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分析

2019-11-25 14:15肖晓恩
体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儿童体育

刘 博 肖晓恩

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分析

刘 博1肖晓恩2

(1.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2.东莞大朗镇第一小学,广东 东莞 523792)

当前感觉统合系统失调的小学生数量变得越来越多,严重威胁儿童的生长发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降低感觉统合系统疾病的发生几率。

感觉统合训练;小学体育;教学;作用

当前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数量不断攀升,越来越多儿童感觉神经系统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小学为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时机。相关研究证实,进行体育活动可以明显改善儿童感觉失调问题,小学体育除了应关注学生三维健康外,还应充分发挥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疾患的价值,从而满足体育课程的健康理念。

1 感觉统合训练概述

1.1 感觉统合

儿童大脑具备较高的可塑性与可发展性,人的心理活动并非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孤立完成的,属于不同时间与空间上的输入信号在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解释与统一。大脑必须采用灵活的信息处理方式,完成不同区域信息整合,这样才可以促使人体产生记忆、推理以及思维等认知,形成情感与心理过程。而个体对大脑输入各种刺激信息,并在分析综合处理后作出正确决策,确保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有效组合的过程为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属于少年大脑对外界信息作出正确应答的关键,也是人体进行正常心理活动的基础。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才可以进行协调运作,促使大脑、身体以及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感觉统合可以帮助儿童具备认识能力与情感基础,且一般在3岁时便逐渐形成,并在此后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不断加强。

1.2 感觉统合失调

受生物、环境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3岁以上少年儿童对来自于外界的信息无法有效整合形成正确应答方式的过程便称作感觉统合失调。当人体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时,少年儿童的感知、注意、协调以及控制等能力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其高级认知行为能力。且统合失调可以分为视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本体觉统合失调、平衡觉统合失调以及听觉统合失调等,其多数少年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并非单一类型,症状与病因十分复杂。

1.3 感觉统合失调病因

一方面是神经系统受损或紊乱,中枢神经属于感觉统合的物质基础,儿童不同区域感觉神经中枢属于紧密合作的整体,任何神经缺陷或受损均会导致统合神经缺陷问题,导致感觉统合失调。另一方面是缺乏感觉刺激训练,人的感觉统合训练形成于母体中,且贯穿于出生前至儿童时期。但当胎儿在子宫内的刺激较少,更多需要在出生后完成。但当前多数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害怕孩子受伤而在其应该学步时不让走,减少了感觉刺激,以致感觉统合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而发生统合失调。同时,现代城市建筑为孩子预留的游戏空间较小,孩子受到的奔跑、攀爬、跳跃等刺激减少,无法充分训练自身的协调与平衡能力。

2 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2.1 学习障碍问题

感觉统合失调受心理发展与不良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且会导致儿童的学习困难。一是心因性学习困难,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阅读、思维、注意以及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发展滞后,会出现词不达意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漏读与跳读情况,不会计算,经常抄错题与漏题。同时,部分学生也会缺乏好奇心,并未具备与年龄相适应的心理基础,学习出现困难。二是行为性学习困难,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会打乱课堂秩序,且调皮任性,爱做小动作。这些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且还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2.2 心理障碍问题

首先是内源性心理障碍,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无法有效协调统合内外信息,以致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表现出非正常的情感与意志行为,无法正确认知周围的世界。其次是外源性心理障碍,受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儿童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水平,以致学习成绩与运动能力较差。当儿童在3至12岁重要的学习阶段受到严重挫折时,其在心理上会产生害怕与拒绝学习的态度,不但会影响学习成绩,更会诱发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是不明原因的心理障碍,其可能因内部神经协调缺陷引起,也可能来自于外界因素的行为偏差。这些均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导致更多的外源性心理障碍问题。

2.3 社会适应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无法正确统合信息,会表现出回避、易于别人发生冲突、性格孤独以及爱挑剔等性格问题,导致严重的人际沟通与交往障碍。且多次交往障碍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强化刺激,使其陷入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导致障碍问题越来越严重。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缺乏责任意识,也不能切实考虑别人的需求。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神经协调能力较差,不但会表现出心理、社会以及学习等隐性障碍问题,且还会出现日常行为的显性障碍,比如走路容易跌倒以及眼手脑无法有效协调等,严重降低了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

3 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确保感觉神经中枢之间协调有序的工作,对不同中枢神经进行刺激,使其在分析、对比以及控制过程中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改善脑部处理信息与整合信息的过程。感觉统合训练由胎儿时期开始,伴随人的一生。且感觉统合训练包括自然感觉统合训练以及专门感觉统合训练,其中自然感觉统合训练指的是人体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获得声、光、运动、空间以及颜色等刺激并完成统合的过程。专门感觉统合训练主要对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各种刺激,引导其对刺激做出相关反应。专门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针对4至13岁儿童,一般经过1至3个月的训练便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除此之外,根据感觉统合失调类型,还可以将训练分为光刺激为主的视觉统合训练、触摸刺激为主的触觉统合训练、声音刺激为主的听觉统合训练以及肌肉与关节刺激为主的本体感觉统合训练。且当前儿童大多采用触觉、本体以及平衡觉训练方法,主要以游戏体育训练为主。

4 感觉统合训练融合小学体育课程的策略

4.1 有机结合感觉统合训练与体育教学目标

学生在感觉训练过程中,身体会与环境、场地、器械等发生相互作用,部分器官受到应有的刺激,促使其视觉、运动知觉、触觉以及时间知觉的发展,促进学生智力、心理以及生理的良好发育。由此,在体育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有效结合感觉统合训练与教学目标,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

