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优化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

2019-11-21 07:57朱航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泉州师范学院海洋与食品学院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羟脯氨酸鱼皮水浸

□ 朱航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泉州师范学院海洋与食品学院

□ 戴聪杰(通讯作者) 泉州师范学院海洋与食品学院

马鲛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有脂质、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既是宝贵的海洋生物资源,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优质鱼类,其主要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1]。我国作为渔业大国,水产品加工处理所产生的下脚料(鱼皮、鱼骨、鱼内脏等)远远超过原材料的加工部分[2],而这些下脚料也拥有着丰富的胶原蛋白、钙质、鱼油等资源。如水产品加工处理后的下脚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增加鱼类的经济价值,更有利于环境的绿色发展。其中,由于胶原蛋白具有止血增生、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抑制衰老、美容护肤等作用,故深受研究者的青睐[3]。胶原蛋白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热水抽提法、酸提法、酶提法、盐提法和碱提法等,且不同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4-5]。本研究拟采用热水浸提法和酸提法,以马鲛鱼下脚料——鱼皮为材料,提取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以期优化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为马鲛鱼高值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材料:福建省崇武县某鱼卷加工企业提供的马鲛鱼新鲜鱼皮,在-20℃以下环境中保存。

试剂:乙酸、L-羟脯氨酸、硫酸、一水柠檬酸、氢氧化钠、无水乙酸钠、氯胺T、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正丙醇、异丙醇、高氯酸、壳聚糖,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数显恒温水浴锅,HH-4A型,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分光光度计,V-1800型,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

冷冻低俗离心机,L535R型,湘仪离心机有限公司;

IKA手握式组织匀浆机,T10 basic型,艾卡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多通道智能加热磁力搅拌器,SP200-2T型,杭州米欧仪器有限公司;

电脑恒温层析柜,CXG-1型,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

1.3 试验方法

1.3.1 鱼皮的预处理

新鲜的马鲛鱼鱼皮中含有大量的鱼肉、鱼刺、脂肪等杂质,通过手工处理和试剂浸泡——经H2O2和NaOH等加工处理进行脱脂肪、脱腥、脱杂蛋白[6-7],做到无损害处理鱼皮。

1.3.2 热水浸提法[8-9]的单因素试验

通过预实验确定热水浸提法单因素试验的基本条件为:料液比1∶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6h,通过控制变量来分析各单因素对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称取0.5g鱼皮溶胀,在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6h条件下,料液比分别以1∶40、1∶50、1∶60、1∶70、1∶80、1∶90匀浆提取;在料液比为1∶60、浸提时间为6h条件下,温度分别采用30、40、50、60、70、80℃匀浆提取;在料液比1∶60、浸提温度50℃条件下,浸提时间设置为3、4、5、6、7、8h匀浆提取。然后测定羟脯氨酸浓度,计算胶原蛋白提取率。

1.3.3 酸提法[10-11]的单因素试验

通过预实验确定酸提法单因素试验的基本条件为:料液比1∶70、乙酸浓度0.5mol/L、浸提时间12h,通过控制变量来分析各单因素对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称取0.5g鱼皮溶胀,在乙酸浓度0.5mol/L、浸提时间12h条件下,料液比以1∶50、1∶60、1∶70、1∶80、1∶90、1∶100匀浆提取;在料液比1∶70、浸提时间12h条件下,乙酸浓度采用0.1、0.3、0.5、0.7、0.9、1.0mol/L匀浆浸提;在料液比1∶70、乙酸浓度0.5mol/L条件下,浸提时间设置为3、6、9、12、15、18 h匀浆提取,且提取均处于4℃下磁力搅拌。然后测定羟脯氨酸浓度,计算胶原蛋白提取率。

1.3.4 马鲛鱼胶原蛋白提取率的测定

马鲛鱼鱼皮处理完毕后,在5000r/min冷冻离心20min后取若干体积上清液,采用国标测定羟脯氨酸法[12]绘制羟脯氨酸标准曲线,并进行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的测定。(注:羟脯氨酸为胶原蛋白特异性氨基酸,若显色过程出现白色沉淀而未出现正常红色显色反应,需在测定前调整水解液的pH值,避免等电点。)

胶原蛋白提取率(%)=提取液中羟脯氨酸含量×11.1/鱼皮中胶原蛋白理论含量×100(式中:11.1为换算系数[13])

1.3.5 响应面分析

图1 L-羟脯氨酸标准曲线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结合Design Expert8.0软件选取合适的参数进行响应面分析,对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进行二次多项回归拟合[14-15],得出最优的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提取工艺。

