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选课优化研究

2019-11-25 12:35尚菲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公选课优化研究高职院校

尚菲

【摘要】作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教学策略,公共选修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体现公共选修课的价值,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每一个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文章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对高职院校公选课的优化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选课;优化研究

一、引言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对培养综合的应用型人才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各界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保障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让学生结合个人的兴趣进行主动选择,通过这种策略来实现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构建完善的逻辑思维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顺利地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开始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积极地体现公共选修课的价值和作用,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地位。

二、高职院校公选课的价值取向

我国高职院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的过程中以哲学、人文和科学为主体,这部分知识属于核心知识。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职院校还开设了实用技能等相关的学科,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公选课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形式和教学策略能够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指导。

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其中通识教育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忽略了人文教育工作的大力落实,在公选课实践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加上自身的生源质量偏低,教师在教学实践时面临着其他的教学压力,没有对现有的通识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无法充分体现公选课的作用和价值,导致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浪费。

三、高职院校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尽管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公共选修课,但是学校领导还没有设置针对性的公选课教材,现有的教材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有的教师直接以网络资源为主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没有对高职教育的具体内容和人才培养策略进行解读,实质的教材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有的高职院校直接使用非高职类的教材,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难以掌握不同学科的学习技巧,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参与。

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考核时,教师所采取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直接要求学生完成不同的学科论文。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直接抄袭网上的相关文章。教師在对学生论文进行批改时也没有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这种较为机械简便的教学策略和形式使得公共选修课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实际的作用,同时还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随意开课,授课质量较低

与必修课相比,公共选修课在实践过程中的教学地位比较低,教师和学生不够重视,出现了许多随意开课的现象。高职院校在招生的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控制,学生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教师的数量没有较大的变化,最终导致许多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工作量持续增大,只能够勉强完成必修课的相关教学内容,没有多余的精力研究公共选修课。有一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直接进行简单的开课,没有完成前期的实验调查和分析,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知识面十分有限,因此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种类比较单一,教师只能够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排,无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公共选修课的作用及优势,使得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下降。

(三)学生选课随意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只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能够体现公共选修课的核心价值。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在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教师的管束比较少,许多学生直接放任自流,没有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专业学习上。在选择公共选修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的盲目性,没有分析个人的兴趣爱好,直接跟着其他同学进行选择。有的学生只是通过别人的推荐来进行选择,没有了解个人知识学习的实质需求。有的学生学习并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修满学分。这导致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主观随意性,无法对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性质进行综合的考量。另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课堂氛围比较沉闷。

四、高职院校公选课的优化途径

针对上述的各类不足,我国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的影响要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公共选修课进行重新划分和分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质条件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保障学生在主动分析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实现良性成长和发展。

(一)完善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落实教学任务之前,学校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搭建科学合理的公共选修课体系。

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许多高职院校在设置这一目标的过程之中只是机械地完成专业基础和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任务,没有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质要求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筛选,最终导致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区别较小,难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关学科学习的技巧和精髓,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为依据,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落实好前期的调研工作,科学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该方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综合的考量。其次,学校需要将公共选修课纳入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保障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自信心,将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相结合,促进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最后,学校需要按照不同的领域和专业,将生命、科学、自然、人文、社会纳入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对不同的板块进行自主分析,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二)加强公选课考核与监督力度

为了促进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了解教师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的真实状态,合理规划现有的公共选修课,其中业绩考评尤为关键。

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主力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引导上,首先,学校需要积极落实教师的业绩考评工作,保障教师能够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了解公共选修课的评价系统,分析正常教学考核的具体范围,保障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组织监督和管理教师参与听课检查,让其他教师参与到公共选修课的评比之中,并将最终的评比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加分项目,让教师能够意识到这一考核机制的重要性。

(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公共选修课的设置和优化升级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学生產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后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对后期的教学实践内容和环节进行相应的调节,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五、结语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来说,在落实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时,必须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联系,立足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了解各个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发展方向,充分体现公共优选课的作用及价值,将公共选修课与通识教育相联系,关注这一教育载体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立足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公共选修课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参考文献】

[1]赵丽.高职院校公选课优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07):242.

[2]鲁春艳,任晓威.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选修课程优化改革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171-173.

[3]王琴.基于选修课优化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结构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5):97-98.

[4]陈华.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86-88.

[5]倪秋梅.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1-5.

猜你喜欢
公选课优化研究高职院校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