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设计文化认同感研究

2019-11-20 03:10李王婷王海涛熊佳慧山东科技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造物刻板认同感

■李王婷 王海涛 熊佳慧/山东科技大学

近年来,留学热度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中国与他国的“一带一路”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选择来到中国留学,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更有利于打破对中国设计文化的刻板印象。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有着不同的造物观。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对于中国设计文化中造物观方面的看法的相关研究资料并不多。因此,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设计文化现状的看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当下中国设计文化的建议。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设计文化认同感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历史由来已久,在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贯彻落实也受到了沿线各国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中国设计起步尚晚,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各国的影响,但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受到中华民族文化不断渗透,并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设计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国设计实力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中国设计,但在我国的设计文化造物观向外传播交流的过程中,因文化、语言等障碍的阻碍因素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首先,设计文化因地域、民俗的不同而不同,设计实质上是一个造物的过程。东西方的造物观有着很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主张人造自然,中国主张人、物和谐相处,像道家提倡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提倡“和谐之美”。因此不同的造物思想下的来华留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

其次,中国发展速度太快,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愈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想撕掉“山寨”的标签。因之前的“山寨”、“莆田系”的产品太多,加之以国外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负面报道,使得来华留学生在来华前对中国设计的印象较差并且或多或少带有刻板印象,这就使得中国设计文化处于劣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研究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设计文化认同感的意义

“一带一路”的倡议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得中国设计文化可以进一步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涉及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世界三大宗教,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不同习俗也给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增加了难度。来华留学生被中国的文化魅力吸引而来,这对于中国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有利于打破对中国设计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主要是由于不够了解彼此国家的风土深情文化内涵而造成的固见模式。这些刻板印象有正面也有负面,如“中国设计含蓄”、“有美味的美食”、“中国生活条件差”、“中国的设计都是山寨作品”等,不止其他国家对中国有刻板印象,中国对其他国家同样也有。而来华留学生就像古代访问国家的使者一样,打破这种刻板印象,撕掉负面标签,他们能够将中国的设计文化思想带到他们的国家,从而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设计观,造物观,消除这种不必要的隔阂与误解。

有利于促进中国设计文化的发展进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趋于大同,设计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各有不同,习俗不同,中国的设计文化背靠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宝库,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不同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交流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国设计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国设计也可以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管与世界先进优秀的设计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交流就会有进步,有进步就会有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设计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使中国设计渐渐走向国际舞台。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要努力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设计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设计的关联词是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设计文化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个国家有着非常优秀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纵观世界上国力强盛的国家,他们的设计能力以及设计文化都是非常优秀的。“一带一路”作为经济文化的传播带,在来华留学生的交流传播下,能够很好的展现中国的设计文化力量,提高中国设计的知名度以及综合国力,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设计文化认同感

有些留学生是因为喜爱中国文化而来到中国,而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并且来华留学生来到中国所学习的领域不同,摄取信息相对被动,那么如何在此情况下提高来华留学生对与中国设计文化的认同感呢?

其一,积极宣传,实施教育。一方面需要抓住一切可以展示的机会,像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就是非常能够展现中国前沿的科技,设计文化与设计理念的一张名片。无论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传统斗拱造型设计,还是内部的展品,都无不透露着浓浓的中国气息;另一方面需要在潜移默化之中渐渐地改变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设计文化的刻板印象。一个国家的设计文化是建立在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设计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

其二,提高自身实力,形成独特的本民族设计文化符号。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千年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曾经刚起步时的中国设计未能很好的深入到文化宝库中去,只是一味单纯地奉行着“拿来主义”,将传统照搬到现代产品设计之中去,简单的复制虽有传统元素符号但无新意也毫无韵味,如果不改变,终将会由于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而使得中国设计文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来华留学生或多或少会对中国设计文化有一定的刻板印象,但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设计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喝茶吃饭的餐具,大到出行的交通工具居住的建筑都能够体现着一个地区,国家的设计文化,中国的造物讲求天人合一,形神兼备,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设计作品应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当下的很多设计者过分强调形式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透露出的神与意境以及功能。通过改正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设计实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文化,让来华留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感受中国设计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认同感,并能够达到一定的积极宣传目的。

其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环境、使用的器物的质量、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带有传统韵味的设计作品也大受欢迎,如《国家宝藏》的热播以及故宫系列文创设计等等。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虽然对我们的传统造物艺术来说是一种冲突、一种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们也为传统造物艺术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和契机。而“一带一路”合作背后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正为中国设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设计者们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要发展好自身实力,提高宣传,积极迎接挑战,促进中国设计的蓬勃发展,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认同感并吸引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华学习。

猜你喜欢
造物刻板认同感
针刺无骨花灯的造物艺术与传承发展研究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物物与共,美美与共
中性自由
以木造物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