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28 11:36孙国萍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王母织女辩论

孙国萍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辩论能够有效地推进他们的语文学习。基于此背景,对在辩论中品析文本语言、在辩论中感受人物形象、在辩论中体验文本情感、在辩论中提升语言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辩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键就是要对学生语言表达和人文素养进行培养。而由于个体的差异,当学习相同的语文内容时,每个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为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时,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在阅读文章后的理解,以深化学生参与文本对话。而要想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表达,就可以利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来实现,从而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优化。对于课文的特点和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教师应充分挖掘,以指导对教学思辨点的设计,在上课期间,充分了解学生的疑问点和认知冲突,然后抓住契机引到教学思辨点上开展辩论,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辩论活动中推动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在辩论中品析文本语言

编者在语文课本里编排的每篇文章,作者都使用了生动、形象、优美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在课前应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找出可供学生辩论的“点”,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辩论活动,在感悟课文语句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并内化于心。

例如,对于课文《荷花》的教学,某教师按如下的方式来进行。

师:同学们,作者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描绘了白荷花的形 态,你觉得让你感触颇深的是哪句话呢?

生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生2:我也觉得是这句话,作者把白荷花生长的过程写    活了。

生3:作者用“冒”字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生4:应该也可以找其他的词来替代“冒”字。

生3:我觉得不能,只有“冒”才能表现出生长的动态感,用其他字来描写缺乏韵味。

(学生开始互相争论)

师: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到底能不能用另外的词语来替代 “冒”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吧。

生(正方):我认为是可以替换的,比如换成“钻”字。

生(反方):不能换,换了就不能准确地表现荷花充满生机的感觉了。

生(正方):“钻”也能凸显出荷花的生命力旺盛呀。

生(反方):我还是觉得不能用其他词来代替“冒”,作者所用的“冒”字既是对荷花静态的描写,同时又赋予了它动态的感觉。

……

可见,以“冒”字作为辩论点引导学生就能否用其他词代替的问题进行辩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对话,从而仔细感悟文章的用语,体会作者所用语言的精妙之处,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二、在辩论中感受人物形象

积极开展小型课堂辩论活动,能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研读、质疑和辩难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意义。通过辩论活动,能够营造一种讨论的气氛,这对开展语文教学来说是很有意义的。由于小学生基础知识涉及范围较窄,所以应尽量选择思维层次较浅但具有可探究性的论题,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议题的辩论。

语文课文中涉及很多各不相同的人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体会文意感受人物内心和精神,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指导自己如何做人和做事。倘若教师能结合学生认知的不同对议题进行选择,就能有效带动学生的个人情感直击课文中心,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爱如茉莉》这一篇课文讲述了妈妈在生病时爸爸对她的悉心呵护,从小事中烘托出爸爸与妈妈之间感情之深。于是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讲一讲自己父母的感情。学生们在交流之中,产生了情感的触动,而也有一位学生提到自己的父母经常吵架,对课文里的感情没有真实的感受。于是,我根据这一课堂生成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辩论,学生通过辩论体会到尽管表面是争吵,但也蕴含着如清香的茉莉一般深厚的感情。这是不可预料的自然的课堂生成,尽管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但学生却从中学会了通过挖掘人物内心去感受深层次的感情,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除了文章所叙之事,某些课文的表达顺序或写作手法,甚至是一个字或一个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其内涵。只要教师能根据课文关键点设计可“论”之处,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辩”中,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环境中实现有效的学习。

三、在辩论中体验文本情感

对于相同问题的理解,每个人因自身立场或生活环境的不同,都会形成各不相同的观点。而这就会造成相互地争论,倘若不能对此进行有效处理,很可能会导致一些矛盾发生。这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上也可能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同班同学相互争论,谁都不愿退让。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形时,就要引导学生理性辩论,保证课堂教学和谐发展。为了让学生能表达个人的观点意见,促成有效的课堂生成,就可以利用辩论活动,培养学生表达与倾听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应尊重他人意见,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例如,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中,人物叶欣说了一句话:“这里危险,让我来吧。”笔者就此提问:“你们觉得叶欣是个怎样的人?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学生们基本上都对她持称赞的态度,说要向她学习。而有个学生却不同意:“她这样做很傻,我们不应该跟她学。”这句话掀起了班里同学的议论,纷纷开始指责他。笔者就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对“叶欣是否真傻”进行辩论。学生们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努力地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来证明自己,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渐推动了真理的出现。

辩论结束后,学生们对勇敢、无私、有大爱精神的叶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即便是最初认为她的行为很傻的学生也感动不已。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无私奉献的英雄,这让自私自利的人没办法抬起头。通过这场辩论,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正义和真理的力量,也明白了在与他人观点不合时,应用事实和证据证明自己,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意见。

四、在辩论中提升语言能力

开展辩论活动,应该让学生敏于听、善于言。所谓“敏于听”,说的是对手在表达意见时,应认真聆听,抓住其正确和不足之处;“善于言”则是要围绕对手意见的不足之处,展开自己的论述。这都需要语言能力作为支撑。课堂上,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思考和理解课文后所形成的感受,都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表达。老师应鼓励学生自由、积极地表达个人观点,让学生乐于表达,并引导学生通过意见“冲突”来训练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例《牛郎织女》讲述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很多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只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上。但也有老师不同,当开展了复述活动后,继续带领学生围绕“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进行辩论,对此学生持有不同的观点。有学生认为王母不尊重织女的感情,只顾循规蹈矩,不顾他人感受,也有学生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母所做是为了维持法纪。

生(反方):王母太不顾织女的感情了,是个恶毒的人。

生(正方):王母在法律面前坚持原则,尽管织女是自己的亲外甥女,但也不能因此扰乱法纪。

生(反方):在王母眼里,荣华富贵才让人幸福,完全不能理解织女和牛郎生活的自在,而是坚决抓织女回来,让她抛夫弃子,对自己的外甥女完全没有有一丝的疼爱。牛郎织女每天男耕女织的生活被王母拆散,这让织女多么的心痛!倘若她对织女还有一点感情,就不会这么狠心地把织女抓回天宫。

……

可见学生对这个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他们各抒己见,一次次地进行着思维的碰撞,使课堂讨论的气氛逐渐激烈。如此开展辩论活动,既是对学生智慧的开发,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挑战性,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教师应善于从小学语文阅读课文中找准可辩之点,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实现与课文的有效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王母织女辩论
王母的私田(诗)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吟织女图
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王母山采风创作基地成立
平山王母祭典绵延两千年
牛郎和织女
08版鹊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