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2019-11-25 01:58高忠霞
读写算 2019年24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小学体育农村

高忠霞

摘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习惯养成;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82,A,[D035.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056-01

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察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自主体育锻炼习惯不容乐观。我们就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欲从培养健康意识、抓紧常规训练、积极开展活动、家校紧密合力等途径阐述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应对策略。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一)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

(二)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这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比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

(三)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适于从事哪些运动项目,如果年龄较小,应选择负荷较轻、欢畅活泼的运动项目,如游戏、简易体操、小球类等;教师要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这些保证体育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让孩子有所了解。

1.调节人际关系: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们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使个体处于社会群体之中。

2.提高适应能力:长期在各种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改善身体机能,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3.陶冶道德情操:体育锻炼不但影响人的身体机能,更影响着个性发展、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4.提高生活质量: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疲劳的身体得到休息,精力充沛的再次投入到工作、学习中。

二、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学校体育教育的课堂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以高尚的人格,广博的知识,标准的示范和良好的行为,产生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三、增强体育改革,形成教育对策

学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经过最近的探索和研究已逐步达成共识。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社会到学生对体育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体育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家都踊跃地参加体育锻炼,但由于课程改革的内容与形式尚未达到高度的统一,所以在一些实质的问题上尚无根本改变。根据习惯形成的一般性规律,结合目前学生的锻炼现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生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充分满足学舌功能的直接体育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

(二)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选择适合的锻炼内容。

(三)强化两类课程改革,明确制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锻炼。

(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和体育兴趣小组。定时间、定人员、定场地,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六)加强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在不断提高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七)适时组织各类体育竞赛,重在参与,鼓励进步,使学生在挑战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产生进一步的锻炼渴望。

(八)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

(九)加强理论宣传,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意义、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十)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克服惰性,培养积极进取、勇敢顽强的品质。

(十一)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发挥体育的熏陶作用。

(十二)拓宽体育锻炼渠道,学校将不再是接受体育教育与锻炼的唯一场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力量。

体质健康状况是与学生日常锻炼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从而健康成长。锻炼是追求健康的最好方式,小学体育锻炼与学生体质健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小学生骨骼、肌肉以及各大器官的正常发育,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如爆发力、速度、耐力等)以及身体机能(如肺活量、肌肉的柔韧性等)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利.承继与发展: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变革30年(1979-2009)[D].南京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小学体育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