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2019-11-22 07:51赵慧彪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6期
关键词:体育旅游旅游管理综合素质

赵慧彪

摘  要:本文以山西工商學院旅游管理专业体育课内容为研究对象,在人才培养和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探讨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体育旅游中的休闲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学内容与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旅游专业的固有体育课程内容,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适应自己的工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旅游管理  体育旅游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b)-0010-02

如今的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条件的丰富满足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如今旅游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休闲、健身为主的旅游生活方式已经取代了以参观为主的观光旅游,在休闲旅游受欢迎的情况下,旅游行业导游体育旅游技能知识技能的却严重缺乏。高校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一现象为高校旅游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体育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旅游专业学生体育课程可设置为“专业+技能+特色”的新型旅游专业体育课程教改模式,构建旅游专业与学校体育共建平台。

1  旅游与休闲体育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国外对旅游与体育进行了相关的学术研究,英国学者安东尼发表的文章《体育与旅游》一文中描述了体育和旅游的相互关系,为今后学者对体育与旅游的研究打好了基础。70年代,国外逐渐了对体育旅游进行研究,但是都属于探索阶段,资料较少,不过这个时期形成了对体育旅游研究的基础框架。从80年代到2010年间,国外对体育与旅游方面的研究发生了跳跃式发展,发表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并开始出现体育赛事旅游。2010年至今,体育旅游相关研究已经成熟,发表相关论文已经超过了百篇,并呈现横向发展趋势,如体育旅游经济的研究、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的研究、体育旅游课交通问题的研究等。

1.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开始研究体育与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体育与旅游的相关概念、体育旅游的管理、体育旅游的现状发展、体育旅游的开发模式等。从发展过程分析,特点是先对体育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后对体育旅游的发展、开发及横向与经济、环境、文化方面进行了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旅游的市场正逐年增大,但是体育旅游的相关人才培养却属落后。这些年有学者提出体育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和素养,并指出了体育旅游的特殊性。因此对体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让学生学有所长,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专业所需的体育课程体系

目前多数大学旅游专业并没有体育旅游的课程内容,旅游专业还是停留在传统旅游的模式上,与新时代的旅游需求有所差距,目前大部分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设置并无差异,甚至雷同,没有根据社会发展与体育旅游的特点设置专门的课程内容。造成了市场对体育旅游的需求和旅游专业的课程形成了平行线,不能很好的培养专门人才,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2 缺乏资金投入

目前高校旅游专业建设的经费是充足的,并且具有现代化的教学场地、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在实习过程中学校也是大力支持,不论经费还是政策,都给予了支持。但是其中的体育旅游却被忽视,相比之下,在课程建设上比较落后,尤其是体育旅游的场地教学、实习实训场地都比较落后甚至没有,几乎无任何经费用于体育旅游课程的建设,这种局面限制了体育旅游的人才培养。

2.3 缺乏大胆改革的思想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为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都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下进行的。在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学生和社会的新需求,通过体育课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已经成为目前体育课程的最基本任务。随着高校升学的普及,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的情况,高校体育工作者在新问题,新背景下应对体育课程进行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改革,这种改革是社会发展所必要的,是学生、学校和社会所需求的,将体育课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3  构建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休闲体育课程的模式

3.1 体育旅游资源中可开设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中的运动项目,都可作为体育的教学内容,如登山、攀岩、徒步探险、野外生存训练、定向越野、骑马、游泳、骑车越野等。

3.2 本校现有资源可开设的体育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学校的实际可开展的教学内容有田径、足球、武术、篮球 、跆拳道、散打、排球、网球、定向越野、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花样跳绳﹑定向运动等。在田径课程中主要训练短跑、长跑、跳跃投掷、能力。在设置的少数民族项目中,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有机结合,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掌握项目技术特点,为今后的体育旅游打好基础。在休闲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可开设的项目有体育舞蹈、跳绳、毽球等,可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以及培养运动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协调性,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的能力,增加自信心。在球类训练和学习中,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敏性,同时在团队比赛中养成相互配合,合作的精神。在开设的长拳、太极拳等武术类的课程中,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开展了素质拓展、定向运动课程,本校有素质拓展基地,能很好地开展素质拓展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独立思考和果断决定的能力。

3.3 建立“2+X”模式

按照常规课程设置,对旅游专业学生来说两年的体育课程中所具备的休闲体育知识技能太少,无法满足旅游职业的需要。根据旅游职业的特点和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要,将课程设立“2+X”的教学模式,“2”代表2种不同的体育项目,“X”代表1种地方特色活动项目(如图1所示)。例如“田径+足球+竹竿舞”。“2”是适合旅游专业需求的固定项目,“X”为教师根据学生兴趣,与学生共同制定的地方特色体育活动项目。每个班级一学期应至少练习10项地方特色体育项目。

3.4 导游模式渗透“X”模式的教学中

充分发挥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将专业与体育结合,通过情景模式的设定,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将某一地方特色集体活动用导游的方式组织大家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将翻转课堂形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4  建议

针对社会需求,对旅游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进行特别设定,在保证身体锻炼的情况下,使学生掌握与体育旅游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同宽.我国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3):45-46.

[2] 姜毅,李新华,赵少雄.基于我国高校转型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研究[J].戏剧之家,2014(5):227-228.

[3] 刘笑舫.体育旅游在我国体育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J].体育学刊,2013(4):18-20.

[4] 段国新.体育旅游的健身康复功效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5):117-119.

[5] 连桂红.论体育旅游及其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3):15-16,22.

[6] 朱美.基于全民休闲的湖州旅游产品开发初探[J].知识经济,2009(18):110-111.

[7] 王赵云.过去·现在·未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休闲体育旅游开发研究[D].苏州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体育旅游旅游管理综合素质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