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的思考

2019-11-26 12:41赵周霞
文理导航 2019年34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智能

赵周霞

【摘 要】随着初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多元智能教育的关注度不断升高。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发展观、智力观及有效的实践性、可操作性,是教师更深层了解学生、不断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理论指导。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论和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展开讨论,充分挖掘地理学科中的多元智能元素。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多元智能理论;融合

地理这门学科是初中第一年就接触的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是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桥梁。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能使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形风貌,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工作,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相结合,能够解决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缺陷。教师应针对初中学生的智力特点及学习风格,充分地将初中地理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融合,并不断完善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一)多元智能的概念

多元智能就是智能的多元化,多元智能主要分为八个智能: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观察智能、交往智能和认知智能。逻辑智能指的是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智能指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节奏智能指的是学生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感知能力;空间智能指的是学生对二维图形、三维图形以及颜色的辨别能力;运动智能指的是学生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感觉和想法的能力;观察智能指的是学生有对自然环境和陌生领域的探索精神;交往能力指的是学生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协商、组织和分析能力;认知智能指的是对自己欲望、动机、情绪等的掌控能力。

每位初中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初中地理教师在授课中应该把握每位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策略、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促进学生发展多元评价策略、发展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策略,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打造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二)多元智能的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主要有四个:差异性、整体性、发展性、实践性。差异性是指每位学生的八种智能都相对独立,学生处在不同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下,每个学生的发展程度都有所差異;整体性是指在不同的智能背景下,教育者应该一视同仁,注重智能发展的整体性;发展性是指学生的多种智能都是可以不断开发、不断发展的,很多学生都是其中几种智能特别突出,教育者应该对其他智能进行强化,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时间性是指在实践中学生要尝试发现新的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实践性是多元智能发展的重要特征。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一)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采取合理的地理教学模式与策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多元化智能理论强调八种智能的相互组合决定了人的多样性,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及智能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在培养优势智能的同时,不断加强弱势智能,学生自己要寻找自己能理解的知识及展示自己理解知识的方法。

(二)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所学地理知识要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充分体现一切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并学以致用,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有限的地理学习时间里,选择有用的、适合自己的地理知识,并加以强化,充分发挥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三)构建现代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要重视课外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创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程,从而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多元智能理论与社会文化和环境密切联系,创建丰富的教学环境,能培养学生更多的智能能力。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相融合,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能差异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会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把握,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智能需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一)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理解基本的地理知识,并将课堂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平时要多接触学生,主动了解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八个智能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结合多元智能的四个差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教学活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并了解每位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智力结构,这样可以更好地将地理知识动态化、多样化、具体化,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借助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比如,学习“中国行政区划分”时,教师可以以谜语的方式开展教学任务,如“地下文物(内蒙古)”“十三朝古都(陕西西安)”“冰河之春(江苏)”等。借助谜语引出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对中国行政划分有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可将行政区名字编成顺口溜:两广两湖两河山,四西二宁青甘陕;五江云贵福吉安,海重内台北上天。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根据每个区域的形状认识这些区域,如河北省的形状像耳朵,台湾省的形状像芭蕉扇,广东省的形状像大象头,甘肃省的形状像骨头等。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区域名称的认识,还能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三)教学作业

教师可利用布置课堂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发挥,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自主选择学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

比如,在讲解地理分区相关知识后,教师可布置以“旅游路线设计”为题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区域景观、地域特色,规划一条自己喜欢的旅游线路。首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讨论出一个旅游路线,规划时间为一周。其次,针对路线、景点、气候、地质地貌等分配具体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最后,综合小组成员的任务,组员之间展开讨论,对规划路线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确定好最终的旅游路线。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地理知识,还能提高人际交往、语言、逻辑等智能方面的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相融合,能够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姜馨蓓,傅维利.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启示[J].教育革新,2011(5):21-22

[2]周玲.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学地理教学创新[J]. 中学教学参考,2015(7):121

[3]洪永坚.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2013(11):121-122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理论智能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应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智能烹饪机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超智能插秧机
盛满理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