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效应”下黔东南州黎平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2019-11-25 14:15王一文郑建芝
体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黎平县黎平侗族

王一文 郑建芝

“春晚效应”下黔东南州黎平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王一文 郑建芝

(凯里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对黔东南州黎平县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黎平县的体育旅游投入不足、旅游基本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资源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体育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黎平县体育旅游发展的市场策略、产品策略、营销策略等,旨在进一步促进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春晚;黎平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2018年2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央视春晚)精彩呈现,贵州黎平肇兴分会场,苗侗绚丽多彩的文化和节目,通过电视屏幕走进千家万户,博得全国观众的喜爱。以央视春晚为契机在旅游业急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开发以旅游为载体以体育为内涵的旅游产品,打造旅游高端产品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央视春晚过后游客呈现井喷式增长,这对黎平县游客接待方面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何更好地为旅客服务,使游客更好地体验少数民旅游的乐趣,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黎平县概况

黎平县坐落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处,黎平寓意为“黎民百姓、平安幸福”,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也是黔东南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在黎平县聚居着侗族、苗族、瑶族、水族、壮族、汉族等13个少数民族。全县人口56万,其中侗族4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1%,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1]。

2 黎平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2.1 黎平会址

黎平会址是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地,黎平会议拉开了红军走向胜利的序幕,同时也孕育了“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黎平会议精神。黎平会址是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国家国防教育基地。黎平会址是全国30条红色精品线路之一。

2.2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悠久,在侗族大歌在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评委对侗族大歌的最高评价[2]。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侗族大歌在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

2.3 侗族摔跤

侗族摔跤比赛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一种集武术与娱乐为一体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深受侗族同胞喜爱。2006年,侗族摔跤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1月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3]”。侗族摔跤节日定在每年的农历3月15日举行,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去观看和参与。

2.4 侗族舞蹈

在黎平县侗族聚居地,有非常多的侗族舞蹈,例如多耶、芦笙舞、款会舞蹈、坡会舞蹈,这些舞蹈是在民族节庆、休闲娱乐、以及青年男女互相表达爱慕之意时举行。现在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少数民族舞蹈已经被开发成体育旅游产品供游客观赏、供游客参与。

表1 黎平侗族舞蹈内容

名称内容介绍 多耶“耶”是侗歌的一种,所谓“多耶”就是在合唱“耶”时的集体舞蹈。每年正月,全寨男女都要身著盛装,集合於鼓楼坪上或“萨岁”坛前,手牵手或只手搭肩,围成圆圈,跳起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边舞边唱,边甩手作拍。“多耶”无乐器伴奏,以歌声曲调来统一舞步,变换队形。 芦笙舞侗语称之为“多伦”,“伦”即芦笙,“多”有吹、唱、动、跳等多种含义。有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的小型套舞。 款会舞蹈 是侗族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表现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为达此目的,各种仪式如祭场、宣读款词、盟誓、军事检阅等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舞蹈有“出征舞”“凯旋舞”“盾舞”“长短刀舞”等 坡会舞蹈坡会舞蹈是指侗族青年男女在坡会上跳的抒情舞蹈。这类舞蹈有“妹跺脚”、“甩头帕”等,大都动作细腻,步伐轻盈,舞姿优美,体态风韵,情意绵绵,著意於表现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对意中人的眷恋。

2.5 交通优势

贵广高铁、厦蓉高速穿境而过,南接厦蓉高速、贵广高铁的黎洛高速,北连沪昆高铁的黎三高速相继建成,黎平机场先后开通了贵阳、上海、长沙、昆明、温州、重庆、福州等7条航线,正在规划建设玉屏至从江铁路、兴义经黎平至永州铁路、黎平至剑河高速、黎平至靖州高速,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为融入黔中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提供了便捷畅通的交通条件,区位发展优势日益凸显。

3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经济不发达,体育旅游投资不足

黎平县属贫困县,经济相对落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规模小,经济上的制约导致体育旅游发展十分缓慢,制约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3.2 资源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对旅游资源合理的规划布局,致使好的资源没有合理利用,造成资源闲置、浪费,不利于体育旅游资源的长远发展。

3.3 体育旅游设施不完善

2018年央视春晚播出以后,黎平县游客呈现井喷式增长,由于游客的急速增加使得黎平县的旅游服务设置呈现出很多问题,比如游客餐饮、住宿由于游客的增多呈现非常紧张的态势,公共交通也呈现游客排队等候过久的情况。体育旅游服务设施更显得捉襟见肘。体育旅游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游客参与旅游的幸福感,同时也难以获得游客的良好口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黎平县当地的旅游发展,降低旅游收入,影响体育旅游的效益。