4.2 利用合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刺激

首先应强化前庭运动觉输入,强化身体在环境中距离与空间位置的判断,增强身体的平衡感。体育教师针对前庭刺激输入不足的儿童,应使其进行旋转活动与加速度活动,增强身体对感觉讯号的敏感度与舒适度。比如可以进行俯卧滑梯运动、抱球走平衡木运动以及青蛙蹬运动等。其次应强化触觉输入,协调个体建立良好的触觉神经系统,强化各部位反应。对于触觉反应过激的儿童,体育教师应按其四肢,适度压迫身体,降低其神经敏感度。对于触觉反应迟钝儿童,应利用抓握以及操作的玩具唤醒其触觉系统。比如可以进行大笼球压滚游戏以及沙地赤脚跳等运动。最后应强化本体感觉刺激输入,帮助大脑两侧的分化活动,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一般进行仰卧起坐、爬行训练等全身性活动。

4.3 充分采用开发器材进行有效刺激

首先可以利用大笼球进行压滚游戏,要求学生仰卧或俯卧在地板上,教师将大笼球放置在他身上进行轻轻的压挤,且尽量压挤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其充分感受触觉刺激,强化大脑与身体各部位的有效协调。其次可以利用滑板进行青蛙蹬,学生仰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躯体紧贴在滑板上,尽量抬高头颈部,双脚像青蛙般弯曲,腿部用力蹬,使身体贴着滑板滑行,并反复进行。最后是利用独脚凳进行踢腿运动,学生坐稳后,双手叉腰,单腿连续踢高或者双腿交叉踢高,期间双手进行伸展活动,手摸脚背活动,也可以进行视觉追踪活动,教师在一旁抛接球,学生随着球的移动而移动视线。

4.4 利用游戏教学进行有效刺激

感觉统合训练采用游戏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知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属于最为有效的锻炼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使学生在玩耍中训练。比如可以进行集体合作游戏,进行滑板推球,两人或多人一组,学生俯卧在滑板上,面对面进行水平推球、接球活动,促进学生颈背肌肉的收缩,刺激前庭,增强其眼球控制能力,改善视觉与听觉。也可以进行个体训练,进行网缆插棍游戏,学生俯卧在网缆中,教师在一旁晃动网缆,并在网缆下放置对应带有小孔的木板,学生拿起小木棍按照指定口令将木棍插入孔中。此项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背部与颈部肌肉收缩,改善其眼部注视情况,促进儿童视觉、触觉等感觉的发展,提高其手眼协调能力与注意力。同时,游戏期间,教师应逐渐增加游戏难度,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逐渐增加难度,确保学生始终保持训练兴趣。对此,教师应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的游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训练需求。比如可以利用平衡台设置平衡台相互扶持、平躺摇晃以及静坐摇晃等游戏,在学生熟悉平衡木基础上逐渐增加游戏难度。其中平躺摇晃要求学生仰躺或俯爬在平衡台上,四肢自然放松,之后随着平衡台或者在教师的协助下进行规律性摇晃,且在左右摇晃时保持一定节奏,通过重力感觉唤醒脑干。静坐摇晃主要指的是学生坐在平衡台上,通过控制身体的左右倾斜摇晃平衡台,坐姿会升高重心,学生不易掌握平衡感,教师应嘱咐学生坐好,并通过摆动双手保持身体平衡。平衡台相互扶持主要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站在平衡台上,面对面、手拉手保持平衡。学生在平衡台上保持站姿会升高重心,不易掌握平衡感,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全身肌肉紧张。此时教师可以站在平衡台上,在学生身后扶持,使学生微微依靠。在学生适应后,教师与学生在面对面,进行有规律的晃动。且开始应保持较慢的晃动速度,直至学生适应后逐渐增加速度,期间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与身体姿势,使学生掌握平衡感。

4.5 提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

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并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感觉统合训练包括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以及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虽然多数感觉统合训练采用体育游戏的形式,但为了在教学中更好的发挥训练效果,教师还应掌握专门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应创造良好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为小学生营造轻松的训练氛围,使学生在训练中表现自己的情绪,增强其训练积极性。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教师应接受学生的真实表现,正确看待,不能随意批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统合训练活动,使其养成活动兴趣与热情。训练期间,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运动能力设计适宜的训练内容,并对正确完成动作的学生进行适度赞扬,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对于未良好完成动作的学生,教师应采用正向鼓励语言,训练中学生出现失误,教师应在激励的同时进行正确指导,帮助其完成难度更大的动作。除此之外,训练期间,教师与学生应采用双向交流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在训练中找到轻松愉悦的感觉,促进学生感觉运动的健全发展,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训练,从而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5 结语

小学阶段属于实施感觉统合训练的最佳时期,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应强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属于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其骨骼发育,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充分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挖掘体育优势,综合运用各种体育器材,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生长。

[1] 肖建忠,许丽.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2(1).

[2] 王喜霆.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8).

[3] 何淑荣.感觉统合疗法治疗情绪障碍儿童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22).

[4] 杭荣华,刘新民,王瑞权,等.感觉统合训练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智力及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3).

[5] 邓红珠,邹小兵,唐春,等.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多因素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14).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on Primary School PE

LIU Bo, etal.

(Lingnan Teachers College, Zhanjiang 524048, Guangdong, China)

刘博(1990—),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教师应儿童体育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我们的“体育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六·一”——我们过年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