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栈道怎样更安全

2019-11-22 06:29杨智杰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42期
关键词:栈桥实事栈道

杨智杰

做玻璃栈道这个选题时,朋友打趣问我,是否借此机会也尝试了一把?看来在大家潜意识里,它确实是体验感十足的娱乐项目。不过身为重度恐高症“患者”,这类极限项目我唯恐避之不及。

在短视频社交App里,玻璃栈道很受欢迎,排名第一的视频播放量超过2亿。其中一部分视频的主角正是我这样的恐高者:游客闭着眼战战兢兢走在玻璃桥上,突然“咔嚓”一声响,玻璃出现“裂痕”,游客瞬间吓得瘫坐在玻璃上。相似的情景出现在标注不同景区的视频当中,看客们仍然乐于观看和分享,社交属性和短视频加持,成就了玻璃栈道项目的成功。

景区对此也很有积极性。在传统的门票经济下,景区苦于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久矣。此前采访过的一位渭南官员曾说,过去华山能显著带动山下餐饮住宿的生意,高铁开通后华山到西安的时间大大缩减,游客爬了山当天就回到了便利的大城市,留住游客成了很多景区发展的难处。在张家界玻璃桥的示范下,景区和投资人看到了希望,在短短三四年内将项目快速复制,收到了期待的效果。

看上去各方都是受益者,但令人后怕的是,这些项目无行业规范、无验收标准、无监管主体。虽然可以参照具体的专项国标,但这会大大增加建设的成本。施工建设的标准靠的是景区的自觉。2000多个项目中,大部分还是跟风希望留住游客,但不出钱进行高标准建设。

随着时间推移,設备老化,隐患会更大。报道的初衷并不是想全面否定玻璃栈桥,但是我们还是想知道去哪些地方更安全?我曾想过把业内人士推荐的景区推荐给朋友,但又觉得这不该是游客需要考虑的问题。

玻璃栈桥是一个行业发展先于规范的领域,万幸的是,如今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开始关注其中的问题,也算是一件好事。

@GNG:叫停玻璃栈桥没必要,要以开放包容的眼光看待新时代下的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引导才是正经事。希望可以明确职责,建立配套的监管体系,让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体验风景。

封面反馈

41/2019 总第923期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黄保卫:自首公安局长的“生意经”》

干实事但贪腐,清廉却不干实事。此两害相权,对老百姓而言还真没法取其轻。只得期盼多些清廉又干实事的官员吧。(@罗拉快跑)

猜你喜欢
栈桥实事栈道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
把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里
理由要充分
在栈桥上
玻璃栈道
中国玻璃栈道
让民生实事更有“温度”
再见
游玻璃栈道
美丽的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