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时代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思考

2019-11-20 03:10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概论学情改革开放

■徐 辉/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修的一门课程,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的主要途径,从概论课程的内容、地位以及现实意义来讲,上好概论课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从以下方面对概论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课堂回归,让理论更加具有吸引力

(一)做好学情研究,以学定教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概论教学要注重学情的研究。概论的宗旨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进行传播,倘若在课堂上以灌输讲解为主,学生必然会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从价值观层面来讲,这是一个逐渐形成的复杂过程,因此,要求教师能够从学情入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情涵盖学生学习兴趣、认知特点、学习习惯等等因素,基于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对学情进行概括:第一,从兴趣来讲,绝大部分学生都畏惧理论,但是对于历史、网络等等现象则较为热衷,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以及直观演示法激发其情绪;第二,从习惯来讲,移动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尤其是移动手机大学生更是离不开,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方法以及合作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发挥手机固有的信息检索功能,促使学生能够善用手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从认知来讲,在概论知识学习方面学生普遍出现了知识碎片化的现象,因此,建议采用比较教学法以及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将各个理论知识进行串联,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吃透教材,做到深入浅出

将学情摸清等于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则要求教师必须将教材吃透,要真正掌握概论教材中的知识脉络,将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提炼出来,使理论知识能够内化成为思想体系,并在教师的艺术加工之下,从而进一步外化成为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表达与讲解。就吃透教材来讲,并不是要将所有知识都照单全收,关键是要与知识点、学生现实生活、教师教学手法进行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直观、立体的教学语言。例如,在教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时,笔者对这部分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之后,将其结构简化成为“为了谁?依靠谁?”从而将知识从抽象转化成为具体,由平面直叙到有层次的进行转化,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这部分的理论内涵,有利于提升理论的吸引力。

二、历史回顾,提升理论的穿透力

(一)历史回顾,要以“论从史出”为基础

在概论教学之中为什么要做好历史回顾,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以“论从史出”为基本原则。概论教材可谓是高度凝练了中国革命以及建设立场,理论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所以倘若要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则必须要对历史进行回顾,这样才能从历史之中找到这些理论的基本依据,有理有据即可加深印象。第二,在高中时期学生或多或少接触了相关知识,但是前文提到的学生知识碎片化情况严重,所以在学习时容易陷入误区。例如,在学习有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相关理论时,这是历史感很强的一个章节,若要掌握理论那么就应当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时间,比如,高考恢复、真理问题讨论、农村改革以及创业兴邦等等。大部分学生对这些事件有所了解,但是事件的内在联系则不清楚,所以脑海之中的知识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回顾历史,一方面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论观与历史观。

(二)历史回顾,要做好纵横对比

概论理论知识相关历史回顾,应该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第一,构建历史事件的逻辑主线与时间主线。对历史进行回顾,并不是让学生沉浸在历史烟云之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之中将逻辑线索找出来,从而对理论的价值进行说明以及论证。例如,改革开放道路上所涉及到的几个重大事件,从时间层面来看似乎是孤立的,但是几个事件之间却有非常深刻的逻辑关系。就拿“高考恢复”来讲,这是为改革开放的有序开展提供优秀人才的关键,因为生产只要依靠人才才能发展;从真理问题讨论来讲,其实就是打破思想禁锢,清除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从而保障改革开放能够有序开展,因为改革开放的前提是思想的解放;从农村改革来讲,正所谓“无农不稳”,没有农业任何发展都是空谈。第二,做好纵横对比。将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事物发展的本质找出来。例如,为了能够说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可以将中国及朝鲜两者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不仅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而且非常注重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是自我完善的体现;而朝鲜的改革就目前来讲仅仅只是“缝缝补补”。通过纵横对比主要是为了提升理论的穿透力,将理论视角拓宽,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理论。

三、回应现实,使理论更加有说服力

(一)用理论直面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倡导一切应当从实际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实事求是。基于概论课程的性质来讲,与其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学应当贴近生活,要直面现实之中的问题,从而将理论与问题进行结合,这样才能提升理论的说服力。前段时间网络上对部分小鲜肉进行了一番炮轰,即部分小鲜肉片酬高,但是演技差。这个现实问题可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从而理性剖析这个现象,即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市场环境之中,也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还有《人民的名义》超高的收视率,客观反映了党的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已经深入人心;“魏则西事件”则可以将保障民生以及改善民生充分反映出来,并体现出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用理论直面现实问题,能够体现理论在课本之外的价值,从而提升理论的说服力。

(二)用现实丰富理论的体系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分别是“解决中国问题”以及“创造新的东西”。而且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的真实内容其实都是重大的现实问题,而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其深层次都蕴含着重大的理论问题。在进入新时代之后,各种各样的新事物陆续而来,一方面为概论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现实资源,另外一方面则能够更好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让概论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比如,“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成为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数字家庭”成为科学技术的突破口;“美丽中国”、“海绵城市”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探索。因此,在概论课程教学中,应当结合这些现实资源,让理论更加具有生命力与说服力。

综上所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既是理论课题,而且也是实践课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现实,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和精心设计教案,从“课堂回归”、“历史回顾”、“回应现实”等等方面对“概论”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真正提升理论的吸引力、穿透力以及说服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概论学情改革开放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