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11-20 03:10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助学资助困难

■司 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院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工作队伍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资助工作人员要熟悉学校资助有关的政策文件的要求,不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简单点说,不仅要懂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受理的政策等操作流程,更要知晓国家奖助学金、理想奖学金、参军学生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学生欠费催缴、困难生认定及教育、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义务劳动等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等。工作人员因待遇或者要转向教学岗位而造成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到资助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困难

当前,各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主要依据是根据考核量表以及由村委或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但是作为学生所在地的基层部门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资助,将开具证明的要求降得非常低,或者考虑到亲疏关系,真正困难的学生他们未必给开证明,这就使得认定的官方依据缺乏严密性和准确性,导致学生上交的证明材料可信度偏低,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而且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量化测评,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另一方面,真正困难的学生因为心理上的敏感和自卑,未必会申请困难生认定,如果笔者不能及时排查出来,难以真正做到精准资助。

二、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四段一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构建“四段一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信息采集、量化测评、民主评议、走访核查是环环相扣、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1]信息采集和量化测评以及民主评议是当今资助工作的基本环节,至于走访核查,可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立足学院、深入农村社区、密切联系群众、扩大宣传渠道,让学生资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在学生中深化诚信、励志、感恩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前往学生家庭,访问学生的父母或其他亲人,通过亲眼目睹及深入交谈,了解学生家庭的环境及其他相关情况,沟通学生成长中的相关问题。身临其境地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文化环境、经济状况、地域特征以及每个学生独特的成长背景等,也使资助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大大增加。同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加大我省学生资助及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资助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将困难生认定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每学年的6月—9月,学院会开展大二、大三学生和大一新生的困难生认定工作,在进行困难生认定时,我发现有些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不一定会申请困难生认定,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有效排查出来,并鼓励他们进行困难生的申请和认定,以真正做到精准资助。在新生宿舍和同学聊天时,发现有一些同学的表情不自然,眼神也时有闪烁,不敢正眼看人,尤其是在聊到他们的家庭情况时,他们更是降低了声调,生怕别人听到了似的,拳头也在慢慢缩紧,笔者察觉到了他们的紧张,于是就转移了话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就成为了我重点关注的对象,笔者通过他们的班委、室友和同学进行侧面了解,调查发现这些同学心理上存在强烈的自卑感,且极为敏感。于是笔者立即核查了家庭经济困难生信息采集表,发现表里并没有这些同学的名字,和他们电话确认之后知晓他们并没有申报困难生认定,于是找他们谈心谈话,从中了解到他们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与那些家境好的同学相比,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并觉得申请困难生就会被其他同学知道自己家里贫穷了,就会被人看不起。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一般会选择放弃申请。

鉴于此,笔者帮助他们做自笔者心理调适,正确认知,告诉他们,申请困难生认定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若是省厅认定通过,可以有申请国励和国助以及其他社会资助类比如理想、旅港的资格,还可以获得勤工助学的机会,对于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稳定其心态,降低焦虑等不良情绪,顺利完成学业有重要作用。有一些心理认知严重偏差的同学,笔者会向笔者们院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

笔者还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用身边榜样的力量鼓舞他们,用适合他们的人生目标激励他们,并告知他们,他们现在经历或是将要经历的人和事对帮助他们塑造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有助益,那些打不倒笔者们的终将会使笔者们变得更强大。还借此对他们进行了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教育。他们在听了笔者的开导之后,都回去补交了申请资料。在省厅的认定结果下达后,他们的困难等级均位于困难和特殊困难两个等级。笔者认为,将困难生认定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做好困难生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三)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

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作,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准确掌握各项资助政策,制定针对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流程,深入细致地将国家的资助政策落到实处,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保证。为了让受资助学生铭记党和政府的恩情,努力学习为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我们利用每次发助学金的机会,开展好每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去年我们开展了以“感恩、励志、成长”为主题资助育人系列活动,还举办了主题为“助学·筑梦·铸人”的征文活动, 由受助学生撰写自己的青春奋斗故事,参加活动的收获,展现青春奋斗风采,感恩国家、学校及父母。结合我校每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社会资助及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实际情况,为教育培养获奖受助学生学会感恩、诚信、自强,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进一步发挥各项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服务学生持续健康成长,举办第四届“感恩于心、诚信于行、自立自强的演讲比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施展自己的特长,树立自信心,又让他们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增加原动力,努力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

(四)开展资助育人项目

为深化资助育人工作,进一步提高精准资助,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发展,广州某校学生处研究决定实施“滴水工作坊”项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发展工作坊项目。该项目在资助工作由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的背景下,在精准资助的前提下,结合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探索更有效的资助育人新途径,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新模式,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该工作坊以学院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服务对象,通过“课程培训+项目实施”的项目化运作模式,将学生的兴趣与专业、创新、实践相结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自我发展意识,夯实自我发展基础,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信心。

资助育人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校要形成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要在育人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倾斜,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的兴趣培养、能力提升、视野开阔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总之,资助与人工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奋斗精神;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助学资助困难
他用大爱改变孩子一生命运——周堃于井冈山助学记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简单助学:照亮困境儿童前进的路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