3.4 体育旅游产品单一

黎平县在2018年春晚以前,很少被外人熟悉,由于春晚的播出,更多人知道黎平县肇兴侗寨,所以在体育旅游客源的这个市场上,黎平县本来旅游客源市场就不怎么大,在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上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和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有很大的关系,要开发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旅游产品。比如:按照年龄可分为青少年、中年、老年体育旅游产品;按照性别可分为男、女的体育旅游项目等。因此黎平县要改变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单一的局面任重道远。

4.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4.1 市场策略

市场的好坏决定一个产品是否能够长远的发展,体育旅游产品也是一样,首先要定位开发的市场。黎平县具有春晚举办地的良好效应,良好的交通优势,和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黎平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发展优势。黎平县旅游部门要不断挖掘黎平县自身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来打造精品体育旅游产品,从而吸引更多更广的游客,以促进黔东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4.2 产品策略

4.2.1 重点项目开发策略

每一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已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同时也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根据当地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找出适合开发的项目重点打造,例如黎平县的侗族摔跤是黎平县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项目,怎么正确、合理来打造侗族摔跤体育旅游产品,使之科学持续的发展,旅游主管部门要做好详细的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另外还要根据季节来打造旅游产品,比如春季、夏季着重做好水上民族项目的旅游产品的开发,黎平县适合开发的漂流、独竹漂、龙舟等,秋冬季做好登山、舞蹈等项目的开发。要不断深度挖掘黎平县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适合开发的项目要重点打造,来增加黎平县体育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不断完善和创新黎平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例如:“体育+ 旅游”模式、“旅游+体育”和专项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等模式[4]。

4.2.2产品升级策略

目前黎平县体育旅游产品基本停留在观赏性产品,一种体育旅游产品能给游客留下非凡的体验才能称的上是一种合格的旅游产品。为了使产品对游客更具吸引力,就要对游客提供一些特殊的产品体验,那就要对现有的旅游产品加以升级创新,比如黎平县四寨村的“侗族摔跤节”只是存在运动员摔跤表演给观众看,这样游客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这与亲身体验摔跤,游客获得满足感是不相同的。所以针对这种现象要对产品进行升级,产品升级开发一定要增加游客的参与程度,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黎平县的苗侗文化,亲身感受苗族侗族的风土人情。

4.2.3 营销策略

2018年央视春晚的播出,使得黎平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大增,黎平县主管部门要利用好这个优势,通过网络营销、绿色营销、体验营销等营销方式把黎平县的特色旅游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推介;另外要加强黎平县苗侗等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宣传,普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知识,让更多游客了解;制作宣传片可以在央视、以及地方电视台播出来提高黎平县知名度;可以借助知名旅游机构,比如盈科旅游来向游客推介,营销;也可以申请黔东南超100公里国际马拉松国内精品赛事向全世界宣传黎平县,也可以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邀请赛等。

5 结语

黔东南州黎平县,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具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别具一格的侗族鼓楼、侗族建筑;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侗族摔跤、斗木牛、划龙舟;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舞蹈等;少数民族风情浓厚,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丰厚等等,基于这些优越的先天条件,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由于黎平肇兴侗寨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的举办,游客成井喷式增长,但黎平县存在体育旅游投入不足、旅游基本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资源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体育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黎平县应制定促进体育旅游发展的市场策略、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

[1]黎平概况[EB/OL].(2015-07-06)[2018-10-16].http://www.lp.gov.cn/zjlp/lpgk/201610/t20161026_1234792.html.

[2]罗启华.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5):083-087.

[3]吴严冰.侗族摔跤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9):76-79.

[4]刘文燕,王振.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5):117-120.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Liping County of Southeast Guizhou Province Under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Evening Effect”

WANG Yiwen, etal.

(Kaili College, Kaili 556011, Guizhou, China)

凯里学院2015年校级规划课题:黔东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S1514);贵州省教育厅2018人文社科项目:“春晚效应”下黔东南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8zc096)。

王一文(1981—),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郑建芝(1981—), 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学。

猜你喜欢
黎平县黎平侗族
酸的思念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1991—2020年黎平县降水变化特征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黎平:“十条规范”匡正党员干部行为规范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黎平侗族大歌的艺术风格特征研究
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获死刑
赵黎平警察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