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层肥胖人群生活习惯的风险因素和日常活动量研究——以华红健身俱乐部会员为例

2019-11-25 14:15汤永珩
体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活动量年龄层肥胖症

汤永珩

不同年龄层肥胖人群生活习惯的风险因素和日常活动量研究——以华红健身俱乐部会员为例

汤永珩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通过对华红健身俱乐部会员中的不同年龄阶层肥胖人群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身体活动量的调查,筛查出不同人群遏制肥胖的行为因素和促进肥胖的行为因素,为肥胖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问卷法,就健康状况和膳食、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休闲等健康行为方面的问题对华红健身俱乐部三个年龄层次肥胖人群进行面谈。生活习惯的危险因素加重肥胖几率,日常活动量影响肥胖程度,年龄层越高,肥胖几率越大。肥胖人群应该适当的控制饮食,多做运动锻炼。加强关心肥胖人群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的感受,让肥胖人群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信心,并适当增加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肥胖人群的体育活动给予更好的支持。

肥胖;不同年龄层;生活习惯;日常活动量

近期,某著名医学杂志的份调查报告,对2000万成年人的体脂率进行趋势调研后发现,世界上体重较重者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体重较轻者,中国人的肥胖数量早已超过美国,列世界首位。体脂率是指脂肪在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它通过反映脂肪的含量,来显示超重和肥胖。各国对肥胖的临床定义不尽相同,不过一般将男性体脂率超过25%,女性体脂率超过30%的定义为肥胖。

调查发现,我国肥胖人口排名第一,拥有8960名肥胖个体,美国则位列第二。而在严重肥胖的人口中,我国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不过我国的肥胖人口问题确实成为需要面对的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国家卫计委2015年6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也指出,我国人口的超重肥胖问题非常严重。各个年龄层中肥胖人数的增长都常之快,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发达国家。

根据南京市疾控中心2013年的监测,南京的体重肥胖者比例也达到了40.7%,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据《江苏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追踪研究》报告显示,18岁及以上的江苏成人超重及肥胖率为41.3%,并且农村也达到24.9%。从年龄上来看,45-60岁的较大年龄段的超重率达36.2%,6-18岁城市青少年也达14.5%。从性别上看,江苏男性肥胖超重的比例略要高于女性,高了三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均高于全国水平。而根据南京市疾控中心2013年的监测,南京市成年社区居民超重率为32%,肥胖率为8.7%,这意味着,南京的体重肥胖比例也达到了惊人的40.7%。据南京市体育局公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显示,比起2005年,南京青壮年男士,腰围5年增长了2.09厘米,体重方面,男性5年增加了1.9公斤。相比而言,女性控制得要好很多,大概是因为女生比较重视身材的原因。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华红健身俱乐部20-30岁、30-40岁、40-50岁三个年龄层次的会员,入会时身体成份分析报告结果中体脂率>30%的女性以及体脂率>25%的男性,每个年龄层次男女各10名,共60人。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相关文献资料,阅读关于先普通居民生活方式的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

1.2.2访谈法

针对华红健身俱乐部肥胖人群的健康状况和膳食、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休闲等健康行为方面的问题,与研究对象进行面谈。

1.2.3问卷调查法

对华红健身俱乐部会员日常生活习惯的特点以及生活中的日常活动量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20-30岁、30-40岁、40-50岁年龄阶层的肥胖会员各发放20份,男女各10人。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

1.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生活习惯对肥胖的影响

表1 肥胖人群的作息

睡眠时间20-30岁30-40岁40-50岁 大于8小时364 7-8小时795 6-7小时848 小于6小时213

表2 肥胖人群的饮食

饮食情况20-30岁30-40岁40-50岁 健康4810 不健康161210

表3 肥胖人群的休闲娱乐

娱乐频率20-30岁30-40岁40-50岁 高1263 低81417

表4 肥胖人群的运动健身

健身频率20-30岁30-40岁40-50岁 高545 低151615

从表1可以看出20-30年龄阶层睡眠时间大于8小时,为3人,约占15%;30-40年龄阶层睡眠时间大于8小时,为6人,约占30%;40-50年龄阶层睡眠时间大于8小时,为4人,约占20%。各个年龄阶层睡眠时间在6-8小时的居多。

