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新教学模式

2019-11-25 12:35韦灵倪志平黎伟强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计算机教学

韦灵 倪志平 黎伟强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发生变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让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就有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计算机教学;教学创新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7JGA393)。项目名称:“赛、教、学、训”四位一体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有关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实践远远不如理论教学成熟、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也有待提升,计算机教学尚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培养新时代的计算机人才,探寻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就成为计算机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计算机竞赛环境以及学情分析

(一)計算机竞赛环境

为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2007年起,教育部就逐步开始资助大学生技能竞赛。目前,我国各大院校每年都会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多种类型的技能竞赛。毫无疑问,获奖的学生会成为诸多社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但为了竞赛的有序开展,降低竞赛举办成本,多数院校都会提高竞赛准入门槛,教师也会为了让班级获得良好的成绩,在学生中刻意挑选优生、尖子生参赛,然后再根据竞赛内容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训练。这种竞赛环境虽然能够让部分学生得到发展,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享受到技能竞赛所带来的益处,每年都会举办的竞赛成为部分学生的“特训营”[1]。另外,多数学生会认为“只有优生才能参与竞赛”,所以不由得就会产生一定的落差感,这种落差感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上进心被遏制。

(二)学情分析

高校学生来自各个地区,而我国各个地区的计算机课程开设情况有着较大差距,学生的学习技术、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这样的生源结构导致计算机教学遭受较大阻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相关理论概念,而且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高强度的教学难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的乐趣,极大程度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另外,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师都是学术型教师,缺少应有的实践经验,更有甚者完全没有参与过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注重“应试”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技能的发展。教学内容和社会现状脱节,而部分学校的实践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不能及时付诸实践,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消磨。针对这些情况,可积极应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模式来打破计算机教学当下的困境[3]。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制订竞赛计划

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必须面向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在教学改革中都能获益。因此,需要根据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专业计算机技能需求,重新设计计算机教学课程,制订计算机参赛方案,策划计算机技能竞赛,真正将“教学”和“竞赛”结合起来。学校需要定期开展计算机竞赛,让竞赛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机教学中的模块相匹配,将学生的参赛情况、参赛成绩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维度,让学生能够“为了竞赛而学习,为了学习而竞赛”,而教师也能够实现“在竞赛中教学,在教学中论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内容和计算机教学计划必须有密切关联,竞赛目标要符合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需要建立起针对竞赛过程、赛前培训、赛后评价的反馈机制,力求通过反馈机制来验证该教学模式的成效。总的来说,以赛促教绝不仅仅是通过独立的比赛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式,而是一种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的教学体系。

(二)健全竞赛实施机制

由计算机教学研讨组织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负责竞赛内容策划,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校园竞赛内容来制定竞赛内容、难度、评分标准,然后充分结合新教师、老教师的意见方法,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全面的竞赛机制。笔者认为,想要让竞赛深入人心,不仅仅需要有舆论上的引导、思想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有“刚性”的约束措施,利用“学分替换”的方式,让学生、教师对竞赛给予足够的重视,以“竞赛”促“竞争”。另外,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需要将教师的绩效考评、职称考评和“以赛促教”机制结合起来,从而让教师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其积极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学校则要陆续出台相应的指导文件,在宏观层面上对教学改革进行调控指导,以此来保证竞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4]。

(三)以赛促教教学规划

学校可针对竞赛,涵盖教学重点、竞赛模拟等内容,所有学生都可报名参加,然后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水平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培训项目的展开就必须考虑到这一客观因素[5]。如,竞赛中涉及C、C、Java等内容,主要竞赛内容为结构、数组、指针、输入输出、递归、数据结构、函数指针、位运算、集合、接口、异常等。应对多样化的内容,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培训分为初、中、高级三个层次。

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培训主要是要让所有学生对编程语言有全面的了解,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探寻、了解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这个阶段的培训,教师需要注重思维的培养以及基础的教学,不要一味地培训有关编程语言的使用细节。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授“矩阵转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矩阵在内存中的储存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探寻前后角标的关系,从而促使其总结出相关的语言思路以及关系。另外,在初级培训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应用社会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有可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自己需要在学校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然后帮助学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将其大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就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2.中级阶段。中级阶段是强调学生实践、积累经验的重要阶段。对于计算机编程教学来说,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足够的了解,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一些有关蓝桥杯竞赛的试题或者案例。举个简单的例子:“长100厘米的细长直杆子上有n只蚂蚁。它们的头有的朝左,有的朝右。每只蚂蚁都只能沿着杆子向前爬,速度是1厘米/秒。当两只蚂蚁碰面时,它们会同时掉头往相反的方向爬行。这些蚂蚁中,有1只蚂蚁感冒了。并且在和其他蚂蚁碰面时,会把感冒传染给碰到的蚂蚁。请你计算,当所有蚂蚁都爬离杆子时,有多少只蚂蚁患上了感冒。”蚂蚁感冒试题是一个经典的编程题,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教学要注重“案例教学、实战演练”,要让学生通过培训了解到竞赛中的题型,同时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将脑海中的知识内容付诸实践。教师在培训中采用的题目要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意义

(一)发展教师

计算机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不同,计算机技术當前更新迭代的速度较快,而教师长年在学校内,知识结构得不到更新。但在竞赛的引导下,教师就不得不根据竞赛内容,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技术讲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水平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发展学生

应试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即便是计算机这类注重技能教学的学科,也不能逃脱应试教育的怪圈。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未来就业压力、考试压力的驱使下被迫学习。而通过竞赛的引导,利用竞赛中的竞争性,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拼搏所带来的快乐,并且在比赛中获得的成功也能够让学生找到自信,获取成就感。另外,竞赛的强度较高,要求较严。运用学分考核的方式,能够改变高校学生慵懒的学习作风,让其养成严谨求实、勤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优化组织

在竞赛的引导下,高校内部的教学组织结构会逐渐社会化、规范化、标准化、刚性化,各种教学模式在组织运行的过程中会不断衍生。学校各个部门协作配合,就能够在校园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学习氛围。总的来说,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就是将“比赛”放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核心,利用比赛的竞争性来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注重在结果中体现教学成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结果,利用竞赛的特性,改变教师、学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切实将人才培养和教学结合起来,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新教学模式——以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30):133-134,143.

[2]卢梦慈.基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研究高职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变革的推动作用[J].时代教育,2017(21):96.

[3]张爱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课赛融合的研究探索[J].知识经济,2018(02):166-167.

[4]张馨悦.探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新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 2017(10):163.

[5]胡汇,张莉.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27):98-99.

猜你喜欢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计算机教学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以赛促教”学习方式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