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学资源激发情感共鸣

2019-11-25 01:58朱建华
读写算 2019年24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德育文化

朱建华

摘 要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内容,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一个家族、家庭的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风”“家训”家文化挖掘就是很好的载体。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挖掘家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中的优良传统传承增强对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巩固以共同理想凝聚人,以人文关怀亲近人,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关键词“家”文化;传统美德;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041-01

“家”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到家族再到家国天下,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治理天下。“家”是一个实体,是一种寄托,是足行千里之外的每个人都眷恋的港湾;“家”是一种感觉,是情寄万里之滨的牵挂。“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由“家”衍生而来,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并以其独特性和感召力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家风、紧密结合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表现和传承形式是“家风”“家训”。“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风”“家训”文化挖掘就是很好的载体。

在进行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家的意味》第二目中国人的“家”这一教学内容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的教学中,课本设计两个问题,一是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二是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交流和班级展示,同学们都积极发言,集中列举了诸葛亮的《戒子书》、孔子家训、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对儿子治学的劝勉告诫和“岳母刻字”等等,很多关于家训和家庭教育的故事。我的感受是学生们说的时候很热烈,但是没有将这些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没有映入心底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也没有将这些美好的家庭美德与自己的家庭相联系。为此我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你的家庭或家族有家训或有怎样的家风?此时学生们思考后回答家里没有家训,对于家风则说不出来。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实现提高学生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学生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学生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但上课过程中学生未将这些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与自身家庭实际相联系,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并没有“家训”对自己的家风也没有去凝练,所以家风“家训”离自己的家庭很遥远。就这个问题我和同备课组的老师们进行了讨论,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感觉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和自己遥远,学生如果认为这些家庭传统美德是历史名人的事跡那么怎样改变学生的这种思想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文化自信。

我分析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理解“家风”和“家训”的含义,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环节设计不接地气使得学生认为这些家庭美德存在榜样人物和历史典故之中,而没有挖掘学生所在家庭、家族的文化和身边的榜样。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做了调整,在进行“家风”“家训”的讨论环节加入了“家风”“家训”知识链接和设计活动:说一说你的家文化,你家庭的“家风”“家训”。在课堂教学环节加入这个设计一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位学生开始说起了自己父母,他的父母对爷爷奶奶非常好很孝顺,列举了经常探望给爷爷奶奶买生活用品;带爷爷奶奶看病;带他们旅行等等。班级里其他学生也开始纷纷说起自己的家庭故事的,例如父母总是给他们说不能说谎骗人、对人要有礼貌、做事要认真等等。在整个的分享交流环节学生们非常高兴,他们将自己父母言传身教的语言和行为提炼出来,找到了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找到了家族的传承。

“家风”“家训”的文化挖掘强化了学生对家庭中的优良传统传承增强对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文化自信。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情感共鸣,进一步巩固以共同理想凝聚人,以人文关怀亲近人,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德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做人美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谁远谁近?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