从表2可以看出20-30年龄阶层健康饮食的百分比为20%;30-40年龄阶层健康饮食的百分比为40%;40-50年龄阶层健康饮食的百分比为50%。年轻人生活节奏不规律,所以健康饮食的比例也越小。

从表3可以看出20-30年龄阶层休闲娱乐高的百分比为60%;30-40年龄阶层休闲娱乐高的百分比为30%;20-30年龄阶层休闲娱乐高的百分比为15%。

从表4可以看出20-30年龄阶层运动健身频率高的百分比为25%;30-40年龄阶层运动健身频率高的百分比为20%;40-50年龄阶层运动健身频率高的百分比为20%。

2.2 肥胖人群的体力活动情况

表5 肥胖人群日常工作活动量(人数)

工作强度20-30岁30-40岁40-50岁 外出工作人数(总人数)13(20)18(20)17(20) 重度体力工作122 中度体力工作324 轻度体力工作91411

表6 肥胖人群日常交通(人数)

交通出行20-30岁30-40岁40-50岁 步行外出 233 乘车外出151414 骑自行车外出333

表7 肥胖人群日常生活(小时/每天)

日常活动(平均)20-30岁30-40岁40-50岁 重度体力家务劳动51015 中度体力家务劳动152530

表8 肥胖人群运动锻炼(分钟/每天)

运动(平均)20-30岁30-40岁40-50岁 散步5515 重度体力锻炼555 中度体力锻炼555

表9 肥胖人群的坐姿时间(小时)

坐姿时间(平均)20-30岁30-40岁40-50岁 工作日1010.59.5 周末111211

从表5可以看出,20-30岁年龄阶层工作人群中,重度体力工作的百分比为7.7%,中度体力工作的百分比为23.1%,轻度体力工作的百分比为69.2%;30-40岁年龄阶层工作人群中,重度体力工作的百分比为11.1%,中度体力工作的百分比为11.1%,轻度体力工作的百分比为77.8%;40-50岁年龄阶层工作人群中,重度体力工作的百分比为11.8%,中度体力工作的百分比为23.5%,轻度体力工作的百分比为64.7%。

从表6可以看出,20-30岁年龄阶层日常交通出行,步行外出占10%,乘车外出占75%,骑自行车外出占15%;30-40岁年龄阶层日常交通出行,步行外出占15%,乘车外出占70%,骑自行车外出占15%;40-50岁年龄阶层日常交通出行,步行外出占15%,乘车外出占70%,骑自行车外出占15%。

从表7可以看出来,年龄层越高的人,体力活动的强度越大,消耗时间越长,尤其是40-50岁的年龄层人群。

从表8可以看出来,不同年龄层的运动休闲时间不同,年龄层越高,运动时间越久,强度也不同。

2.3 影响肥胖的因素

肥胖人群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分析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与遗传、不吃早饭、经常吃零食、偏食、营养过剩、不爱运动、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精神创伤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2.3.1先天因素

若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则子女有 40%肥胖的机率,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则子女肥胖的机率升高至 70%─80%。遗传和环境因素均与儿童单纯肥胖症有关,但环境因素占主导地位。

在孕妇怀孕期间,孕妇所处环境也对于儿童肥胖的产生也有一定能够影响。外国的学者针对农药对于孕妇的影响做了一定研究,结果表明:有些孕妇的职业需要经常暴露在使用的杀虫剂地环境中,这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增加了对孕妇的保护。但是在怀孕早期接触非持久性农药对胎儿出生后低体重以及高体内脂肪都是有影响的。

2.3.2饮食因素

肥胖人群有诸多易致肥胖的饮食行为,如进食速度快、看电视时进食、频繁进食、临睡前进食、喜好高糖高脂类食物等等,这些不良饮食行为,必将增加摄食量及热卡含量,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因素,也将促使肥胖状况持续和进一步发展。

2.3.3运动因素

运动量小是引起肥胖的另一大原因,本次调查显示,肥胖人群普遍存在着不良的运动行为,如不喜欢体育活动、周末后很少去户外运动、看电视时间长等,部分肥胖人群虽然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正常体重人群相似,但多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活动,且在室内活动量小,多以静坐方式为主。上述运动行为,直接影响肥胖人群的能量消耗水平,是热能消耗减少,脂肪积聚的另一原因。

