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程实践理念的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研究*

2019-11-25 14:15
体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程卓越体育教师

张 翔 张 瑞

基于全程实践理念的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研究*

张 翔 张 瑞

(忻州师范学院 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卓越体育教师”“全程实践”,查到454条结果,将18篇文献纳入标准以及在教育部官网查找关于“卓越教师”文件,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卓越体育教师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现状、培养的路径、培养方法上。以“全程实践”为理念培养卓越体育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裁判实践和实习实践贯穿于四学年的学习过程,培养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在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理论、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全程实践;卓越体育教师;体育教育

2014年,教育部出台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改革,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1]。2016年,国务院提出着力培养一大批体育骨干教师和体育名师等领军人才。2017年,教育部对卓越中学教师培训计划入选院校进行了公示,为培养更多优秀卓越教师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2]。2018年,教育部出台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此多种专业、多种模式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应运而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以全程实践为理念的卓越教师培养更是以其独特的实践性获得了赞誉,本文基于全程实践探讨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在中国知网,以“卓越教师”为关键词,搜索到409条结果,与体育有关的仅1条;以“全程实践”为关键词,搜索到45条结果,与体育有关的只有4条;以“卓越体育教师”为关键词,搜索到6条结果,对其中的18篇文献进行归纳,了解卓越体育教师的现状、培养路径、方法等。通过教育部相关网站搜索卓越教师培养的相关文件,将其进行认真的总结。

1 全程实践思想的背景、内涵及人才培养目标

2007年教育部提出了学校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卓越教师计划。而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体的体育教育专业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忻州师范学院以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以全程实践为核心,将其贯穿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全过程的理念。

1.1 “全程实践”思想提出的背景

我国将在2035年实现数以万计的卓越教师目标。一方面,卓越体育教师资源匮乏,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不够紧密;卓越体育教师培养需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统一,传统教育培养的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卓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往“技术型”、“经验型”的教育的缺陷不断显现出来:培养途径比较单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教育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设置系统也不够好,学生学到的东西比较少;同时教学方法、手段落后[2]。

1.2 “全程实践”思想的内涵

“全程实践”就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把所有的课程集结到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就是把传统阶段性的集中实践教学得环节打破,培养以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每门课程都加入实践课程的教学将实践联通贯穿起来,把以前固定不变的方法改变全方位实现互动。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就业,从课堂上到课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安排社会实践课程教育,将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的设计等任何可以体现体育教师实践能力的环节加入[3]。

1.3 全程实践思想的人才培养目标

“全程实践”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实践能力。只有拥有良好的教学职业技能[3]和职业素养在毕业后可以直接在中小学进行任教。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师在培养过程中主要是对体育教师知识、技能的传授比较注重,不太注重教师职业素养、教育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使学生很难快速适应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角色转变。因此,全程实践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将所有的有效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实践能力。

2 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途径

2.1 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内涵

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专业的知识[4]、科研能力、教学管理、教学规划和自我反思与批判的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只有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在中小学进行任教。

2.1.1良好的职业素养

卓越体育教师,不仅有教授专业知识技能的作用,而且还会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个人体质健康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理论基础是否深厚制约教学理解能力,决定卓越的教育智慧培养[5]。进行“师德师风”教育,一名卓越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拥有较强的职业素养。这种素养不是只通过知识技能就可获得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整合,才能将所学知识慢慢转化为学生的职业素养。

2.1.2专业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的培养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基础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学课时教案、单元计划等教学文件规范编写和设计能力教案设计的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训练;说课、听课、评课的训练;课堂教育教学的训练的培训[5]),而是在基础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尝试开展课堂创新。从原来固有的行政班教学到小班教学、分组讨论学习、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构建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最终能够以创新的视角、先进的手段,促进学科教育的发展,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的教学。通过课堂创新,不断提高卓越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2.1.3其他方面的能力

要成为一名卓越的体育教师要拥有一定的活动管理能力。卓越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有明确的规划,积极发展自己的构建体。同时还需要科研能力,不断地去追求新的东西,这样才可以在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生存适应[7]。

卓越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就应该自觉、自主去接收新的知识[8]。它的具体表现就是能够主动去反思自己犯下的错误,反思自己的过去,对其进行弥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调整,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9]。卓越体育教师显著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他们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总结、评估和反思[10]。总结和评估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11]。

2.2 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路径

目前国内外关于卓越教师培养路径[12]的研究存在有相同的地方,即职前教师教育实践培养途径,建立中小学合作实践基地,乃是高校培养卓越教师的重要桥梁。“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路径”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理论——应用型教育实习”“三位一体”互动式教育实习管理”“单一高校”“教师自我核心素养培养”“本硕一体化”(包括“4+2”、“4+2+2”、 “4+4”[1])。

3 “全程实践”教学对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成效

3.1 “全程实践”的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

“全程实践”思想主要是对职业素养和高超的教学能力[13]的培养,贯穿于四学年教学过程,通过不断地培训让其具备“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3.1.1“全程实践”思想贯穿于职业素养的培训

为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安排了很多实践内容:聘请了有关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师和专家,给学生们讲一些有关于人际交往的技巧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讲座,使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3],树立尊重并热爱他人的理念,能够把教师、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处理的融洽。

举办三笔字比赛、普通话比赛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还提高了学生三笔字、普通话的能力;每学期阅读经典书籍,并完成读书笔记。定期开会,了解最新重大新闻,学习党的精神,并写心得体会,提升职业素养[14]。

