,因各学科交叉涉及的数量、深度、广度不同,其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别。有的是两个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生物化学等,分别是电子学与商学、电子学与行政管理、生物与化学的交叉融合,而不是两个不同学科的本科专业的拼合。

三、对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选择

对于高校来说,选择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要结合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形式适当的开展学际学科的专业,对于社会上的职业交叉也要格外的关注,要合理的分析当下的形式适当开展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其次高校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模式的选择中并比一定要专一与一个模式,根据学生与院校的不同情况,可以将多种培养模式都开放,让学生选择最适合的那个模式,这样的方式更能够体现出高校的弹性教学,其次学际学科的开设之前也需要举行一些测试才能够确认这个学科专业是否能够与社会上某些职业所对口,只有这样学际学科开设的才比较有价值。高校并不需要一味的去追求双主修模式的学生,毕竟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够承受住那么大的学习量,因此院校也要根据自身性质的不同开放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一些主打研究的院校来说,应该重视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且要提倡高质量的完成双科的学习与研究。

对于专科院校或主打技能型的院校来说,主辅修制度就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有一部分高校的学科比较少,选择性低,也可以选择开设学际学科,高校不论做哪一种决定都需要从学生需要的实际出发,即及时的听取意见以便更好的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当然不论是那种的选择方式都要注意给能够实现跨学科学习的学生更多的机会,不断的完善主辅修、双主修的学分制度,让有能力的学生能够进行弹性选择。总而言之,研究方向不同的院校要选择适合学生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且部分专科院校与本科院校所采取的模式更是不尽相同,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索才能够选择适合学校特点的模式。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中,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推行是必要的,越来越多的职位需要全能的人才去做,在目前我国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理念并不完善,对于培养模式的种类需要分清,自然也可以去创造适合学生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不论是那种培养模式,也不论是社会还是高校,所选取的模式必须是适合学生的,只有这样随机应变才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跨学科人才。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院校
学科新书架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