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困境与出路分析

2019-11-22 10:07曾辛媛李宇扬王沛郦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2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对策

曾辛媛 李宇扬 王沛郦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中美经贸关系也随之陷入了一定的发展困境,巨额贸易差额、知识产权争执等问题便是典型的表现。而在当下这个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阶段,有效应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困境也有着极高的现实价值。文章就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困境出发,从贸易统计口径、国家政策等方面深刻剖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摆脱贸易困境的合理对策。

关键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困境;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也在世界格局中愈发呈现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美这两个世界贸易强国而言,彼此稳定的经贸关系不但对贸易双方而且更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但自2018年3月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波澜再起:2018年3月23日美国宣告将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并且将限制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并购活动;同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宣布依据“301调查”,额外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尽管经过八个多月的争端发展,中美贸易战已进入放缓状态,但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依旧是阴晴不定,雾里看花,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困境表现

(一)中国贸易顺差居高不下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美双边贸易关系发展迅猛。两国进出口贸易额持续高幅增长。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净出口便一直是中方贸易盈余,且呈不断上升之势(如图1所示),而中方的贸易顺差额也从1993年时的89.8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17年的2759亿美元,上涨了29.7倍。

中国长期持续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反应了两国间的贸易不平衡现象,这种贸易现象也引发了美国的高度敏感。为了保护国内企业,避免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工人大量失业,美国也增加了许多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进行限制。对中国发动232调查及301调查、对中国商品不断加征关税等一系列举动便是鲜明的例子。但是,巨额贸易差额背后的真正内涵并未能够得到正确的分析处理,美方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美摩擦程度的升级,抑制了两国双边贸易的良好发展。

(二)知识产权保护上争执不下

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问题由来已久,由于两国在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及贸易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知识产权摩擦在两国日益加深的经济合作中逐渐凸现出来, 也曾一度制約了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美方主要以保护本国的专利权、版权以及商标权为理由,多次向中国发起调查行动。回顾历史,从1991年美国首次对中国发起“特殊301调查”到2018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的第六次“301调查”,中美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协商便一直在困难和曲折中发展。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美国更加注重对于其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并开始频繁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提出对我国企业发起“337调查”的请求。

而由于我国早期知识产权法律的不够完善,以及大多数企业在面对调查时不愿意承担高昂的应诉成本或缺乏信心而导致的消极应诉等行为,往往我国大部分案件均以败诉告终,最终导致了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方面的摩擦愈演愈烈。虽然我国目前已逐步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相关法律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中美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争端仍然是影响中美贸易健康发展的症结所在。

(三)中国产业结构向高端攀升与美国的恐慌

历史上美国一直坚持对我国的技术管制和限制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2015年美国政府对本国企业向中国出口超级计算机有关技术发布禁令;2018年8月13日,美国通过法案进一步加强了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其对中国加征关税的500亿美元商品主要集中在高端产业领域,其中多数涉及“中国制造2025”中的高科技产品。应该来说: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国际霸权地位,严格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这种限制使得设限方国际贸易收支不平衡持续扩大,而受限方则遭遇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最终往往导致两国贸易摩擦加剧,冲突也愈加激烈。总而言之,美国在通过国际贸易谋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他国的科技发展。在我国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今天,如何有效应对美国贸易壁垒,加强两国高技术产业合作,则也成为了我国高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中国实力上升与美国的担忧

近30年时间内,我国经济迅猛发展,GDP也已从1988年时的3124亿美元提升至122400亿美元,且和美国之间的GDP差距由17倍缩小至不足2倍。从GDP增量和增速来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确呈现了美国在衰落,中国在崛起的“此消彼长”态势。虽然两国之间的贸易极大地推动了相互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往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当自己的国际霸主地位受到挑战时,美国也绝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国际地位,近年来不断挑起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鼓吹“中国威胁论”便是例证。

大国竞争乃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合理地对待竞争,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面对美国设立的种种贸易壁垒,挑起的贸易争端,我们不应畏惧,更应该认清科技经济实力方面我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中美贸易争端对我国既是困境,也是机会。只有看清中美贸易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时刻保持清醒,才能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贸易统计口径不同

双方贸易统计口径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国间货物贸易数据的巨大差额,这一差异占到了双边货物贸易差额统计数据差异的76%。总体来看,导致中美双方数据统计差异的因素主要有:计价方式、转口贸易、贸易加成、旅行项目中包含货物、服务贸易数据未计入等。

从计价方式看,中国货物出口统计采用的是离岸价(FOB,free on board),美国货物进口统计采用的是船边交货(FAS,free alongside ship)和到岸价(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两种价格,即中方采用的贸易术语中买卖双方责任划分点的时间早于美方。转口贸易中会发生加价行为,中间商在一些货物离开中国关境后购买该批货物并进行加工,之后将涵盖加工增值额部分的货物转卖给美国。加工贸易货物价格中增加的加工增值部分虚增了中方对美方的出口货物金额。同时对货物在香港进行转口贸易后产生的加价,中美双方的统计方式存在差异,美国仍旧将经过香港转口贸易增值后的货物价值计入中国大陆对美出口额。从旅行项目中所包含的货物看,在对进口货物进行统计时,我国将旅行项目中包括的大量货物计入服务贸易进口,导致我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减少了中国对外,尤其是对美的货物贸易进口额。美国是中国公民外出购物、旅行、留学的重要目的地,服务贸易数据中夹杂了货物贸易数额,低估了中国从美国的货物进口。从服务贸易数据看,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差异较大,相较而言,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比较优势,因国内产业空心化在货物贸易方面存在比较劣势,即美对华在货物贸易方面的逆差大部分可通过服务贸易方面的顺差抵消,以此减轻两国贸易不平衡状态。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美国的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是其支柱产业。美国企业在教育、金融、软件、信息、影视等高附加值服务中具有明显的竞争力,而随着中国逐步降低外资企业在其国内服务业的准入门槛,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或将进一步扩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统计误差论显示,在统计中美贸易量时,大多数情况下服务贸易数据并未被加入,这就导致了中美贸易差额虚增。

