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建设行业学院的可行性分析

2019-11-20 03:10李祖林严亚周彭志强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校企

■洪 俊 李祖林 严亚周 彭志强/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一、前言

行业学院是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是指高校与龙头企业紧密融合,政府、行业、其他企业参与,以行业(企业)的生产链、产品链、技术链和服务链为对象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应用型的专业学院。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人才作了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分类,首次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并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4年5月,教育部做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在经历由专科向本科的转型后,面临更加艰难的二次转型,即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立足地方、面向行业”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性路径选择。2017年4月高教司颁布的《“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本科教育应“汇聚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优势资源,完善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建设教育、培训、研发一体的共享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强化行业协调指导,规范发展市场服务组织,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健全社会第三方评价,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2018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地方工科院校应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依据上述国家关于本科教学的相关政策(2010年至今),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存在一个公认的基本逻辑:一方面,鼓励研究型高校朝向“高、精、尖”的“双一流”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地方本科高校来说,引导其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道路,鼓励其向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方向发展。地方高校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专业,乃至行业学院已成为我国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对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公认的有效方式,行业学院诞生于转型发展实践,并将在实践中越来越趋于完善,其所潜藏的功能、价值及现实意义必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更广、更大地呈现出来。

二、必要性分析

一方面,建设行业学院是地方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有效途径。

行业学院有机集成了“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若干机制和路径的探索,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方略的微缩版和试验田,地方高校通过行业学院试点,能够解决其向应用型转变中面临的若干难点问题。每一所行业学院都是一所标准意义上的应用型高校,建好若干行业学院,能够牵引地方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顺利破局。

另一方面,建设行业学院是推进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行业学院的建设面向行业,超越传统学科的壁垒,能够将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完美融合,以行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基于行业的新场景、新模式、新流程,培养具有高专门化、高针对性、高适用性的人才。行业学院将促使校企共同建构教学平台,可使行业内企业的研究室、车间与高校的实验室等资源在行业学院范畴内共享共用,发挥资源的整合优势。同时可促使教学资源的整合,包括师资队伍、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平台、适合开展教学的物理空间等内容,经行业学院的筛选、加工,提取行业中蕴含的优质教育资源,剔除落后的、重复的资源,使得行业学院的教学资源最优化配置。

近些年来,部分地方院校结合自身办学基础与优势,展开了卓有成效的转型实践和探索,他们以“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和专业认证为抓手,以大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构建行业学院,进一步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校企合作班”、“订单班”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的进一步改版升级,是地方高校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亟需采用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三、实施途径

行业学院可以实体学院的形式运行,也可以虚拟学院的形式运行。作为实体学院运行:可联合地方院校多个部门的资源,共同组建行业学院;作为虚拟学院运行:可依托某个相关的二级部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来建设、实施。行业学院可由“校、行、企”共建共管,形成教育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拟成为三方进行交流沟通、合作共赢的平台,由“校、行、企”三方代表组成理事会,并拟定理事会章程,参与学院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制定等重大事项。可根据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和功能定位,实现“校、行、企”三方全程参与学院建设,并联合致力于学院办学目标和功能定位的实现。三方应积极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继续教育等一系列具体任务的实施,并根据各自资源优势和权责分工制定相应章程,各方积极履行章程义务、享有相应权益。

对行业学院而言,应实现所有课程教学均有企业教师或是“双师双能型”教师参与。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激励任课教师下企业参与工程实践锻炼,去相关行业企业挂职,在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收集教学案例。打通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的壁垒,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带实验实训与课堂教学、科研课题等教学的全过程。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打造校企合作课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案例”、“课堂讲授与现场实践”、“学生被动倾听与主动参与”三结合,实现真实项目教学,把课堂放在工程现场第一线。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一线工程师走上讲台,为行业学院的学生上课授业,将生产一线实际遇到的问题、项目经验以及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与学生们一起分享,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实现知识传授的目的。

以地方高校现有的大学精神为底蕴,融入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标准,孕育两种精神特色鲜明又高度融合的特有行业学院精神,培育具备大学精神特色和行业精神特质的应用型行业人才。将学校为主体的个性化教育理念与行业提倡的工匠精神相结合,提炼行业学院的育人文化,锤炼院风、教风、学风,开展环境文化建设,形成体现学校育人理念和行业特点高度契合的特色学院文化。

四、结语

基于我国地方院校当前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建设行业学院是地方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在运行机制、教学机制、文化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地方院校建设行业学院的实施途径。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