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饰与淡彩的结合

2019-11-21 01:11
山东陶瓷 2019年4期
关键词:釉料坯体青瓷

徐 敏

图1 青瓷瓶

通常瓷器釉彩装饰分为三种: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三种装饰方法各有特点,釉上彩又被称为“炉彩”,是在先烧制好的白瓷器之上进行彩绘,再进行上釉烧制。釉下彩又被称为“窑彩”,是在瓷器素坯上进行各种装饰,随后入窑高温一次烧成,是瓷器的主要装饰手段。而釉中彩,则介于两种方法之间,是利用快烧陶瓷颜料通过高温烧制时渗入原本烧好的釉面,再经过冷却后形成的釉下彩的装饰效果,可以说追求釉下彩的装饰效果,是瓷器装饰的主流,被称为“国瓷”的青花瓷便也是采用釉下彩的装饰手法才得以诞生的。

当代青瓷在制作器身表面装饰的时候,会考虑到发挥青瓷釉料晶莹光润的特点,主流的青瓷装饰技艺会以釉下彩为主。图1这件青瓷瓶是在制作时以刻与淡彩相结合的方式,塑造的一幅青瓷瓶山水图。传统山水画有着十分鲜明的文化装饰特色,而以刻的方式塑造山水的笔墨勾勒,让这件作品体现出了一种空濛悠远的绝佳效果,搭配上釉后的透视质感,就如观山中水雾,云气升腾,博大巍巍,在极为有限的装饰空间内,展示了一个相当广阔的天地,在意境的塑造上先声夺人。

这种装饰手法,要在未烧制的坯体上进行刻画雕琢,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的技法流传,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英国鸦片贸易催生了大量的烟民,以至于陶瓷烟斗的需求大量增加,而随着一些达官贵胄、富家子弟、以及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将陶瓷烟斗作为手中的玩物后,当时的陶瓷匠人开发出了彩泥刻填工艺。并随着这一工艺的发展,逐渐的有书画家参与进来,在不断的对刻填装饰的探索和研究中,传统的书法、绘画等等都融入进来,产生了带有浓重儒家文化元素的装饰图案。可见在陶瓷坯体上进行刻绘是可以极大的丰富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的,而青瓷釉下彩结合刻绘的手法,又与普通刻绘有所不同。

道光时期的彩泥刻填工艺,是处于一种无釉状况下的装饰技术,眼前这件作品却是采用了刻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的一件青瓷山水瓶。陶瓷器山水的装饰刻画方法,需要先在坯体表面用刻刀雕琢出轮廓图案,与传统陶刻不同的是,其坯体笔墨运用是否合理,还需要考虑到釉料填充以后形成的装饰效果。笔墨的运用是陶瓷山水画成功的基础,这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以及刻绘水准,同时和传统的中国文化密不可分,刻画的同时还需具备同样水准的书画功底,以及对材质的体感和充分的经验。这些都需要经年的苦练和积累,才能有所成就。因为即便是单纯的作一名画家,也需要多年的下笔磨练,才能有熟练的技法和构图表现能力,而传统山水画笔墨的生成,亦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就,这在强调气韵的水墨山水画中,空则有气无韵,弱则有韵无气。

但这并不是说,没有达到一定的书画创作水平,就无法涉足青瓷的山水画装饰。由于坯体作画同样也非平面的笔墨照搬照就,在这里可以看做是一个介于平面和立体的空间展示,用当下流行的语言来描述就类似视频画面呈现出的2.5D效果。平面的山水画强调意境气韵的塑造,但对于现实的感受来说,无疑是立体的空间感更加直观,刻绘结合釉彩所带来的正是这种平面笔墨所无法切实表达的空间塑造,而空间,正是山水画笔墨表现中精髓中的精髓。

与通常堆贴坯体装饰所不同,刻绘所带来的沟堑线条,会被之后的釉料填满融合,而青瓷釉料的光感让这种结合变得不再是单纯的平面装饰展示,而是带有一种偏向立体,却又有别于浮雕的镜面呈现。人们在观赏这件“刻”出的山水装饰画时会产生一种如同看镜子中的浮雕倒影的感觉,而球面的弧线又将这种“镜面”效果转向真实的一面,结合整件作品大面积的青色“留空”,形成了传统山水画当中留白的艺术效果,这让原本立体的空间感随着作品表面的弧度向外无限扩展,这样的视觉扩展延续了传统山水画的深切魅力,同时也增添了整件青瓷作品的趣味性,装饰效果更为独特,更加吸引人。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学习、借鉴前人创作的经验,从传统文化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延续,总结其中的创作经验和艺术特点,并运用到青瓷造型装饰当中。中国画是在平面的纸或布上作画,雅而不俗,意境悠远,通过笔墨的不同运用,展现出了种种艺术神韵,将这些艺术转嫁到以青瓷为载体的形体装饰创作之上,并非是简单的照搬照抄,需要运用不同的智慧,采用一些创造性的技艺手法与传统工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塑造出全新的艺术装饰效果。让原本的主题诞生出新的美感,给人们留下后续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才是这个时代的创作者的艺术目标。

猜你喜欢
釉料坯体青瓷
烧成工艺对Fe2O3-Al2O3-SiO2系多彩釉料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龙泉青瓷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一种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透强化白陶瓷釉料及制备、使用方法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青瓷出越窑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