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花语壶”的创作理念

2019-11-21 01:11
山东陶瓷 2019年4期
关键词:花货花语梅花

范 振

图1 花语壶

在紫砂艺术的世界,想要做好一把壶,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基本功之外,还需要拥有创造的能力。紫砂壶艺一直以来秉承的是传承经典,开拓创新,拥有创造力,是紫砂艺术不断发展,不断衍变的源动力。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基础,没有积累是无法走得长远的,但基础和积累都可以依靠时间来不断磨练,唯有创造力,是无法靠机械的重复的练习来产生的,所以在学习和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拥有自我意识,培养出自身的艺术创作思维尤为重要。

笔者在学习和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内心有感而发,制作了图1这一件紫砂壶作品“花语壶”,通过本文就来详细的谈一谈这件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作品“花语壶”是一件紫砂花货作品,所要表现的当然是自然之美,但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还通过“花的语言”来塑造笔者自身的创作理念,以一种装饰形式的具体表现来传达笔者自身的艺术语言,并形象的表述这种语言,从文化理念上加以引导,从而让这件作品呈现出充足的创作内涵,使人思考,共同启发。这把壶的壶身采用了传统泥片无痕镶接的手法,整体的壶面光润,圆鼓,带有紫砂特有的形体张力,其结构亦延续了传统紫砂壶流、把、钮的基本布局,装饰延伸等亦是同类型花货中最为经典的样式。一般而言,壶上的装饰即为创作者的创作核心,采用不同的装饰造型,即可产生不同的装饰语言,不过这样一来,于传统花货紫砂壶中亦缺乏变化,无法使自身的创作具有更多的个性。

当下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飞速发达的资讯传递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限接近,这比起过去面对面的交流无疑便捷了许多,但方便的生活却同时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趋同化,在各自距离足够远的时候,无法近距离的观察,人并不会觉得自己与对方相似,而当信息时代,人精神交流的距离缩短,同时却又无法面对面的观察比较,思想上的同质化即无法避免,这个时候追求个性,崇尚自我与他人的不同就成为了必然的精神选择。在这样的时代,秉承过去的创作思想,不彰显出艺术的个性,是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的。所以在创作的同时,塑造作品独有的气质风格就成为了紫砂装饰中的重中之重。

所以在装饰这把作品“花语壶”的时候,一面塑造了牡丹花,另外一面却塑造了梅花,按照传统紫砂花货的逻辑,这很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花货创作是一种自然的塑造,需要符合自然规律,牡丹与梅花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同时盛开的。同样传统花货塑造中对于壶钮的塑造也会产生矛盾,因为倘若壶面上装饰了牡丹和梅花,那么壶钮到底是塑成牡丹好呢?还是梅花好呢?这种装饰逻辑先行的错误,会因为自身的不合理而毁掉整件作品的艺术氛围,成为一种胡乱堆砌的产物。但在作品“花语壶”上,笔者认为既然无法决定用哪一种花作为壶钮,那么跟壶面一样,让两者同时存在,这样一来,壶钮与壶面的装饰形成呼应,秉承了传统紫砂壶装饰结构中的基本理念,而二选一的矛盾也变得不复存在。

之所以会如此塑造,是由于在我们的文化中,牡丹与梅花是一种相对的装饰概念,这两种花确实不会同时盛开,因为牡丹花盛开在骄阳之下,代表了火热的富贵;梅花则盛放在凌寒之中,意味着直面贫寒,这两种内涵意识在很多人的人生中交织在一起,就如同“花语壶”的壶钮一般,相互缠绕,时而富贵先声夺人,时而贫寒后发先至,就像两条手臂在掰手腕,壶盖之上,壶钮交缠,形象的体现出了这一点。

前所未有的装饰形象具备天然的吸引力,而两种装饰形态所带有的文化本质交互在一起则产生了充足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题点出“冬寒理当傲雪,春暖不妨富贵,摩壶慢品乾坤味。”春暖冬寒,乾坤至理,四季是一个轮回,人生亦像是一个轮回,生活中的斗争,权衡,选择,纠结,都将在倒茶喝茶的时候化作一片安宁,因为一切的一切,终将回归自然,前后正反,作品“花语壶”所要诉说的正是这看透说不透的哲理。

新的时代,传统的艺术形式想要继续传承开拓,就必须秉承着一颗勇于创造的自然之心,观察自然,诉说自我,用自己的创作讲述自己的故事,这即是笔者这一阶段学习和创作经验的总结。

猜你喜欢
花货花语梅花
“花语壶”自然美的追求
紫砂花货的艺术特色分析*
梅花
花语知多少
艺术奇葩——宜兴紫砂壶象形器
浅谈紫砂花器
梅花引
浅析紫砂《南瓜壶》的田园风趣
春·花语
梅花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