(二)美限制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

历史上美国一直坚持对中国的技术管制和限制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如下表1所示)。2018年8月13日,美国通过法案进一步加强了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意在防范外国企业通过投资获取技术。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推进,着重发展航空、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为遏制我国发展,美国常年限制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根据比较优势论,美国本应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以弥补其在一般货物贸易方面产生的逆差。换言之,如果美国放弃对中国实行技术出口管制,对华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品,那么美中贸易逆差将会大大缩小。

(三)双方就知识产权问题看法不一

美国是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国家,而在我国,虽然每年专利的申请量都很高,但是中国在国外的专利申请量却非常低(如表2所示)。此外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制度方面存在冲突,这是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决定的。相较而言,发展中国家对知识产权问题处于“选择性”保护和“弱保护”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美国却一直要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遵循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标准。两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对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三、中国摆脱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困境的对策

(一)放寬市场准入,发展高质量经济

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要想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应该培育更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现代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美国前任财长鲍尔森就曾提到,中国对外国公司的政策基本上是多年前制定的,时至今日已经不太适合中国的现状。中国可以通过放宽跨国企业在国内经营的条件、减少对其限制的方式,并在金融服务、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合理改革,降低非关税壁垒和玻璃门,来获得美国企业界的支持和信任。

目前我国出口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和美国相比,仍处于劣势阶段,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可能导致中国错失有效供给形成的窗口期。因此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应当注重对基础研发能力的资金和制度扶持,及时根据现阶段世界市场需求,深挖自身产业优势,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逐渐发展成出口的主力产业。重点构建政府监督、高校研发、加快技术革新,并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比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高附加值产业的投入。

(二)把握政策调整力度,争取重启双边磋商

美国认为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尤其是技术领域的太多干预,很可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而中国对美国的回应:美国的批评是不公平的,我们已经意识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如果对技术创新不进行充分的投资,未来增长可能会陷入停滞。

鉴于日本在贸易摩擦中,经济陷入停滞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宏观政策应对不当,我国在应对中美贸易战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政策调整力度。为避免短期内中美两国发生更激烈的冲突,可以通过落实自身需要、同样也是国际上比较关切的改革来解决双边分歧,如降低关税、进一步开放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政策,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中不利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地方,再争取中美双方和平磋商。

特朗普竞选时,承诺将会采取措施提升内布拉斯加州、爱荷华州、北卡莱罗纳州等农业大州的农民福利,由此入手,中国可大幅进口美国农副产品,解决我国供给不足的同时,拉动美国农业州的就业和收入。另外,我们也可通过增加美国能源的购买量缩小双边商品贸易逆差。

(三)重视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企业良性发展环境

中美贸易纠纷的焦点还包括美国长久以来指控中国侵犯知识产权这一问题,我国司法实践坚持专属管辖正是跨境侵犯知识产权问题(如涉外定牌加工问题)长期无法妥善解决的症结。美国是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国家,随着近年来美国指控中国侵权案件的频频发生,知识产权在保持市场地位与保护产品不受侵权等方面起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

我国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企业合法知识产权,毋庸置疑地认真查处各种形式的侵权事件、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和破坏市场竞争规则的行为。以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保障重点技术领域创新成果,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努力营造新兴企业良性发展环境。此外,国务院于2018年11月首次提出“知识产权证券化”,意味着知识产权一旦“证券化”,自身的价值就会提高。证券化会给知识产权提供“流动性”溢价,而且公司也可以用“知识产权”进行募资,赋予知识产权当下的“变现价值”。

(四)积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一带一路”

美国制造业战略AMP2.0、德国工业4.0和我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可等量齐观,所以在全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借鉴美、德等大国的战略措施,积极推动对接合作,有利于我国找到恰当的标杆与经贸互惠伙伴。据研究,德国、日本、以及中国等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国家的创新机制和实际情况较难作出跨越式的创新。因此要在三十年间跃升至世界制造强国领先地位,我们不仅要立足当前、自主发展,还需要着眼长远、妥善处理中美竞争关系。

同时,我们当然也要注重广交朋友,营造与邻近国家健康稳定的经贸关系,联合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赢得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范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一起遏制中国的发展,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獻:

[1]冯伟业,卫平.中美贸易知识产权摩擦研究——以“337调查”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17(02).

[2]张守文.中美贸易知识产权争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中兴通讯的案例分析[J].新金融,2018(06).

[3]李贤森.中美贸易争端中美国的规锁政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18(12).

[4]何兴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J].美国研究,2008(02).

[5]于翠萍,蔡雅静.中美出口贸易现状及结构比较分析[J].市场周刊,2018(09).

[6]周金凯,孙娜.历史对比视角下美国对华“301调查”的博弈分析[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8(04).

[7]陈继勇.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YB2018016)。

(作者单位:曾辛媛、李宇扬,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王沛郦,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指导老师:张昌兵)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