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2019-11-26 12:41彭红娟
文理导航 2019年34期
关键词:高中作文语文学科教学策略

彭红娟

【摘 要】教育部提出,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其终身发展。语文是高中主要教学科目,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需重视写作教学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语文核心素养概念,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论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审美发展,提升其审美情趣,积累文化厚度,实现个人素质的综合性发展。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可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核心推动力,在增强写作教学效果的同时,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简析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中逐步养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备能力与品格。核心素养强调对学生能力、道德品格的培养,要求使学生获得全面性发展,使学生在收获学习成果的同时得到终身性发展。學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培养转化到课程标准教育的过渡,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强调发挥学科的专业特色。

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囊括4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的培养,也要担负起语文学科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责任。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出于高考升学压力,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偏向于技巧性,培养缺乏人文性。同时,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较弱,过分关注教学结果,导致教学缺乏系统性,忽略过程,教学较为乏味。

高中作文教学以议论文为主,学生在接受初中作文学习后,具备一定记叙文创作能力,根据这一学情,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升华记叙文创作手法,增加细节、线索等,进而培养学生独特的事件观察视角,扎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提高文本阅读量,沉淀人文积累,在转向议论文创作的过程中做到思维清晰、论证有力。以核心素养作为远目标,以提升写作能力为近目标,以写作实践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展开高中作文教学

(一)加强语言表达引导

出于高考升学的压力,高中作文在教学中往往由以下环节组成:给出作文题目;教师分析指导;学生创作;教师批改作文;教师讲解作文。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作文作为学习任务去完成,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较弱,导致课堂不够活跃,或直接套用模板进行写作。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升作文课堂的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丰富教学方式,不拘泥于单一的讲解、写作、批阅、讲评模式,可采取课堂“说作文”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作文”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个环节:(1)课堂发言练习:教师给学生适应课堂发言、主题发言学习模式的时间,予以过渡性引导,故可在日常语文课堂中留下3~5分钟由学生根据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某一兴趣点发言,在引导过程中,应先以主动发言为主,若学生自信不足,不敢举手发言,可予以鼓励;或教师提示兴趣点,激起学生共鸣,使其产生表达欲。为避免学生紧张,教师可让学生坐在座位发言,无需站起,以便更好地组织语言。在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应以鼓励为主点评为辅,树立学生自信的同时给予适当引导。(2)课堂口头作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对课堂口头表达具备一定适应力,可开展口头作文课。为使课堂口头作文顺利进行,教师可于作文课开始前1~2天布置口头作文题目,学生可提前做好准备。在口头作文前,教师告知学生口头作文主要说话内容为作文观点、创作角度、整体构思等。由于时间、人数等限制,无法由全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表达,教师可适当把握时间,留下15~20分钟作为作文讨论时间,组织自由讨论,由学生将他人思路与自我思路进行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等,教师在旁进行引导,避免发生超出作文主题外的语言冲突,在学生发言出现偏差时进行引导,使课堂“说作文”、讨论围绕作文主题展开。

(二)开展逻辑思维剖析

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因教材、教学目标等影响,往往更重视阅读教学,甚至存在忽略写作课、不认真组织学生写作的情况。阅读是学生吸收文学、文化知识,积淀自我的过程,而写作是要将这些积淀发挥、表达出来,两项内容的学习都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写作思路,予以学生一定启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清晰的逻辑思维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剖析作品逻辑思维。如在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新闻过程中,学生日常对新闻有一定接触,但并未深入分析新闻的创作逻辑,这篇作品时间线索清晰,教师可选择“学生教学”方式,由学生代替教师在课堂中为其他同学理清文章时间线索,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对文章进行讨论,把握讨论内容——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逻辑是什么。教师将课堂主权交到学生手中,激起学生的课堂主人意识,展开丰富讨论。有学生指出,作者将时间排列,是表达了他对时间的高度关注,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切情感;有学生认为,作者采用时序结构的同时,描写了港督府等背景,意在通过历史补充表达对英国统治将结束、香港回归祖国的骄傲;有同学表示,新闻要表达事实,所以作者在行文过程中,通过蒙蒙细雨、港督府、黑色劳斯莱斯等细节及背景描写,通过事实烘托气氛,着重点出英国统治结束的事实,展示了新旧交替的主题。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行文逻辑等进行分析,从阅读中积累创作思路。

(三)培养审美意识

在高中作文学习中,往往以教师评分、评语为主,而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修改或无从下手,或不甚在意。为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互评,以此培养学生对作文的鉴赏能力。互评这一形式由学生批改同学文章,欣赏、体会其他同学文中的结构美、细节美等,启发自身创作,增强审美能力。同时,互评能够提升学生课堂作文的主动性,学生互评的过程也是他们自我提高的过程,为在其他同学面前表现更好的自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更强。

教师需重视对学生互评的引导,首先应主动为学生讲解本次作文的主题、创作要求,并为学生介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评判能力,避免出现乱评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结构、立意、主题、书写等角度展开评价,可选取单一角度或从各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价。同时,为了避免学生以人评文,可采用笔名法,学生在填写名字时为自己取假名,后采用整组交换方式,提升互评的公平性、实际性。其次,学生在开展作文互评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予以指导,如全文整体点评应看主题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完整等,局部点评看论证是否恰当等,使学生通过作文互评掌握审美能力,同时在点评中与他人作品展开碰撞的火花,达到相互借鉴的效果。

(四)加强文化积累

学生认为写作难的原因往往在于其自身积累不足,在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缺乏创作素材是提升写作水平的一大掣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在引导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有意识地进行文化积累,或在语文课堂中组织文学小游戏,使学生放松身心的同时获得文化积累。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开放文化视野,阅读古今中外、各个题材的优秀作品,可将假期阅读计划作为假期作业,由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如在高一阅读计划中,教师布置小说阅读任务,阅读文本为《悲惨世界》《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红楼梦》等,要求学生摘抄精彩片段并撰写作品评价,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养分,沉淀文化厚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主题诗句或成语接龙、主题即兴创作、故事接龙等小游戏,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积累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情境创作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牢记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素材,使其通过写作课程的学习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群.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8,441(7):114-115

[2]赵秦乙.高中作文“真写作”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7(3):16

猜你喜欢
高中作文语文学科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对策研究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高中语文作文分层合作运营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