3 讨论

3.1 生活习惯的危险因素加重肥胖几率

睡眠的质量和时间会加重个人的肥胖几率,调查表明:晚睡,睡眠时间少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从而影响到个人的肥胖几率。饮食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营养是否充足或是过剩,都会影响个人的肥胖几率,饮食搭配是否合理,三餐是否正常,高热量食品的摄入越高, 肥胖几率越大。休闲娱乐也是影响个人肥胖因素的关键因素,过度的休闲娱乐会增加个人肥胖几率。运动健身对个人肥胖影响很大,运动健身频率时间过低会增加个人肥胖几率,反之,有着一定健身频率的人,肥胖几率相对较低。

3.2 日常活动量影响肥胖程度

日常工作中,体力活动越重的人,相对体力活动轻者,患肥胖的几率较小。日常交通活动对肥胖也有一定影响,步行和骑车的人群肥胖几率稍比乘车人群低,并且活动量越大,反差越大。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量对肥胖几率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重体力人群中。日常活动量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运动锻炼,有着定量的运动频率和强度的人群,肥胖几率比没有运动频率的人群相比较而言肥胖几率大幅度减少。坐姿时间和睡眠时间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的肥胖几率。坐姿时间长的人群肥胖几率更高,睡眠时间短的,睡眠质量差的人群,肥胖几率也有一定区别。

3.3 年龄层越高,肥胖几率越大

通过对三个年龄层的调查问卷的总结和访问,以及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年龄层越高,肥胖几率越大。年龄层升高,不良生活习惯多,活动量会降低,总体的肥胖程度和几率都有明显增加。

因为,日常生活习惯的风险因素和日常活动量会很大的程度上的影响肥胖的几率。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和健康考虑,必须调整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中的风险因素和日常活动量。

4 对策

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预防肥胖的对策,认为肥胖人群应该适当的控制饮食,多做运动锻炼。同时加强关心肥胖人群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的感受,让肥胖人群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信心,并适当增加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肥胖人群的体育活动给予更好的支持。

[1]傅祖植.开展与肥胖症相关课题的研究是新世纪的迫切任务[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0,16(2):65-66.

[2]丁宗一.儿童单纯肥胖症诊断方法学[J].中华儿科杂志, 1999,37(4):246-248.

[3]邹大进, 吴鸿.肥胖症及脂代谢紊乱的诊断[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 26(1):1-4.

[4]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期单纯肥胖症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9):190-192.

[5]蒋竞雄.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 15(3):249-250.

[6]丁宗一.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特点及预防[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2):90-91.

[7]史轶蘩.21世纪的人类杀手——肥胖症[J].中华内科杂志, 2000,39(4):221-221.

[8]李蕾, 陈文鹤.肥胖症与运动减肥的研究进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72-74.

[9]张亨菊, 李耀.儿童肥胖症对健康的危害[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2):77-79.

[10]李晓慧,丁宗一,文红,等.我国11城市3~6岁儿童单纯肥胖症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5(1):26-31.

[11]余毅震, 梁书毅.肥胖症对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影响[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1995(4):156-158.

[1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 27(9):711-717.

[13]江钟立. 运动疗法与糖尿病及肥胖症[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6):1105-1107.

[14]甘仰本,蔡军,林莉,等.儿童肥胖症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15(3):292-294.

[15]李晓慧,蒋竞雄.儿童饮食行为与单纯肥胖症[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32):4655-4657.

[16]丁宗一.中国儿童或单纯肥胖症现状、趋势及防治对策[C]// 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 1999:13-15.

[17]任金凤,金仲品.年龄增长与肥胖症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04,18(2):98-99.

Study on the Risk Factors and Daily Activity of the Living Habits of Obese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A Case Study on the Members of Huahong Fitness Club

TANG Yongheng

(Nanjing Soprts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Jiangsu, China)

汤永珩(1993—),硕士生,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活动量年龄层肥胖症
探究不同年龄层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颈前倾角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运动减肥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澳大利亚医生呼吁征税含糖饮料对抗肥胖症
澳大利亚医生呼吁征税含糖饮料对抗肥胖症
小学语文课堂无效教学例谈
中国劳动力的健康状况及差异分析
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上升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