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干预对改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价值分析

2019-11-20 02:42蒲嘉泽
系统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放化疗食管癌

蒲嘉泽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 211800

食道癌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尤其是在中国,食道癌因国人的饮食习惯在某些地区的发病率高出了正常的范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西方该病的发病率均急剧增加[2]。尽管食管癌患者的病情治疗后有所改善,但总体5年生存率为10%左右、5年食管癌切除术后生存率为15%~40%效果仍然很差[3]。食管癌通常在其晚期阶段被诊断出来,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临床症状。为了改善手术后患者的结果,这些患者通常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以减小肿瘤大小。但长期的放化疗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常产生营养不良的情况,该研究根据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分组进行比较,分析了营养干预对改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同步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其中营养干预组15例、对照组15例。同步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营养干预组中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5岁。对照组中男患者8例,女患者7例,年龄47~66岁,平均年龄54岁。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调查治疗的患者均对该研究的内容表示知情,并同意参与到该研究中)。

1.2 方法

1.2.1 放化疗及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西门子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总剂量6 000cGY/6周,同步TP方案化疗。

1.2.2 营养干预 对照组:正常采取自主进食,全过程医嘱用药,不进行营养干预措施,观察记录患者的情况。若出现患者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时或出现电解质紊乱、中重度贫血时,短期给予静脉营养。

营养干预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摄入情况和不良反应有基本的了解,嘱咐患者及家属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加大营养的摄入,并且高度注意营养均衡的搭配。医院方面,可采取肠内营养干预方式或肠外营养干预方式,例如通过采取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及20%脂肪乳、复方氨基酸方式为患者进行营养干预。

1.3 观察指标

在进行研究之前,对随即选取的30例患者进行评估,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不适于进行研究:①在之前的手术中接受过器官移植的情况;②同时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③肝肾功能不全或具有其他分泌和代谢疾病的消化道患者;④对肠内或肠外的营养制剂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⑤有严重的营养不良的患者。

每2周观察30例食管癌患者治疗中营养状况(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率和患者心理调查。将所有观察指标记录清楚,并进行分析。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 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放化疗期间患者营养指标变化

根据调查记录初始体重及治疗第2周和第4周的30例食管癌患者治疗中两组的营养指标,该研究调查的营养指标主要有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结果显示,营养干预组患者的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计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营养干预对改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营养指标有明显的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对比(±s)

组别 B M I(k g/m 2)血红蛋白(g/L)白蛋白(g/L)红细胞计数(1 0 9/L)对照组(n=1 5)营养干预组(n=1 5)t值P值1 7.4±1.3 2 2.4±1.4 8.4 1 4<0.0 5 1 0 4.4±7.3 1 3 0.4±5.3 1 5.2 2 0<0.0 5 3 4.4±5.3 5 4.4±6.3 3.2 5 2<0.0 5 4.4±0.1 6.4±0.3 2 7.3 9 4<0.0 5

2.2 不良反应

根据调查记录初始体重及治疗第2周和第4周的30例食管癌患者治疗中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营养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对改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效果 (χ2=4.220,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3 患者心理状态

根据初始体重及治疗第2周和第4周的30例食管癌患者治疗中两组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跟踪调查显示,营养干预组的患者后期的状态良好,心理方面较对照较为健康,对治疗满意程度较高,对照组的患者恢复状态效果较差,对治疗的满意度一般 (χ2=4.220,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4-5]。食管癌的引发原因有很多,饮食生活的不良习惯、微量元素的缺乏,肥胖等均可能引起食管癌的发生。食管癌的预后不良也是引起该病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食管癌患者由于手术等原因多存在机械性梗阻,自主进食困难,因此在该病的后期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就需要患者进行营养方面的摄入,在放化疗后期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食管炎症等不良症状,这也会加重患者营养不良[6]。因此,食管癌患放化疗患者需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营养摄入。该研究将所收治的30例食管癌患者平均分成2组,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放化疗初期和治疗第2周和第4周进行指标的检测,包括体营养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心理。这些检测指标检测是方便快捷,方法经济实用,可直观的表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情况[7-8]。而且尤其是营养干预组的不良反应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26.7%,更是直观地显示营养干预组在进行规则的营养摄入后各指标明显优于未进行营养摄入的对照组,这表明营养干预对改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9]。而这在赖晓明等人[10]的研究成果当中也有着与之相同的结论,例如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进行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后期保养和治疗中需注意保障患者的营养问题。由于患者和家属对护养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因此一方面需对患者和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使患者和家属重视营养对患者保养的重要性,在放化疗期间应做好营养干预,加强营养支持[11]。另一方面,医院在治疗期间应注意患者的营养摄入,对于不能自主进行营养摄入的患者可进行静脉注射营养液,来维持患者的健康。可采取肠内营养干预方式,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来具体控制好热量的供给,提供牛奶、豆浆等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对于肠胃功能较差的患者,则给予营养泵持续泵注[12]。

综上所述,该研究将所收治的30例食管癌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放化疗初期和治疗第2周和第4周进行指标的检测,包括营养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心理。根据分析显示营养干预组在进行规则的营养摄入后各指标明显优于未进行营养摄入的对照组,这表明营养干预对改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为治疗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放化疗食管癌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