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救护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25 12:35张鑫张星李永健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同伴教育应用

张鑫 张星 李永健

【摘要】同伴教育,是以同伴为基础延伸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由具有共同语言、背景相当的同伴一起来学习、分享技能,达到学习目标。文章以护理专业救护培训为出发点,总结了几种常用培训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同伴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救护培训中的应用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救护培训;同伴教育;应用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同伴教育模式在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8SJA1859。

近年来,各类突发性疾病、灾害事件频发,给当前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而言,救护培训成为重中之重。传统救护培训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难以满足救护工作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尝试在救护培训中推行同伴教育法,转变师生角色,有助于学生临床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护理专业学生救护培训的常用方法

(一)理论培训法

理论培训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培训模式,至今还在各种培训体系中有广泛应用。理论培训法是通过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方式开展培训,通过讲、练之间的结合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理论培训法在救护培训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这种培训方法也存在诸多弊端,由于以理论授课为主,且救护培训内容枯燥乏味,很容易导致学生厌烦、逆反,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并不好。

(二)多媒体辅助培训法

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内容结合起来,根据教育目的和要求,将相关内容呈现在屏幕上,也可以让学生直接与计算机互动,完成学习训练。多媒体辅助培训法能弥补传统培训模式的不足,动态化地展现救护过程,如心肺复苏、晕厥救护等。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翻转课堂、电子白板等新型教学方法产生,这些新教学方法是在媒体培训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虽然多媒体培训效果理想,但是如果其内容选择过于复杂,课件过多,会导致学生顾此失彼,影响知识的接收效果[1]。

(三)示范培训法

救护培训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救护操作技能,因此在培训中,示范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法。以心肺复苏的示范教学为例,教师先为学生介绍心肺复苏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再通过示范的形式,让学生知晓标准动作的操作方式,示范完毕后,学生模仿,教师对个别错误进行修正、指导,必要情况下重新示范。示范培训法是其他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能够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救护技能的操作方式。

(四)临床见习

见习是联系学生学习、临床工作的纽带和桥梁。救护工作具有特殊性,为了帮助学生产生感性认知,临床见习是重要渠道。在见习中,学生可以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接触,掌握救护知识和技能,临床见习能够巩固理论,挖掘智能。但是,临床见习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数量过多,带教老师教学能力不足等。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临床见习的效果。

上述几种培训方法是在救护培训中常用的方法,每种方法各有优势和缺陷。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来讲解,授课方式单调,虽然也应用了多媒体、角色扮演、问题教学的培训模式,但是整体来看,救护培训内容依然理论性较强,导致学生的实战水平一直难以提升[2]。

二、同伴教育的概念和优势

(一)概念介绍

同伴教育,即同伴之间开展的教学、辅导、咨询行为。“同伴”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含义,可以是一起工作学习的个体,也可以是具有相似生活学习经验的同龄人。同伴,需要满足三个特征:①年龄相仿;②心理水平、社会地位相似;③有类似学习或者工作需求。

护理专业的学生年龄在18岁左右,都是刚刚进入大学,心理水平相似,权利义务平等。因此,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他们互为同伴。

在同伴教育中,同伴教育者是除教師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角色。他们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组织管理水平对于同伴教育工作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同伴群体中,同伴教育者在技能、思想、知识方面具有优势,通过科学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带动起同伴的学习。

(二)同伴教育的形式

同伴教育的形式包括两类。第一,正规同伴教育形式。在正规同伴教育形式中,培训内容有特定主题,同伴教育者、受教育者需要围绕主题来进行培训。第二,非正规同伴教育形式。非正规同伴教育形式是通过微信交流、口口相传等非正规形式开展的培训活动。在这种模式中,同伴教育者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他们将自己现有的思想传递给同伴,并与同伴相互交流,提升自我。非正规的同伴教育形式往往从某个话题开始,在聚餐、寝室聊天等生活化的场景中开展。

(三)同伴教育的理论依托

1.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核心认为榜样对学习者有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榜样非常多,父母、教师、同学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有很多共通之处,相较于父母、家长,更具引领作用。

2.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个体可以独立解决能力水平与借助他人帮助解决能力水平之间的一个差距。利用同伴教育,能够在已知、未知之间构建桥梁,在遇到瓶颈时,同伴的指点往往能够为他们提供新的思路。

3.沟通交流层次理论。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个体之间信任程度的加深,在交流的深入下,双方会慢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距离拉近,当同伴之间的信任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更容易接受对方的学习观念和态度思想。

(四)同伴教育的优势

同伴教育形式多样,能够充分将课堂、课外时间利用起来,将培训活动完全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来把握,在同伴教育者的带领下,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好奇,有个性,有强烈的自尊心,同时,他们思想幼稚,对内心的困惑往往不愿意和家长、老师诉说。同伴教育除了具有上述几种培训模式的优点,还能够与学生站在同等的角度解决问题,由年龄、兴趣相仿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分享学习感悟、培训体验,发挥榜样力量,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同伴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救护培训中的应用

(一)科学选择同伴教育者

同伴教育者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要发挥示范作用,考核成绩良好。可以由教师为同伴教育者详细介绍同伴教育的具体应用方法,带领他们重新巩固救护培训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方式,根据他们的接收效果确定最终的同伴教育者,每名同伴教育者负责带领5名成员。

在小组构建结束后,由同伴教育者负责与成员构建协作关系,在培训时间、地点、内容上要与组员平等协商,取得大家的认可后再开展。通过微信、面对面、电话等方式来共同学习、总结经验,帮助成员答疑解惑,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

(二)严把同伴教育者的培训关

培训内容包括实务、专业能力、实践操作几个方面。在实务培训方面,指导同伴教育者学会观察成员的培训情况、培训障碍,将成员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反馈给教师。在每次培训活动开展之前,对同伴教育者开展集中培训,培训完毕后,进行抽查考核,确保每一名同伴教育者都能够掌握本堂培训内容的要点和实施方法。在救护培训中,实践技能培训是其中的要点。因此,针对同伴教育者,技能培训是重中之重。可以通过示范教学、多媒体等方法让同伴教育者从多个层面掌握救护技能的操作方式。

(三)准备培训工具与测试题

在救护培训方面,教学运用具必不可少。集体备课完毕后,由教师、同伴教育者一起来准备教学工具。教师还要根据班级培训内容的知识点设计测试题内容,如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在教学完毕后,统一考核,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训质量,及时发现培训中的不足,并做好补充工作,避免学生遗漏重点培训内容。

(四)合理安排教师的角色

在同伴教育中,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同伴教育者备课时,教师要为他们准备相应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驾驭培训课堂,引导同伴之间互相理解。要提前预设培训过程、培训效果,加强与同伴培训者之间的交流,讨论培训活动中的注意事项、突发时间的应对方法、如何維护组员关系,在授课之前,要对全体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大概内容。

要让大家意识到同伴教育者的重要地位,珍视他们的辛勤劳动,主动配合。在培训时,要认真倾听同伴教育者的讲解,讲解完毕后,总结、补充零碎知识点,归纳重点知识,适当拓展,挖掘、展示培训案例。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奖励,激发同伴之间共同成长。除此之外,在同伴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全程把控整体秩序,对于不配合者、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者予以严厉批评,为同伴教育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四、结语

总体来看,同伴教育弥补了传统大班制教学模式的缺陷,能够集齐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应用时间尚短,如何充分发挥出其作用,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汪芝碧,陈静雅,黄雪玲.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8(24):3229-3231.

[2]刘春梅.信息化技术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32):110.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应用
试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园心理剧在高中异性交往教育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