完善课程体系[15],充实学生的知识素养。从忻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来看,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一共需要完成110.5个学时的公共必修课和37.5个学时的公共选修课学分,以及153个学时的专业必修课和110.5个学时专业选修课。课程包括理论大课、专业理论、实践课,还有全校选修课。其中,专业实践课比重达到三分之一,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占20%左右,还包括长达半年的支教社会实践。课程类别包括有思想政治教育类(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体育手段与方法类(各项运动项目技术与理论)、人体科学类(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心理学、运动康复、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教育教学类(社会体育学、休闲体育概论、社区体育、体育法学论),以及计算机应用、创业基础等社会实践教学课程。其中,体育手段和人体科学类课程比较集中,突出了忻州师范学院“体文、体医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同时,在学生的学习的第四学期,选出一项学生最擅长、兴趣最大的运动项目,在接下来的学年里,只针对该运动项目进行每周4个学时学习。这种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比如学时数相对有限,对于其他运动项目就略逊色。但是与体育类院校相比,师范类院校更加注重学生教育教学培养,开设了教师口语课、三笔字、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一贯保持了学院的“师范”特色,向技教结合的方向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3.1.2“全程实践”思想贯穿于教学技能的培训

扶贫顶岗支教实习是忻州师范学院一大教学特色,进行支教实习最主要的目的在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成为高素质、强能力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主要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进行,实习地点是与中小学合作的学校支教点。经过一个学期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让同学们亲自感受教学的课堂、与学生们亲密接触、和老师们协同合作,提高了教学技能,实现了卓越体育教师的培养目的。实习前进行培训工作,通过写教案、学习广播操、进行模拟课堂、微格讲课等方面培训,为支教实习做好基础准备;在实习岗位上,在中小学生开展运动会、广播操比赛或者队列队形比赛。实习结束后,将实习支教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实习中的案例,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寻求可以实施的实践路径[16],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实践贯穿于各个学年。学生自己撰写教案、备课、授课、教师评价。主要在第四学期开设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学生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口令练习、撰写教案、微格教室讲课等形式提高教学技能。

参加教学技能竞赛。为师范生搭建教学实践能力交流的平台,从而推动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17]。忻州师范学院每年举办校级“教师技能大赛”同时还参加省级教师技能基本功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12]。对参赛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相互学习交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技能。

3.1.3“全程实践”思想贯穿于各个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教学活动管理能力,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的篮球比赛、校运会、足球赛等。要求学生在假期完成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中小学体育课堂情况调查报告,同时写一篇详细的职业规划。

第五或六学期开展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在第七学期,学校为每名学生安排一位导师,导师将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提出一个有关体育方面的研究课题。学生要通过查阅资料、采访、讨论等方式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学期末以论文的形式呈现。

3.2 基于“全程实践”思想教师专业取得的显著成效

3.2.1学生教学技能优异

将“全程实践”思想贯穿于卓越体育教师培养的全过程,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说课、外语、运动技能、授课、语言表达等能力显见成效,教学技能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2005年11月,在首届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18]中,获得体育基本理论第一名,体育基本技能与技术第三名,团体总分第二名。2014年7月,参加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团体总分一等奖(第二名),同时还取得了基础理论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运动技能类竞赛团体三等奖的成绩,受到教育部和山西省教育厅表彰。2016年与2017年10月,赵娜、许浩然分别在山西省第二届和第三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3.2.2学生专业技能的显著提高

学生的专业运动技能也明显提高。从2000年开始,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代表学院参加了很多次健美操竞赛、武术、田径、体育教育、游泳专业技能大赛等各项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省级奖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6项。

4 结论

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的教学技能、丰富的知识、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规划、科研和自我反思与批评等能力。“全程实践”的思想贯穿于我校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重在培养职业素养和专业教学技能,通过参加比赛获得的优异成绩充分证明基于“全程实践”为核心培养的重大意义,为中小学输送了大批卓越体育教师。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在校教育培训中发挥模范作用,并为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今后制定“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崔文晶.卓越中学体育教师“三位一体”培养方案设计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2] 马亚男.安徽省高校卓越体育教师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

[3] 马军.基于能力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路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7):13-14.

[4] 刘铁军.德国卓越教师教育计划:目标和路径[D].湖北师范大学,2017.

[5] 何劲鹏.卓越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探索[J].体育学刊,2017,24(2):91-95.

[6] 陆遵义,沈越等.体育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机制研究与实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7(4):419-423.

[7] 刘成,李秀华.全科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建及培养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5):91-92.

[8] 姚国明.在守望中执着的前行[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2):2-2.

[9] 姚国明.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科研论坛,2012,10(4):11-13.

[10] 葛操,田峥.中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机制及实践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25(8):47-49.

[11] 黄露,刘建银.中小学卓越教师专业特征及成长途径研 究:基于37 位中小学卓越教师传记的内容分析[J].中国 教育学刊,2014(3):99-104.

[12] 崔北坤,孟凡生等.卓越体育教师培养路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212-213.

[13] 王家骏. 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路径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14] 王鲁克,严德一.21世纪师专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2(6):93-95.

[15]王桢. 高师小教专业卓越教师培养课程设置发展研究[D].宁夏大学,2018.

[16] 刘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2):12-15.

[17] 张琪.卓越小学教师成长案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18] 滕秀明.对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方案优化设计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4.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Based on the Whole Practice Concept

ZHANG Xiang, etal.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XinZhou 034000, Shanxi, China)

2017年忻州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以全程实践为核心的卓越体育教师培养研究(编号:JG201718)。

张翔(1968—),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科学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全程卓越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画与理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