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不好混了”成为常态

2019-11-22 06:29闫肖锋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42期
关键词:学分方向研究生

闫肖锋

一直以来,中国高校要实行“严进严出”标准的呼声甚高,这个呼声现在有了回应。最近,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公示清退一批大学生、研究生。“有的学生天天打游戏、谈恋爱,要让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对此,网上一片叫好。近年来,清退大学生、研究生的做法不乏先例。早在2013年,山东大学就对该校97名达不到学分标准的本科生进行了劝退;清华大学在2015年也曾公示清退过一批学生;今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清退包括留学生在内的16名学生。“没有毕不了业的大学生”这一惯例正在成为历史,而“大学不好混了”将成为常态。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高校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同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再次强调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那么,如何让“严进严出”成为常态?“严进”好办,只需不以扩招为导向,宁缺勿滥,提高入学标准即可;而“严出”则较难办,因为学生毕不了业,学校怕担责任,也影响学校品牌形象。对此,深圳大学推出的“提示—预警—淘汰”制度值得借鉴。据深大研究生院公示,该院建立的上述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的分流淘汰机制,终结“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惯例,仅2018年,就预警1215人,清退和劝退132人。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维护学校品牌形象。

要看到,真正的“严出”,不仅要体现在对学分的严格要求上,还应体现在学生培养的整个链条上。比如,严格考核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优化大学课程,提升教学效率;严格把关学生实习的水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日益提高的就业市场的要求。

之所以出现“混大學”现象,在于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很少有长远而合理的规划和明确的职业方向,因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要改变高考前目标明确、考上后方向迷惘的状况,就需要一方面对整个教学链条进行重整,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增加职业指导,在大学期间就解决兴趣与专业不对口的困境,探索更加灵活的转学、分流培养体系,通过学分互认、课程共享等方式,让那些未能顺利完成学分的学生,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继续学习深造。

当然,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教师首先要明确指导方向;要让学生“产品适销对路”,教师首先要跟得上形势。一句话,扩招热、考研热并不能掩盖和推后高校自身的改革。

此外,为体现社会公平、机会均等,在切实实行“严进严出”的同时,部分高校也可考虑“宽进严出”,以便给某些年轻人尤其是寒门子弟提供充分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提高“严出”标准,用高淘汰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学分方向研究生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学分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改变颜色和方向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位置与方向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