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

2019-11-26 12:41韩炀
文理导航 2019年34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韩炀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首要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因为学生通过学习高中地理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大自然、认识世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和抽象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是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阐述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具体探讨一些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人才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南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值得学校和教师深思的问题。下面,本人根据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核心素养可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不仅是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由于每门学科的特点不同,每门学科都有各自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也不例外,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人地观念、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及实践能力。人地观念主要是指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提高学生利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探究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健全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思维是指学生思考问题时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地理实验和地理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較单一,由于高中地理的任务比较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讲授法”,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教学质量不高。虽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微课教学等教学模式,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基本没有落实。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自思考和探究的时间非常少,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低。如果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则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再次是高中地理教师不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我国教学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很难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后是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完备的专业知识,还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掌握高效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向前迈进。

三、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采用合理的方法完成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前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还可以帮助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就目前来看,很多高中地理教师不注重课前导入环节,而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开门见山地讲解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听课效率低。高中地理课前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复习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例如,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教师可采用直观导入法,如在课前准备一些不同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明白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从而为后面的讲解做好铺垫。

2.采用地理比较法进行教学

地理比较法是高中地理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地理比较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知识点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加彻底地掌握概念和应用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专有名词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区域地理掌握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相似的地理题目提高分辨能力和解题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水资源、水能资源,水利资源的基本定义,这三个概念表面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区别,其实完全不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三个概念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时,不能盲目应用,而应注重其适宜性,因为有些知识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盲目采用地理比较法,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模糊。

3.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将分层教学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而且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和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相比,分层教学法有明显优势,因为分层教学法不仅关注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且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分四步进行。首先,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能力水平,一般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高等水平的学生、中等水平的学生及低等水平的学生。第二步是教师要对教学目标分层。例如,在设计“地球的自转”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时,可以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低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速度、意义等基本知识点;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对于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读各种类型的光照图,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第三步是讲课内容分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留给学生足够多的独自探究和交流合作的时间,并且,教师要着重关注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第四步是课后评价分层,教师在课后评价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要对那些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对表现不佳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和关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必备素养和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件易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如分层教学、地理比较法、课前导入等,以此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道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6(15);63-64

[2]郭永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李秀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4]曹红红.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5]陈小丽.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案例教学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