2 结果与分析

2.1 羟脯氨酸标准曲线的测定

羟脯氨酸的标准线性回归方程为:Y=0.22X+0.0062,相关系数R2=0.999,说明该线性回归方程具有意义,试验所得吸光度可以换算成羟脯氨酸含量。

2.2 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热水浸提法的影响

图2 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热水浸提法的影响

图3 料液比、浸提时间、乙酸浓度对酸提法的影响

由图2可知,在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6h条件下,当料液比较低时,鱼皮匀浆不能充分地分散于体系之中,导致胶原蛋白提取率偏低;随着料液比增加,提取率开始逐步增大;当料液比为1∶70时提取率最高,其后提取率出现轻微波动,其可能是匀浆过程不彻底或测定处理的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在料液比1∶60,浸提时间6h条件下,提取率随温度的升高迅速提高,在50℃时出现峰值;而后开始逐渐降低,这可能由于浸提温度过高,鱼皮的胶原纤维组织发生收缩现象,使胶原蛋白被束缚在鱼皮组织之中无法溶出。在料液比为1∶60、浸提温度为50℃条件下,提取率先快速上升而后趋近平缓或轻微降低,在6h左右提取率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浸提时间增加,鱼皮匀浆液出现的悬浮物质开始增多,可能导致在后续分离处理中提取率下降。故选取1∶60、1∶70、1∶80,40℃、50℃、60℃,5h、6h、7h为响应面试验的因素水平。

2.3 料液比、浸提时间、乙酸浓度对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酸提法的影响

由图3可知,在乙酸浓度0.5mol/L、浸提时间12h条件下,当料液比较低时,鱼皮样品不能完全浸泡在乙酸溶液中,胶原蛋白提取率不充分;随着料液比增加,提取率开始逐步增大,当料液比为1∶70时提取率最高;其后提取率出现轻微波动,胶原蛋白含量基本没有增加。在料液比1∶70、浸提时间12h条件下,较低浓度的乙酸溶液有着可观的提取率;随着乙酸浓度逐渐增加,提取率先快速上升而后开始逐渐降低,在乙酸溶液为0.5mol/L时提取率最高;出现此现象可能由于胶原蛋白在较低pH值的环境下会发生变形,不利于溶出。在料液比1∶70、乙酸浓度0.5mol/L条件下,提取率随时间的延长迅速提高,在12h时提取率最大,而后开始缓慢降低,这可能由于随着浸提时间增加,鱼皮肌原纤维结构在酸性溶液中逐渐溶胀,促进胶原蛋白溶出,但是时间过长会导致鱼肉组织悬浮物增多,影响后续的分离,使胶原蛋白造成浪费。故选取1∶60、1∶70、1∶80,0.4mol/L、0.5mol/L、0.6moL/L,9h、12h、15h 为响应面试验的因素水平。

表1 热水浸提法的实验设计与结果

2.4 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提取条件响应面优化

2.4.1 热水浸提法

试验设计与结果分别见表1、图4。以料液比(A)、温度(B)、时间(C)作为响应因子,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作为指标,软件分析得出二次回归方程: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87.36+4.75A+4.98B+3.68C+4.17AB+4.08AC+1.78BC-8.47A2-9.22B2-6.77C2,此法胶原蛋白提取率模型p<0.05,表明该模型显著;失拟项p=0.632>0.05不显著,说明此模型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

图4 料液比(A)、温度(B)、时间(C)对马鲛鱼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2.4.2 酸提法

试验设计与结果分别见表2、图5。以料液比(A)、乙酸浓度(B)、时间(C)作为响应因子,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作为指标,得出二次回归方程: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67.6+0.51A+0.56B+1.33C+0.52AB+0.25AC+0.25BC-1.76A2-1.76B2-1.54C2,此法胶原蛋白提取率模型p<0.05,表明该模型显著;失拟项p=0.9995>0.05不显著,说明此模型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

表2 酸提法的实验设计与结果

图5 料液比(A)、乙酸浓度(B)、时间(C)对马鲛鱼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3 结论

胶原蛋白的提取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而不同的方法又各有优缺点,因此不能仅将提取率这一项指标作为判断依据,还需进一步研究对鱼皮胶原蛋白提取方法加以说明。本文采用热水浸提法和酸提法提取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结合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热水浸提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5、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6.5h,胶原蛋白提取率达到90.5%;酸提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乙酸浓度0.5mol/L、时间13.5h,胶原蛋白提取率达到68.0%。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行实验加以验证发现误差较小,说明模型拟合度高,可以较好地体现两种方法对马鲛鱼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的情况。

猜你喜欢
羟脯氨酸鱼皮水浸
鱼皮画,指尖上的猎鱼文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的羟脯氨酸含量
凉拌鱼皮
α-酮戊二酸对L-羟脯氨酸产量的影响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叶保卫细胞的影响
富硒温泉水浸足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聚焦探头水浸检测下的频域合成孔径聚焦技术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代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