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探究

2019-11-26 11:06纪永征
小学生 2019年8期
关键词:绘本法治道德

⦿纪永征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接收知识能力较弱,绘本教学增加了低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乐趣,增强了教学效果。绘本是一种以图画和文字密切结合的图画书,它不但具有图画书的精美,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特点,而且它的文字内容具体生动,符合儿童的思维特征,真正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它的奇妙更在于书的图画中隐藏着许多“小宝藏”,等待孩子们去发现,无形中让我们的孩子锻炼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养成乐于观察的好习惯。这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绘本教学注重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思维

北京市海淀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张玉兰老师曾说过“绘本看要看的细致”。是啊,就如《铁丝网上的小花》绘本中的小姑娘红色的蝴蝶结和集中营中昏暗的背景一样,两种不同色彩的事物相对比,两种不该出现在一起的两种事物相对比,只要我们细细的观察,仔细的思考,引导孩子们说说两种事物各自带给你的感受,然后两种事物出现在一起又给你什么感受,就可以让孩子体会出当时纳粹集中营中环境的恶劣,时代的黑暗,那红色的蝴蝶结就好像黑暗中的一抹光明,这样小姑娘的善良凸显出来了。第二幅图中铁丝网上的花和坦克印下面残破的碗预示着集中营中孩子们的生命可能已经终结,小姑娘头上红色的蝴蝶结已经消失和那黑色的褂子预示着小姑娘的命运也可能面临不幸。两幅图就把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悲哀表现出来。这一切似乎对孩子来说比较深奥,很难理解,但是经过引导孩子们结合图画,理解文章,注意寻找绘本中的“小宝藏”,在引导孩子们仔细的观察和深深的思考,就可以逐渐让孩子们领会绘本的深刻内涵,让孩子们有找到宝藏的荣誉感,养成善于观察的思维。

小学低年级每个孩子都是画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中表现出来,孩子们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甚至画出来,当他们读出你意想不到的感受时你会觉得很惊讶。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故事和盘脱托出,要循序渐进,用绘本引导整个课堂的教学,并用绘本来控制课堂的节奏,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孩子边看边猜边想,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观察思维,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

二、绘本教学注重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松局直先生说过:“孩子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并非被动地在看故事听故事,而是通过孩子自身去开展故事世界,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故事世界。”事实上,孩子在创造故事世界的过程中就是与绘本对话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绘本,老师引导孩子认识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十一只猫做苦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小猫们碰见大口袋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想法呢?他们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思考然后得出结论,思考的过程就是孩子们对于规则意识形成的过程,这其中很可能会出现矛盾点——小猫是不是要走进袋子,矛盾点出现之后的讨论思辨是意识的碰撞,有可能有的孩子说应该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也可能有的说我们不能进去,很害怕。在小猫被抓后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规则”。由此可以看出绘本故事中前后文的紧密联系是引导学生思考的主线,老师可以借助这一主线,用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思考,积极地回答,活跃我们的课堂。

三、绘本教学是孩子知识的基石

在绘本的学习中,只有发现思维和思考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多么惊人的想法,多么精辟的道理都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加以落实,这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功底。

例如《神奇的校车》系列绘本,里面介绍了水、地球、蜂巢、飓风等科学知识,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知识逻辑体系非常清晰,学生们非常喜欢读,而且有时候还特别喜欢演一演,这时就可以让孩子在表演中锻炼口语表达,在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喜欢绘本,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慢慢地,学生的知识量就会增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积淀浸润学生的心灵,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绘本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对接。这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

四、绘本教学要实现与学生生活对接,解决真问题

绘本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故事的理解上,应把对故事的理解作为教学环节的起点,促进孩子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结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绘本示范——链接生活——延伸拓展的流程,通过绘本回到学生的生活,结合孩子已有生活经验,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让绘本故事成为连接学生生活与内心体验的桥梁。

我们以《诺格和鼻子王国》为例,在故事开始之时老师可以问学生诺格起先有什么烦恼?诺格的鼻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诺格觉得自己的鼻子又短又小,什么都做不了。诺格的鼻子只会感冒,他觉得很沮丧等等。那老师这时候可以追问诺格的想法后来发生了什么改变?有一天他闻到胡椒粉风暴的气息救了所有人,让他觉得他的鼻子很有用了。原来每个人的鼻子都有不同的用处。老师这时候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点点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相信自己。那么你身上有什么优点呢?以此让学生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同时联想到自己的优点,还可以结合优点现场展示给大家,增进自信心。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绘本故事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绘本话题重合的地方,在活动中不断促进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找到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情感的共鸣,让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变得大方起来,自信起来,内心体验得到了升华。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和绘本相链接,这样就会不自觉的模仿绘本中的事物,就会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教学时要创设的实际情景,进行正确的生活引导,以此解决“真问题”。

猜你喜欢
绘本法治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绘本
绘本
绘本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