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2019-11-20 03:10张梅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教师进修学校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

■张梅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教师进修学校

传统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普遍存在传统化的观念,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近代,而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那么作为人才培养机构,传统化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存在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改善。

一、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问题

(一)表面化现象严重

传统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会围绕课本教育内容来展开教学,同时在教学当中,主要通过纸笔答题形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无可否认其存在教育意义,但起到的效果很微小,因为课本内容的框架基本固定,学生在答题或学习时,只能了解到固定条件下的知识,而如果在实际应用当中,势必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由此说明这种教育内容与方式表面化,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增长。此外,表面化的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内容,会导致学生感受到枯燥、乏味的氛围,相应其教学兴趣会持续降低,不利于其学习水平增长,同时也代表教学质量不足[1]。

(二)学习方式错误

在很多传统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很少会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而是自己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在一旁进行观看,并不断对实验步骤进行讲解。在此前提下,学生通过听、看两种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其接受到的学习内容直观性不强,同时学生作为学习者,其对于知识的认知必然浅薄,所以在听、看过程当中学生很难正确理解学习内容,综合来看,说明这种学习方式是存在很大缺陷的,有必要进行改善。此外,听、看教学模式在教师角度上也存在问题,即教师专注于实验操作与内容讲解时,往往不会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了解,整个教学过程形式化严重。

(三)实验教学目的偏差

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无论在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当中都有开展,但是很多时候其开展的目的并非为了教学,而是为了“展示”。具体来说,很多实验教学党总,传统教师认为理论教学就已经满足教学目的,而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步骤较为繁琐,所以大多不愿意频繁开展此项教学,只有在一些特殊场合当中,采用通过实际实验操作来进行教学,这一表现显然与教学目的本质出现了偏移,也体现了传统教师在观念上的问题表现。此外,传统教师即使在实验操作当中,还存在实验教学统一化的现象,即每一次遇到需要开展实验教学的条件,其总是会依照同一个实验内容来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存在明显的“敷衍”含义,且重复教学并不具备教学功能,说明其实验教学目的错误[2]。

(四)教学模式主观化

在传统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当中可见,绝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的思维必须跟着教师主观思维来变化,说明课堂教学存在主观化的现象。那么在主观化教学条件下,学生的主动思维被忽略,这对于学生心理而言会造成压抑感,相应在一段时间的累积之后,通常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变得抵触教师、学习内容等,经常在学习过程当中“开小差”,这种表现从表面上来看,是学生学习态度存在问题,而就其原因,就说主观化的教学方式存在缺陷。此外,主观化教学模式对学生主动思维的影响,会使得学生形成不良的教学习惯,例如在长期的思维抑制下,学生逐渐习惯了不动脑进行学习,所有问题都依赖于他人来进行解答,而教师是不可能随时帮助学生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停滞不前;学生可能养成消极的学习习惯,即一接触到类似的教学内容,其内心容易认为自己学不好,相应表现出消极态度。

(五)不重视教学过程

在传统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估依赖于测验成绩,通过成绩来判断学习水平高低,并围绕判断结果展开相应的教学。而实际上,直接通过测验成绩来进行评估,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被忽略,既在测验以外的学习当中,教师因为没有评估学生学习水平以及具体问题,所以不会进行针对性教学,导致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积压,最终在测验时,因为这些问题导致测验成绩水平较低。由此说明,传统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应当重视教学过程,及时解答日常教学当中学生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测验水平。

二、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改善策略

(一)提高教学深度

针对上述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表面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在改善策略上,本文建议教师在课本教育教学基础上,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体考察工作,例如在课本内容开展到土体分类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等方式先将不同类型的土体展示给学生,后组织学生前往校园环境当中,要求学生依靠所学内容找到对应的土体;在土体力学性能验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展示不同结构的土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并介绍性能验算方法,再对实验条件进行修改,要求学生自行动手进行实验、计算,由此就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兼顾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原则性要求,整体教学深度提高。同时在上述改善策略上,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会感受到枯燥、乏味的氛围。

(二)学习方式改善

针对上述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学习方式错误的问题,在改善策略上,本文建议教师应当保留听、看教学方式,但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操教学内容,例如在上述(提高教学深度)分析内容当中提到的学生执行动手进行土体性能试验、计算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因为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认知与理解程度不足,在改善当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听、看学习当中的表现,通过表现判断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再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以保障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学习内容,相应学生才具备实操水平,对此应当基于重视。此外,在具体方式上,本文建议通过多媒体方式将教师实操过程当中的行为展示给每个学生看,同时每完成一个步骤,就对学生进行提问,由此才能了解学生是否存在学习问题或具体学习问题内容。

(三)实验教学目的修正

针对上述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目的偏差的问题,在改善策略上,本文建议院校要对此进行修正,因为这种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于教师的观念错误。在培养当中要做到两个重点,即介绍实验教学的正确目的,并结合案例展示良好实验教学开展以及表现不佳的实验教学结果,通过对比,可以使教师正确认识到当前教育的缺陷;围绕先进教学理论,院校应当设立相应的管理要求,例如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定期开展实验教学,不能只在特殊条件下开展,由此通过培养来改善观念,通过管理来约束行为,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目的修正目的。

(四)提倡学生主导地位

在先进教学理论当中,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应当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教师要充当引导者,使学生思维在正确方向上主动发散,那么针对上述教学模式主观化表现,本文建议教师可以先围绕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再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做题,再由教师点评其题目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由此学生在出题过程当中,会对课本内容进行现象,且不会受到限制,再通过教师的点评引导,可以保障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更正确的理解,由此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导地位。

(五)重视教学过程

针对上述高中自然地理课堂不重视教学过程的问题,在改善策略上,本文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由此来收集学生的学习问题,同时借助现代化设备,鼓励学生将学习问题告诉教师,此时教师不但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同时还能更好的开展教育,因此该策略方法具有实践意义。

三、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策略,通过分析了解到,传统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当中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现代教学当中依旧普遍,所以有必要进行改善;出于教学质量考虑,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改善策略,通过分析显示这些策略方法,可以优化传统高中自然地理课堂实验教学不足,具有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