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德树人”理念下思政课开展的模式探究

2019-11-28 14:22潘田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模式探究开展思政课

潘田

摘 要: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思政课肩负着对大学生开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的重任,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担。因此多方面探究创新思政课课堂模式,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提升我国教育質量,促进新时代教育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课;开展;模式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提出“培养什么人”和 “怎样培养人”,一直以来这都是我国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关键问题和永恒主题,同时也是我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正确认识和理解“立德树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更为关键。立德即培养道德观念,树人即培育人才。《左传》有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句话阐释了人生的至高成就是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是建立功勋,最后是传播知识、著书立说、流芳百世。这是“德”。《论语》中,如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又如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也是为“德”。中华民族千百年以来,就已经把道德置于最高的位置,并且将它看成是人格的最高呈现方式。在当今时代,我国教育提倡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涉及到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一个人所花费时间之长以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当今时代,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涉及到怎样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的问题。

围绕以上两个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方针政策方面做过多次尝试和努力。在2014年,立德树人成为2014年度基础教育热词之一,百度搜索相关结果2630万个。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由此可知,立德树人理念是我国教育大力倡导的理念。2019年0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并且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在思政课上极大地承载、强化了“立德树人”理念。也指出了思政课开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所以关于思政课的如何开展更生动,怎样才能让“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学生、教师的脑海,其模式探究也有着极大的意义。以下为几种思政课的教育模式的研究。

一、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双向互动的思政课教育模式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学生不应该仅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要同样参与其中,这样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更有利于转化为其自身的知识和理念,成为知识的储备军。思政课这样的传授思想道德观念、国家和法治理念的观念和相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课程,尤其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打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进而学生的才能和道德才能得到大幅提高。因此在这种要求下,就要大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双向互动的思政课教育模式。如教师可令学生自行组成若干小组,由教师在课堂上分配任务,由小组以小组的名义共同完成,或者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令各小组讨论从而得出讨论结果,各小组可以根据各自的讨论结果互相进行打分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师生观念,与学生们一道共同参与到思政课的探究与探讨领域。同样学生可以给教师打分,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小组进行打分。学生们在课堂或者课后实践中形成的疑难也可以积极与教师互动进而解决。这样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开拓教师的视野与眼界,有利于教师在备课和正式授课过程中同样受到思政课的教育,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境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帮助他们了解当今发生的事件,不墨守成规,拥有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同样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令学生思维能力大大增强,帮助学生能在积极主动参与中体验思政课的魅力与感染力。

二、开展实践与理念相结合的思政课教育模式

思政课肩负着对大学生开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的重任,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任。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思政教育就是培养他们高尚的灵魂的场所。思政课上课本和讲义都蕴含着众多理论知识,包括思想道德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然而,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深入的,在思政课课堂上,应当以实践为主,书本理论知识为辅。共同打造实践与理论于一体的教育模式。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思政课的在引领思想潮流、塑造学生人格方面的强大功能。例如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教师可以令学生关注身边事件或者社会事件,看看这些事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令各小组成员就这些事件阐发自己的想法或者观念。又如一旦涉及到法制法规内容时,教师可令学生深入探究所居住的小区或者学校周围的小区所发生的法律案件,并且带领同学们对这些违法事件进行分析,进而与同学们一起,利用思政课堂上所列举的知识对这些事件做出评析。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观念和既定的心理结构,养成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相似情况如何做出评判、选择和实践。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已有涉及到道德冲突或者法律冲突的社会事件上演戏剧,令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融为一体,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形成自身的思维模式与处理问题的方法。或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共同完成思政课堂上的实践报告,引领同学们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强化其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实践中的能力。

三、开展以多媒体为中心依托的现代教育课堂模式

思政课堂是具有大量篇幅的理论知识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难免出现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不太集中,玩手机等现象,针对这種现象,若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会有所下降。因而,教师可采用新型的教育方式,依托现代的媒介,将现代教学手段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心和好奇心,降低课堂的沉闷度。如涉及到书本上的某些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社会上事件的相关视频加以辅助阐释,学生们在课堂上将结合这些社会上生动的例子巩固强化思政课上的内容。又如涉及到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展示PPT的方式将知识点罗列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给予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当使用与学生相近的语言,制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避免说教课堂模式,减少因年龄上的差距而导致的思维处事方式的差距。这种现代的教学模式有益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师生间的联系,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开创新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开展人生教育与书本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思政课不但是一门带有政治性质的课程,而且是一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的课程,与每个人的人生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不受到社会共同规范的制约。在我们国家,同样如此,学好思政课,不仅能给我们处理复杂问题赋予理论指导,而且帮助我们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我们维护好自己的权益并且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思政课上应该以理论教育为辅,人生教育为主,形成书本理论教育和人生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教师们在课堂上应多列举与人生哲理有关的例子与知识点,让学生们受到感悟,教会他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公民形象。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是次要的内容,教师主要的任务和目的仍是“立德树人”,若教师只负责教授与书本相关的知识,忽略人生方面的知识传授,即使学生的考试成绩再高,那么其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能力依然不过关,这样的教育也是失败的,更谈不上成功。只有将人生知识贯穿到课堂上演绎,才能真正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思政课的教育改革意义重大,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创新思政课课堂模式是一项创新教育模式的伟大实验,具有极高的探讨意义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珍琴.我国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开展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大家,2010(21).

[2] 李桃英.我国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3(21).

[3] 王建南.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J].求是,2014(08).

猜你喜欢
模式探究开展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