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童真课堂内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9-11-26 13:59夏沁宜
教育界·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童真计算能力培养

夏沁宜

【摘要】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数学基本技能,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深,运算的层次也在逐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足,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转换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童真;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教学是贯穿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计算能力也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数学基本技能,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尤其是低年段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中高级段的数学教学,也有许多内容与计算息息相关,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图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简易方程、百分比等。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足,并不是从中高年级开始出现的,而是在低年级时,因为没有掌握运算法则,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本文针对小学生童真课堂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努力探寻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计算意识,培养其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激发兴趣,打造儿童味的数学课堂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计算最好的导师,在学生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数学童真课堂中,我们的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性格年龄特征为切入点,运用寓言童话、数学小故事、卡片、小黑板、师生游戏,结合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手段营造良好的计算教学氛围,让课堂充满童趣,继而激发出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愿意主动去探究数学计算的奥秘。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有趣的乘法”一课时,教师和学生PK,看看谁先算出计算结果的环节,教师出示       □□×11=(  ),一名学生笔算,一名学生做裁判用计算器计算,老师则直接写出答案。三轮PK均是老师获胜后,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两位数和11相乘的结果的规律。

二、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在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周玉仁专家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谈到教材体系和结构时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因此要夯实学生的基础,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之所以然。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买文具”时,题中问一本英语本和一本数学本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在观察情境图后,很快用分步计算方法写出18÷3=6(元),6+4=10(元)。通过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结合之前已有经验,学生列出综合算式18÷3+4。教师提问:是先算18÷3,還是先算3+4?学生因为明白了必须要先求出一本英语本的价钱,所以必须先求出18÷3,再加上一本数学本的价钱4元。随之,教师改变了提问方式,问:一本数学本和一本英语本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4+18÷3。尽管数字的顺序发生了改变,但是学生紧扣要求出一本英语本的价钱,所以还是先算出18÷3。教学到这里,已然成功建模,小结出在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综合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像这样的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计算的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基础牢固。

2.在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比如,数位对齐,即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再将数字写在对应的数位顺序表下方,避免数位不对齐引发的错误;在计算综合算式时,用直尺画出先算的一步,理清运算顺序;退位时在借的数字上标上一点,进位时在对应数位横线上方加一点,让退位进位一目了然。还应该养培养学生成检查的习惯,例如检查数字和符号有没有抄写错误,检查运算顺序有无错误,加法竖式计算用变换两个加数位置验算,减法竖式计算运用加法验算……

3.注意培养学生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估算的结果如果与计算结果相差很大,那么就需要重新检验计算是否正确。同样,验算也对计算教学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伪验算”,即看上去是验算了,其实还是没有把握验算的意义。例如43×17,学生在验算时将题目写成了47×13,计算过程不相同,笔算过程中的数据也不相同,可是学生依然算出了相同的答案。这样的验算只是浪费时间,怎样让验算落到实处,让孩子们入眼入心,笔者认为需要通过平时的练习,促进学生的内驱力。验算形式其实并不单一,可与估算相结合,可通过竖式计算变换顺序再计算来验证答案,可代入原题检验是否符合题意。教师及时的引导、鼓励,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验算的意义与价值,变“题目要求我验算”为“我做完计算后要在草稿本上验算一下”,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切实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三、强化练习,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

1.抓住碎片时间,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的训练,功夫在平时,教师可以在预备铃响后,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使口算训练经常化、长期化,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中高年级时涉及的两位数乘除两位数、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的基础都是低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知识不过关,将导致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缺失。

课前,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报口算结果,其他学生判断对错,以“开火车”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口算水平,这种问答的方式不仅能够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每天一练,每周评出计算之星,每月评出月度计算之星,这样的口算训练,教师可以选择性地从简单到复杂,兼顾加减乘除法运算,逐步加深层次,以旧知启发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学习的获得感。

2.针对重难点,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计算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专门进行练习,例如分数的运算中,学生容易在约分和通分的环节出现错误,这就需要适当增大练习的强度。对易错题要重点讲解、分析原因并反复训练,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加强计算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公式、简便算法和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是进行计算的依据,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运算法则和公式,就不能在学习中有效运用,从而进行正确的计算。例如,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往右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内容。这些运算法则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境进行清晰有条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学懂知识,这是掌握运算法则的第一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简便算法,不但能提高了學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对一些特殊算式答案的记忆,例如,2π=6.28,3π=9.42,4π=12.56……能让运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表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童真课堂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等方面也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儿童的数学语言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继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例如,将 “÷” 读作 “除”,将“×”读作“乘以”,将“增加到”误讲为 “增加” 等。 学生错误的运算语言表达, 对解题的正确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应该及时纠正,提升学生对运算语言表达的意识,通过长期的坚持训练,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桂华.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8):28.

[2]詹春富.核心素养关照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新探[J].考试周刊,2018(67):116.

[3]杨琼蓉.浅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8).

[4]王芸森.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8(4).

[5]吴丽先.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5(18).

[6]黄玉英.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广西教育,2018(17).

猜你喜欢
童真计算能力培养
爱上游戏,回归童真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想东想西”展童真
快乐作文,童真表达
奇趣童真 欢乐亲子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