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哲学思考*

2019-11-25 14:15宋明伟周婉峰李嘉鹏
体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课外

宋明伟 周婉峰 李嘉鹏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哲学思考*

宋明伟 周婉峰 李嘉鹏

(华南农业大学 体育教学研究部,广东 广州 510642)

探究当前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整改建议,以期在理论上指导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实践层面为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指导,让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促进学校文化繁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更加积极地作用。研究认为:(1)逐步探索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的长效发展机制;(2)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助力下,与阳光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机融合;(3)积极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4)构建相对完善的保险机制,加强安全风险防范。

学校体育;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哲学

高等教育改革是教育体系永恒的主题。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各国、各地区的高校正自身的教育制度和体系进行不断修缮。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化与大众化,建立了相对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体系。时下,中国高等教育基本形成“以人为本、培养完整个体”的理念,体育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成该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也不应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的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现今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现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被党和国家提高前所未有的地位。大量研究表明,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1],保持高校体育社团可持续的发展是促进高校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较为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重要途径。

1 当前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困境

梳理前人关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分类,同时对广东省大学城各高校和华南农业大学学生体育社团进行问卷调查、实践调研和广泛访谈,得出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当前的发展困境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1.1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内部因素的制约

1.1.1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时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制度上的不完善容易导致社团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及社团各部门之间出现沟通不畅的现象较严重、在社团内部产生不良的竞争。另外,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的调动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该类问题的存在从社团内部阻碍着社团规模的扩大和活动的有序开展,不利于社团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1.1.2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方面存在问题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组织者组织、策划活动的专业性能力不强;组织活动的形式包括日常练习、联谊活动、技能培训、正规比赛等多个方面,但规模和参与人员较少,大部分的活动参与者都是社团内部的会员,社团举办的正规比赛也主要集中在社团内部层面和学校层面,校级间的比赛较少;此外,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频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完善,大部分社团一个月才组织 1-2 次活动,甚至有部分社团形同虚设,半年才开展1次活动。

1.2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外部因素的制约

1.2.1 场地器材方面

首先,高校各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均需提前向学校场地管理部门申请,且只有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训练,或是利用周末没有教学和训练的情况下,才可申请使用有限的场地开展活动;其次,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各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数量有限,且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比较明显的增加,导致学校体育活动的场地越发显得拥挤,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严重不足。

1.2.2 经费方面

经费是保障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基础。学校层面虽提供了一定额度的经费支持,但并不充足,不足以满足社团开展活动的需要。各社团为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采取多元化的途径解决经费问题。

1.2.3 外部管理方面

总体而言,各高校对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行政审批较为繁琐,对各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内容、场地等都有严格的审批流程,且需要相对较长的审批时间,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效率和积极性。

2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1 逐步探索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的长效发展机制

2002年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6]。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自主进行课外体育活动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对发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奠定终身体育的意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以往的研究当中,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纳入大学体育教学体系最典型的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三元一体”大学体育课程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将体育教学、体育社团和竞技俱乐部三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平台,突破了传统单一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多元、开发、自主、灵活,以及符合学生体育需求和实际运动能力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体系[7]。在学校体育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日本,其发展经验就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通过课程设置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将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同时,为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将“俱乐部活动”确定为课内必修课,并规定全体中学生必须每周参加 1 h 的“体育俱乐部活动”[8]。因此,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进行课程化改革、将其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均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拓宽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2.2 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助力下,与阳光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机融合

针对当前中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逐年下降,如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的不断下滑,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逐年增加等种种现象,党和国家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2007年7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以及充分发挥共青团等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2]。2012年国办发53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积极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3]。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为主题的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并鼓励通过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等,把学生吸引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4]。2016年国办发27号文《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强化课外锻炼,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此外学校应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5]。以上文件均体现了“增强学生体质、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精神。而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其对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推动学生体育社团健康,使其快速、可持续的发展可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补充,并作为当前和今后高校体育教育重要方式和途径。总的而言,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助力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临来了发展的契机。

此外,当前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民体质健康水平得到国家和个人的重新审视和空前重视,国务院、教育部、团中央、国家体育总局和各地方政府自上而下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迎合学生兴趣、爱好开展活动的同时,理应积极引导各高校学生与阳光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3 积极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充足的经费支持是保障高校各学生体育社团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素。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积极拓宽各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渠道,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最大效益的使用。因此,时下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除学校领导重视之外,经费的来源及对其有效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2.3.1 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

第一,积极争取学校固定经费的支持并逐年递增,保证学生体育社团常规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积极参与及主办团中央、团省市委以及学校团委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争取一定的经费支持。

第三,积极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引入社会资金。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应积极走出校园,联合成立外联部,加强与市场的联系与对接,组织、承办活动,在锻炼各学生体育社团骨干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拓宽了经费的来源渠道。

2.3.2 加强财务的监管

对财务的管理和监督是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应提前规划好年度或活动经费预算,按照学校财务管理章程,严格执行主管领导签字权限制度,杜绝财务安全隐患;其次,学校等有关部门下拨给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商业赞助的资金或实物等所有支出和收入应对全体会员公开,并定期公布收支情况,接受全体会员的监督;再次,将各学生体育社团的财务收支情况作为社团以及社团学生管理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2.4 构建相对完善的保险机制,加强安全风险防范

危险系数相对较高是各类体育活动的先天特征,安全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高度重视安全风险的防范,建立相应的保障和应急措施,构建相对完善的保险机制,为高校各学生体育社团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3 结束语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产物,是实现高等教育素质化、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各高校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逐步提高对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完善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客观条件、转变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观念、简化活动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促进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1] 向静.对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的几点浅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2):91-94.

[2]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6).

[3] 崔树林,张波.“三元一体”大学体育课程发展模式构建[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2):78-80.

[4] 南尚杰.日本中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经验分析及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6):645-651.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5).

[6]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2(10).

[7] 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开展大学生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Z].2014(1).

[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Z].2016(4).

[9] 周小敏.大学体育社团发展困扰及评价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156-158.

[10] 秦海权,姜丽萍,梁同福.美国一流大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以杜克大学为典型案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5):79-82.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Associations in the New Era

SONG Mingwei, et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Guangdong, China)

2017华南农业大学校教改项目(JG17107)。

宋明伟(1985—),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课外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小满课外班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我的“课外老师”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