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学习践行“五四精神”常态化研究

2019-11-28 14:22安娅莉孙珍寿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五四精神青年学生常态化

安娅莉 孙珍寿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历史、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发展五四精神的重要要求,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强调投入极大精力做好青年工作,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纲领性文献。当前团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探索实践五四精神常态化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青年学生;学习实践;五四精神;常态化

一、学习实践“五四精神”常态化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一)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对于当代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已经时隔百年,但五四精神依旧熠熠生辉,新时代的五四精神随着时代的前进被赋予新的内涵。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其实质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与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和方向、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是完全一致的。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直接体现在青年群体的身上,五四精神必须薪火相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必须热爱我们的祖国,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肩负时代的责任,锤炼良好的个人素质,练就过硬本领,不忘初心、砥砺奋斗。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共青团的青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形势下团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时代在进步,高校扩招政策使得青年学生逐渐成为高校的主体。以“95后”為代表的青年学子,伴随互联网的成长,他们的三观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他们更加注重彰显自我个性,也更关注自我需求的发展。青年学子作为高校团学组织和团学活动的主力军,我们必须及时关注他们的新变化,从而积极应对团学工作中新的问题与挑战。

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五四精神融入到高校青年教育中,解决由于高校扩招而专职团干教师不匹配和高校周边娱乐诱惑带来的团组织凝聚力下降问题;解决由于不健全的准入机制、“95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和大众化的团员导致的团学干部角色意识淡化的问题;解决由于团员干部缺乏创新精神,照搬网络策划,形成团学活动模式化的问题等。因此实现学习践行“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五四精神常态化目标亟需探究。

二、“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团学教育的意义

五四精神对于培育新时代的新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和发展的,是团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思想。

(一)历史的五四精神

从历史角度出发,五四精神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一战时期,欧洲列强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使得中国人民情绪逐渐高涨。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学生为主要代表的青年群体联合中国社会各阶层通过游行示威、暴力抵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一场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新思潮的主流,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之一。五四运动期间,热血青年高举五四精神旗帜为救亡图存作出了顽强的斗争,开启了新民主主义的新阶段。进入新时代,青年学子继承与发展好五四精神不仅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效措施,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举措,对于不断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与爱国主义情愫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现实的五四精神

从现实的角度看,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团学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诉求。高等教育决定了社会主义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素质与质量,因此把五四精神嵌入高等教育将极大地促进中国青年学子的成长与成才。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出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并不断前行,必须着力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工作的创新,五四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其丰富的内涵和时代意义是教育当代青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青年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重要思想引导。

(三)发展的五四精神

以发展的角度衡量,五四精神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方面,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团学工作有利于培养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信念。五四精神能从思想意识层面充分挖掘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觉宣扬五四精神,唤醒他们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五四精神是青年学子必备的正确价值观。思想思想引领行动,价值决定导向。大学时期是青年学子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正确价值观去引导青年学子,帮助其明辨是非,为其行为处事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五四精神”常态化学习实践新思路

(一)将五四精神融入团学课程之中

根据五四精神的特征,高校团学教育应该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将五四精神的内容具象化。首先,利用团学课堂,将五四精神的产生及传承现状带给学生,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将五四精神内化于心。其次,鼓励学生举一反三,选取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等为代表的课程作为五四精神传播和教育的主阵地,结合课程特点,因书制宜地融入五四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五四精神的重要意义。再者,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定期开展五四讲座、研讨会或读书会等,通过多维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注重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和行为的养成,使五四精神逐步有机地融入到高校团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并发挥作用。

(二)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建设之中

校园文化环境对于青年学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来说,首先是将五四精神融入到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好环境育人的功能,将五四精神渗透到青年学子的大学生活环境之中,对于五四精神软硬文化的建设进行两手抓。其次是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团学活动可以举办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与竞赛,激发当代大学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再者是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促进五四精神在高校团学工作中常态化、规范化、机制化。团学组织可以定期开展五四精神主题教育,将五四精神的内涵传达给青年学子,培养热爱祖国、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五四新青年。

(三)将五四精神融入网络育人环境之中

现如今,网络作为大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载体,是青年学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包含有意义的内容,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不良的信息。因此,高校应重视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育人环境,大力推广新型网络教学模式,用五四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开设与五四精神主题相关的网课,增强团学教育的指向性和实效性。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利用校园新媒体,深入青年学生群体,积极开发并推广深受青年学子喜爱的推送方式,提高五四精神学习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召力。

(四)将五四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青年学子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五四精神从浅层的认知内化为深层的理解。第一,高校应将五四精神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大学生开展团学教育。第二,高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等活动。第三,应结合“95后”青年学子的特点,利用青马工程的培训,培养一批优秀的团学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上做法,旨在让五四精神与青年学子的实践相匹配,做到知行合一。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创造新时代,五四精神常态化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

[3]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4]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作者简介:安娅莉 (1982.03- ),女,汉族,甘肃兰州人,讲师,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中共党员,管理学硕士,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创业学。

猜你喜欢
五四精神青年学生常态化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